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雄安第一極,非霸州莫屬

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建都以來發展迅速:各中央機關、國家部委、相關大型企事業單位等資源向北京聚集;特別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大量跨國公司、高新技術企業紛紛把北京作為總部所在地,各種產業在為經濟注入活力的同時,也讓北京成為最具人口吸納能力的城市之一,常住人口在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就在1000萬的量級基礎上,突破2000萬大關,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城市迅速發展的同時,北京的大城市病也日漸凸顯,環境資源負載過高、房價20年間增長超過25倍、上班早晚高峰成為職業者的夢魘、交通痛苦指數和生活成本指數長期居高不下。可以說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北京距離發達國家尚有距離;但其他負面指標都早早地進入世界前列。

環雄安第一極,非霸州莫屬

在此背景下,結合世界城市發展規律,黨中央做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決策。該決策的兩個關鍵點是:

其一、把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的產業集群和人口向北京外圍城市或區域轉移。

其二、環北京區域藉助產業承接的機會,完成產業升級,實現城市的跨越式發展。

由於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產業結構複雜,轉移的難易程度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線。傳統的低附加值製造業如印刷廠、標識加工廠,商貿型企業如服裝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基本上通過限期搬遷等行政手段即可實現。但是一些高端產業或主導型企業,比如大型央企、高校、醫療機構、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並非簡單的一紙調令就能夠完成。與此同時,河北的環京區域發展與北京長期不同步,簡單的產業轉移也無法解決城市跨越式發展的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歷史性課題,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經驗: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發佈在河北省保定市的雄縣、安新、容城及周邊區域,設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

雄安新區的設立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與深圳和浦東不同的是,雄安新區是區域內不設立商品房的試點城市。而雄安新區的主要功能就是疏散非首都功能,隨著雄安新區的不斷完善,必然帶來大量的人口遷入,但區域內不允許建立商品房,單位的自建房也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人口居住需求。這些人口外溢的居住問題要怎麼解決呢?

環雄安第一極,非霸州莫屬

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霸州市。

霸州市作為環雄安新區的四小龍之首,是雄安新區面向北京的第一個門戶和必經之地,同時又是區域內唯一有高鐵的城市。除此之外,霸州區域內還擁有多條高速公路,交通便捷通達。近幾年,根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要求,霸州積極進行產業轉型,大力發展交通、旅遊、溫泉等產業,隨著霸州產業規模擴大,產業鏈得以延伸和完善,新的市場被開發出來,從而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近兩年的新產業的增加與擴展,增加就業崗位十餘萬,未來更多企業入駐,將帶動更多發展可能。

環雄安第一極,非霸州莫屬

可以說,雄安新區代表北京的未來。在國家政策的指引和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城市發展的重點正在由之前的環北京向環雄安轉移。顯而易見,環雄安最具潛力的城市——霸州,未來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