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憑什麼PK掉中國其他省,上榜《孤獨星球》?丨自駕地理


湖南,一個在自駕者眼裡不大起眼的省份,論神秘高潔,咱們已有西藏,論大氣壯闊,有新疆,論絢麗多姿,有四川,論風花雪月,有云南...... 然而就在去年10月,旅行聖經《孤獨星球》公佈了2018年最佳旅行目的地推薦榜單,湖南驚喜成為中國唯一上榜的“2018十大最物有所值旅行地”~ 為什麼會是湖南?下面就來給大家簡單地叨一叨~

湖南整個地貌輪廓很有趣,一個朝東北開口的不對稱馬蹄形: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是大面積的低山和丘陵,北部是洞庭湖沖積平原。 仔細一看,三面騰起的山地像一片捲了邊的樹葉,將境內無數山川河流囊入懷中;著名的湘、資、沅、澧四水像樹葉的經脈,蜿蜒著向北方奔騰而去,匯聚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中,最後與長江匯合,流入海洋。

跟江漢平原的一馬平川不一樣,這裡山多水多奇景多,自然風光絢麗多彩,千姿百態。 早在唐末宋初,來湘的遊客就感嘆其山水景觀之豐富和齊備,一首詩、一篇文章、一首曲子、一幅畫已不足以表達。 底圖來源@地之圖


於是“瀟湘八景”這種中國山水景觀特有的概述和可用詩、文、畫、曲全景表達的方式應運而生,一度成了各地文人墨客的“爆款題材”。(所以說現在廣州的“羊城八景”,北京的“燕京八景”,西安的“關中八景”,其實都是“山寨”...

湖南的好去處實在太多了,你可以在張家界感受阿凡達式的奇幻仙境~攝影@張家界攝影旅遊

在依水而建的鳳凰古城感受“夢裡邊城風月”~圖@東方IC/圖蟲創意

或者深入湘西腹地,感受少數民族對自然和鬼神的崇敬~

湘菜在此基礎上發源、成熟,歷經各個時代的發展,成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愛點美團外賣的同學對湘菜應該很眼熟了,湘菜離不開火紅紅的辣椒,它是湘菜的靈魂。

明朝末年,辣椒被引進中國。 辣椒種子從浙江來到湖南這片肥沃而溼潤的土地上,不僅沒被排斥,反而迅速落地生根,贏得人們的青睞。 圖為世界辣椒帶及辣椒在世界傳播的路徑@中國國家地理

究其原因,一方面,當地適宜種植辣椒,加之山區生民常受氣候的陰鬱與潮溼之苦,辣椒驅寒祛溼的特長得以發光發熱。 另一方面,古代湖南經濟相對封閉落後,交通不便、流通不暢,省外時蔬較難進入本地、食鹽昂貴且難以獲取,而辣椒味美價廉,又能殺菌消毒,於是成了農家最受歡迎的蔬菜。


300多年的吃辣歷史,已經把湖南人慣得無辣不歡。 廚師離了辣椒根本沒法炒菜,一盤素炒大白菜也演變成剁椒炒芽白;據說湘北嶽陽山區還有把辣椒當作糖果逗小孩的習慣。 在那個商品短缺、流通不便的計劃經濟時代,湘人出行一定要帶辣椒醬,等到辣醬用完之時,就是回鄉之時...

要說到文化底蘊方面,湖南也沒在怕的。 湖南的歷史,與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悠長,在這期間,老祖宗們靠著山水自然的恩賜,辛勤拼搏,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你比方說這裡有舜帝墓、炎帝陵;有媲美北國的南長城;有神秘的裡耶文化;有對人類文明影響極大的東漢“蔡侯紙”;有世界上目前僅存的女性專用文字——江永女書;有天下四大書院之首的嶽麓書院...處處古韻猶存。

但湖南最讓人驚豔的,還是它在近代中國的動盪歲月裡,一窩蜂地湧現出眾多政治軍事人才,成為影響中國的關鍵力量。 以《辭海》為據,近代中國政治人物中,湖南籍人士44人,居全國之首,寫下半部中國近代史。


問題來了,為什麼近代湖南能夠產生如此多的英傑? 所謂時勢造英雄,趕上了特殊的時機是原因之一,但總的來說是湖南人“愛搞事情”。 其實最初的湖南人不愛搞事情。古代湖南是“南蠻之地”,開發緩慢,生活在這裡的土著大都是苗瑤等“蠻族”,文物遠遜於中原和東南地區,所以“湖南人物,罕見史傳”。

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湖南連遭戰亂,人丁銳減,十室九空,隨後有了兩次大規模的移民,全省人口素質得到了更新:既糅合了移民的開拓與進取精神,又通過與少數民族聯姻,附加上苗瑤等族強悍、刻苦的個性。 於是逐漸形成了“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也就是能吃苦又能戰鬥的特殊民風。

范仲淹寫下的《岳陽樓記》對湖南人影響很深,岳陽樓成了先憂後樂的精神象徵,激勵歷代湖湘士子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這就是湖南,歷史與今日的光輝讓這片錦繡山川更別具韻味,不管你為了湖南的哪一點而來,當你真正走近,一定會發現這裡更多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