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叫“典雅”,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郑玄《周礼注》:“雅,正也。”中国画尚雅,以雅为美,其实就是以正为美,把“雅正”之境作为最高审美追求。涉及到画家的艺术风格,并反映画家的思想、意境与审美标准。

有一种美叫“典雅”,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万壑松风图188.7*139.8厘米 李唐

说到雅,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八大仙人、倪云林的画,想到黄宾虹那些纯水墨的艺术作品。不错,那的确是一种雅,是一种“清雅”。他们把绘画当成一种闲情逸致,追求一种淡泊、简古、超脱世俗的精神,要求作品“清高”、“绝俗”、“不食人间烟火”。然而,中国画的雅是多方面的,除“清雅”外,还有“高雅”、“和雅”、“大雅”、“典雅”等多种范畴。“典雅”一般是指布局有法,行笔有本,有变化而不离规矩,气势磅礴,落落大方,庄严肃穆的境界。与“清雅”不同,“典雅”的艺术作品,适合展示于庙堂之上、公共场所,彰显正大气象,适合于大众的审美需求。

翻开中国美术史,可以发现有许多经典之作,今天看任然不为过时,比如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唐《万壑松风图》等。这样的作品符合“典雅”的审美范畴,达到了“典雅”的艺术境界。

有一种美叫“典雅”,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高逸图 92.0*35.0厘米 张大千

“典雅”与中国画注重精神陶冶,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追求“天人合一”分不开。“典雅”之境是人与自身心、性的构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存在中的构成。即如台湾学者徐复观所指出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是“在人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中国艺术精神·自叙》)。中国画的基本特点体现着画家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与追寻,其要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

有一种美叫“典雅”,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韶山春霭134.0*75.0厘米 胡佩衡

中国画要达到“典雅”境界,就应该在笔墨表达方面应追求平实、庄重,作品风格应像经典一样浑厚、醇雅,笔墨温醇,色彩雍容、饱满,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对“典雅”审美境界的推崇,和中国文化对思想精英与经典作品的崇拜分不开。而中国哲人的经典里包容着丰富多样的学识。

“典雅”说的内涵极为丰富。总的来看,“典雅”说要求审美主体必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志向远大、胸襟宽广。艺术作品,则应中正宏博、气魄雄伟、意蕴深远、风貌温厚、品格高古。

有一种美叫“典雅”,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蜀山所见104.0*97.0厘米 王雪涛

“典雅”之说,就是一种“雅正”的美学精神,一是要求典雅正见,不从流俗。即如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所云:“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典正”,即典雅、正统,不同于世俗之作。二是要求天然真淳,提倡“真美”,发乎自然。强调艺术审美、创作必须发自真情,要真骨凌霜,高风跨俗,自然超妙。画有真情方为上品。元好问《论诗》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天然”即自然高妙,是不造作、不雕饰;“真淳”即感情真实,非无病呻吟,两者并称指艺术作品的真实应当包括情真、理真。

有一种美叫“典雅”,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万山红遍79.5*49.0厘米 李可染

“典雅”的境界是一种正大气象,最忌讳绘画中取媚于人、装腔作势和附庸风雅的绘画作风。画家心地不干净,自然缺少中正之气而导致画落入俗格。如果是出于天性、出于肺腑者,必臻于雅。文人画也是以天然为雅,做作为俗。

一个画家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其对绘画的领悟也会大打折扣,而画品的高低又决定了画家水平的高低,真正的艺术需要学养的全力支撑。清代张式《画谭》说:“画,心之文也。学画当先学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合而能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

有一种美叫“典雅”,中国画的精神境界

《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67*129厘米

胡佩衡、秦仲文、马伯逸、周元亮、周怀民、郭味蕖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