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系列之二: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在一片森林裡面,一隻狼追著一隻兔子跑,狼餓了,它要吃兔子充飢。這時猴子看見了,它跑去跟獅子彙報情況,說:“大王,大事不好,有一隻餓狼要吃兔子了,請大王趕快出面阻止,不然兔子就沒命了!”

獅子說:“慌什麼,兔子跑得不夠快,就該讓狼吃掉;狼跑不過兔子,就活該餓死。這是大自然的法則,為什麼要試圖去破壞它呢?況且,你對兔子好,對不起狼;對狼好,對不起兔子。那還是讓它們該怎樣就怎樣吧。”

猴子有點不開心了,問道:“難道大王就沒有一點仁慈心嗎?”

獅子很有耐心地說:“這麼跟你說吧,如果每個狼要吃兔子時我都要去阻止,那最後的結果就是,森林裡面所有的狼都餓死了,而兔子卻繁殖成一大片。這樣整個森林的生態就被破壞了,進而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你明白嗎?”

猴子表示不能理解,腦抽筋地詰問:“大王啊,我的意思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要有仁慈心啊!仁慈跟你什麼系統破壞不破壞沒啥關係吧?試問,一個連仁慈之心都沒有的王,還配做王嗎?”

持續了一會……

最後獅子忍無可忍,終於震怒了:“老虎何在,把猴子這蠢東西給我拖出去砍了!砍了!留這蠢貨在世,只會把“老子”給活活氣死,砍了!砍了!

於是,猴子就這樣走了。走的時候,臉上帶著一臉蒙逼。

後來獅子總結說:當老大的,千萬別做出一副善良的樣子,今天愛這個,明天愛那個。因為所有東西愛過頭了,只會走向反面。你只躲在後面別吭聲就好了。看著這個系統自行運轉,生生不息,多好啊!為什麼非要蛋疼地、自以為是地去幹擾一番呢。

有一種狗,叫芻狗。芻狗就是用稻草紮成的狗,古代用於祭祀。在芻狗沒有用來祭祀之前,用竹箱子裝著,用花布包裹著。然後巫師齋戒之後才用芻狗進行祭祀。祭祀完後就會把它扔掉,任人踐踏或者被人當柴燒掉。

《道德經》系列之二: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創造萬物,然後摧毀,再創造再摧毀。萬物在天地這個大系統中,就這樣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生死循環。天地非人,無人之常情,萬物對於天地來說,只不過是沒有意義的輕賤之物。

天地雖然不仁,但萬物如此生生不息地循環往復,這樣的生態系統,不是最自然最好的嗎?不干擾不主宰萬物,讓萬物自然而然地生長化收藏。無偏無私,無愛無憎,不仁卻是大仁,無恩卻是大恩。

聖人觀天之道,執天之行,效法天道以治天下。不以人為的偏私智巧去教化百姓,讓天下百姓都按照天道來運轉生活,天真淳樸,知常不妄,怡然自得,幸福安康,天下太平。

聖人以天為道,以天治人,無偏無私,無愛無憎。百姓只知有君而不知有治,好比魚只知有遊而不知有水。聖人非常人,無常人之心,故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莊子說:“至仁無親。”至仁就是無所偏愛。“利澤施於萬世,天下莫知也,豈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至仁是什麼呢?

打個比方:人們每天呼吸著空氣,只知道自己在呼吸,卻不知道有“空氣”。這個空氣,就可以理解成至仁。無所偏私,無所分別,利澤天下及萬代,卻不自顯自彰,天下百姓莫知也。誰能做到如此?唯有得道之聖人。

如果我們把這個模型縮小到一個企業,一個公司,一個團隊,結合現實的情形,作為領導人,應該如何運用其中的道理呢?

在公司處處顯示自己的仁慈,讓員工在自己的仁慈澤被下感恩戴德?如果別的公司老闆比你更加仁慈呢?作為領導者,是否真的能夠做到無所偏私呢?如若不能,又該當如何呢?

還是能夠站在整個公司系統之外,看著系統自行運轉,讓員工守職用能,依循公司之道而自然和諧地工作。員工只知道用心做好本職工作,甚至忘記了公司的老闆是誰?

站在個人的角度,誰又會對自己仁慈呢?是否總是祈求別人的仁慈能夠降臨在自己身上?或者把這些希望寄託在一些根本不可信的神神鬼鬼的東西身上?用錢去買福報?施捨越多,福報越多?

老子說:“別傻了,有錢燒香拜那個什麼東西,還不如多買幾本《道德經》送人。送人以智慧才是實實在在地幫助別人。那些整天滿嘴跑火車說普度眾生的人,只不過是想騙你的錢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