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天到入地:iRobot的降维进化之路

by 杨学成

今天去往波士顿128号公路北段,拜访了机器人鼻祖级公司iRobot。很遗憾不让进到里面参观,只在大厅稍作停留:

从上天到入地:iRobot的降维进化之路

这家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由麻省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教授、现代机器人之父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带领两位得意门生联合创办的,一位是海伦·格雷娜(Helen Greiner),现在已经离开自己创业;另一位是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是现在iRobot的实际掌舵者。

罗德尼的机器人研究思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非常反传统,他研究的是仿生类机器人,举例来说,蚂蚁的大脑并不强大,但可以翻越诸多障碍物,并在复杂地形中进行路径规划。所以,罗德尼的研究思路是利用简单的逻辑思维让很小体积的机器人完成许多复杂的动作。

这一研究思路启发了当时刚念麻省理工大学本科的科林,这个天才学生利用8字节处理器、256字节计算能力的组合,模仿蚂蚁完成了本科毕业设计作品Genghis,获得了当年MIT本科毕业设计奖。

1991年,Genghis经过优化之后成为一款太空探索机器人,这也是iRobot成立后的第一款产品。Genghis的诞生从根本上修正了美国宇航局的火星探测思路,成功促成了1997年的火星探测,并被美国宇航局授予团队成就奖。

随后,iRobot开发出类似于微型小坦克的战术移动机器人PackBot。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发生后,PackBot第一时间进入世贸大厦搜寻幸存者。PackBot还被派往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肩负起探测、搜寻、处理炸弹的危险任务。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PackBot深入核电站检测核辐射,将水龙带拉入核电站内部高温区,帮助引导冷却水流向。

除了军事领域,iRobot设计的机器人在行业应用上同样屡建奇功。曾研发过多款特种机器人、油井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iRobot研发的水下机器人Seaglider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连续9个月进行水下作业的机器人。2010年,Seaglider帮助监测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故,完成了3800千米的水下监测。此外,iRobot还是安防、医疗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

2002年,iRobot迎来了重大转型,开始面向家用市场推出扫地机器人Roomba,让自己的战略进一步「降维」,从军工、工业降维到了家用市场,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为上市商业化运作进行业务铺垫。幸运的是,To G和To B这两个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让iRobot在面向To C的时候更加强调技术细节,这次降维进化为公司找到了全新的盈利点。2005年,iRobot在纳斯达克上市,变身为一家商业化运作的公众公司。

2008年,iRobot经历了巨大的震荡。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机器人业务营收遭受重创;另一方面,两位联合创始人罗德尼和海伦先后离开,前者离开后创建了工业机器人公司RethinkRobotics,后者则创建了CyPhy Works,进军无人机领域。不过,团队在科林的带领下,坚决推进家用机器人,并于2015年出售了军用机器人和安防机器人业务,专心进击C端消费场景。

技术型公司似乎都会面临「维度困境」,技术领先的公司往往很难适应消费级场景的残酷,而善于应对消费市场的公司又很难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偏偏投资机构又希望这些公司做到两者兼得,这就给很多创业公司挖了大坑。

从技术起步,到市场统领,这中间要跨越巨大的鸿沟(Chasm),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沟底。升维演进与降维攻击,两者都属于战略进化的形式,iRobot的降维进化效果还很难评价,但这家鼻祖级机器人公司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值得称赞,毕竟唯向死而后生!

结论:鲥鱼多刺,海棠无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