达利、旺旺经销商的逆袭之路:从2千万增长至2个亿,他如何做到?


达利、旺旺经销商的逆袭之路:从2千万增长至2个亿,他如何做到?


作者 I 新经销FMCG资深分析师 袁来

传统经销商如果不转型,就没有未来。因为你传统,所以你没出路。”这是覃宪在某次会议上针对快消品渠道变革期所表达的观点。

在覃宪看来,快消品分销领域,经销商这个环节已经走过了三代:从最初的供销社,到批发市场坐商,再到直供终端做物流配送的行商。当下互联网给经销商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每个经销商都应该积极拥抱,在市场竞争的动荡期、分销渠道的变革期主动求变,完成第四代经销商(经销商+互联网)的转型。

近日新经销专访了成都·蓉城易购创始人兼CEO覃宪,他既是一名传统经销商,也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在快消品经销生意中,摸爬滚打,不断转型、探索。有着忧患意识的他,3年时间从年销2000万的“小商”一跃成为年销2亿的“大商”。他是如何做的?他坚持认为,只要经销商能握好互联网这把“剑”,扎根一线,服务好终端小店,不管是阿里还是京东,谁来了都不怕!

一、跌跌撞撞,在困境中成长


覃宪从大二(2004年)便开始创业,开过书店,盘过茶楼,做过日化代理。2009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休闲食品,覃宪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创业项目,“休闲食品不像日化,消费者不太认品牌,只要产品色香味包装不错,就能产生销售”。

休食的确是个机会,但能不能拿得下还是个问题。

2009年6月,覃宪代理了本地品牌刘香源、以及巴州的某豆干品牌,做了四川省总代。覃宪告诉新经销,“省代做近1年后,厂家便开始借助我们搭建的网络进行渠道下沉,分销商变成了经销商。作为省代,地位很尴尬,也没有什么出路,被砍掉是迟早的事。”

既然省代受制于上游,那就走到上游做自己的品牌(OEM贴牌)。2010年,覃宪开始休食品牌的运营创业,以四川为阵地,全国招商。

创业初期总是激情满满,预想总是美好,但现实往往骨感。数月后,问题便随之而来。覃宪回忆,"2011年,销售一到旺季厂家只顾自己供应,断货、缺货时有发生。另外,由于产品定价低,品质一般,部分产品的动销也是难题。"

分销商要求退货,为了减少损失,处理大龄商品。覃宪选择了一些车站、社区周边小店进行分销。然而无心插柳,覃宪惊喜地发现一家社区小店一个月能销售5000块钱尾货,这比有的经销商卖得还多。

经过一番思考过后,2012年覃宪决定探索终端业务。

二、 转型B2B平台,从厂家封杀到月增300万GMV


虽然两脚踏进了商贸的大门,但如何走,依旧是走一步看一步。

幸好,覃宪骨子里就装有一颗不安分的心。2013年中商惠民进入成都,让终端小店网上订货(PC端)。彼时,覃宪的商贸公司也是中商惠民的供应商。

这种“新奇”的订货形式,让覃宪觉得眼前一亮。他一边做着终端业务,一边摸索线上订货。别人的转型是因为周边带来的危机,而覃宪的转型则是看准了趋势,为突破自身业务的瓶颈。2014年覃宪引入订货宝系统,成立了蓉城易购平台,11月开始正式上线运营,成为成都地方首个线上订货平台。

兴奋期总是短暂的。先驱往往一不小心会成先烈。

运营一段时间之后,问题又来了,覃宪告诉新经销,“2015年是我最彷徨的一年,一直在怀疑自己,B2B到底是不是趋势?原来我们是旺旺的分销商,后来经销商查到之后,给我们断了货,也遭到厂家封杀。跟10个同行朋友聊我们的模式,有9个都不认可,甚至还藐视。终端接受度也不尽人意,业务团队动荡……”2015年,蓉城易购月销售额不到200万,销售增长缓慢,团队流失率很大,做得也非常累。

但阻碍似乎并没有压垮蓉城易购。覃宪认为,既然看准了趋势,就没有放弃的道理,2015年11月,覃宪咬牙坚持将线下业务全部转为了线上。

2016年春天似乎来了。覃宪告诉新经销,我们明显感到厂家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过去的封杀变为中立(不反对、不支持)。身边的经销商朋友也都在尝试着不同形式的转型。

小成就靠朋友,大成就靠对手。因为同行对手的存在,激发了蓉城易购的团队紧张。2016年蓉城易购销售额也从年初的300万/月到了年底800万/月,经营的品类也从过去单一的休食全面向全品类进军,引入饮品、日化、调味品等。


达利、旺旺经销商的逆袭之路:从2千万增长至2个亿,他如何做到?



2017年蓉城易购进入发展快车道。从过去覆盖12个行政区到18个包括郊县。截止目前,蓉城易购经销的SKU数近7800逾个,代理品牌达386个,其中一线品牌包括了康师傅、达利、旺旺、百事食品、徐福记等,活跃门店近9800余家。

三、+互联网的经销商,一周完成3000家网点铺市


2017年7月16日,百事食品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睿楠造访蓉城易购,双方探讨了未来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


达利、旺旺经销商的逆袭之路:从2千万增长至2个亿,他如何做到?



覃宪告诉新经销,过去蓉城易购只是百事食品的分销商,直到4月份才转正,成为经销商。合作3个月,蓉城易购已经将乐事食品的销售额(GMV)翻了一翻。

再者之前,蓉城易购还联合徐福记品牌进行了新品的推广活动,仅一周时间就帮助徐福记新品棒棒糖完成了近3000家网点的铺市。覃宪告诉新经销,除了完成数量上的铺市动作,蓉城易购还通过APP即时上传新品陈列画面,反馈给厂家,并开放后台数据给品牌商,厂家可以每时每刻掌握铺市状况,了解库存、复购情况。

传统经销商之所以叫传统,是因为模式的固化和效率的低下。

覃宪认为,未来要判断一个经销商是否有核心竞争力。关键指标是看经销商有没有深度分销和品牌推广能力。如果有,你可以活得很好;如果没有,未来基本和你无缘。

互联网工具的运用,除了体现在品牌推广层面,还有内部的管理上。覃宪告诉新经销,过去在业务考核上,我们通常是以销售额为标准,畅销品与非畅销品按比例提成,再加上开店奖励,以结果为导向。但如今有了信息化的工具,我们更加注重过程。

过去销售主管开会问一线业务,销售怎么样,回答无非是好或者不好,卖了多少件货,多少家小店订了单……。今天卖得不错,不知道为什么;明天卖得不好,也不知道为什么。如今蓉城易购除了关注结果,也会更加注重过程指标:客户拜访量、注册成功率、门店活跃率、新品上架率、新品回购率等。通过信息化的工具,让业务执行动作更加透明、清晰,有理可依。

写在最后

以上为蓉城易购转型为地方性B2B平台的案例。我们能够看到,与地方性B2B平台而言,品牌商从过去的封杀,到如今积极地拥抱,并授予经销权。仅仅2年时间,品牌商已经开始认真、理性地看待B2B平台的发展。品牌商的支持也将会推动更多的传统经销商转型升级。

支持归支持,转型的经销商还得拿出实际的行动和能力证明。品牌商不仅仅希望你能完成月度、季度、年度任务(存量市场的维护),每年阶梯式的销量增长。更需要你有新品推广的能力(增量市场的开拓)。另外,在+互联网的运用下,还能给品牌商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完成销量的同时,还能反过来:经销商赋能品牌商,这才是品牌商愿意主动拥抱的关键。

关于传统经销商转型,在新经销看来,传统经销商即使不转型,不建B2B平台,也需要有+互联网的思维和工具,在努力维稳存量市场时,提升自身的内功,升级自身的业务管理水平。无论未来转型的路径是什么?好歹你先得有一把“互联网的枪”在身上。否则,赤身肉搏,你肯定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