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海底撈去年的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是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

海底撈即將於9月27日在港交所上市,預計市值在100億美元左右,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飲企業,是名符其實的王者。

在一片自豪感和誇讚聲中,卻出現了另一種冷靜的思考:海底撈的人性化管理只是一種偽裝?海底撈根本沒有感情?

辨則明,本文不在於批評或毀謗海底撈的功績,只是提供另一種角度的關於餐飲商業背後的思考,希望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文丨餐飲人必讀 小白

因為善變,所以難以學習


2011年,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把從四川簡陽走出去的火鍋品牌海底撈捧上神壇。

中國人民歷來模仿能力高強,卻硬是“學不會”海底撈的套路。

因為海底撈一直在打破餐飲管理、服務的邊界。

當餐飲企業普遍還沒有一個管理方式時,張勇就開始強調“不做細化的KPI,只有柔性指標”、“非組織式的工作模式”、“將心比心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

並把海底撈打造成了大家想都不敢想到“家文化”企業:三室一廳帶空調洗衣機的員工宿舍、手把手帶著家鄉人民融入都市生活、給員工父母發工資......

真誠的人性化管理換來海底撈員工同樣最樸實最真誠的回報,員工總是集思廣益,為“人類都無法阻止的海底撈”添磚加瓦:送橡皮筋、送眼鏡布、送布偶陪吃.....都出自海底撈的一線員工之手。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事情的轉折出現在2015。

“我不能天天靠理想過日子。我得打競爭對手,我得想辦法讓客人來吃飯,我得賺錢!不賺錢,我死了你也死了。”

張勇第一次脫掉大哥的殼子露出資本家的爪牙時這樣說。

當時的海底撈,已經是個龐然大物,員工已超出20000之數。

張勇也意識到了,在職場上,以感情束縛人性不再是一項值得稱道的決策。

海底撈在不斷前進,也在不斷蛻變。制度也好、管理也罷,總是在向著發展階段的改變而改進。

人永遠無法走進同一條河流,這也是海底撈無法被複制的原因。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張勇說:我就是個資本家

“人性化管理”只是偽裝


1. 海底撈是人撐起來的


如今,海底撈即將上市,最新招股書顯示,2017年,海底撈年營收達到106.37億元,在全球擁有320家門店、50299名員工。

張勇不止一次強調過員工對海底撈的重要性,但業內傳聞,其實海底撈現在的管理模式對標的是華為,講究的是“狼性化管理”。

為客人擦鞋,給客人美甲,跑幾公里為客人買來想吃的雪糕......海底撈的變態文化背後,是5萬海底撈員工每天近12個小時的辛勞付出。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每一項服務細則,都是在一開始就被規劃好了的,比如微笑。

曾經去海底撈吃飯,店裡不論是端鍋的大叔,還是領位的姑娘,面對我時總要露出一口白牙,展現出自己最熱情好客的一面。

但一轉過頭,整張臉瞬間就垮了,眼神中是掩飾不住的麻木與疲憊,這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很火的泰國假笑導遊。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而且這並不是個例,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在去年的“老鼠門”視頻中,用漏勺掏下水道的那位小哥,說出“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這句話時的冷漠神情。

張勇說希望消費者可以和海底撈的服務人員成為朋友,但大家立場不一樣,能做朋友是緣分,實在不行還是不要強求了。

2. 曾經的褒獎,可能最終會變成捧殺


當海底撈被冠上“人類無法阻止”的前綴時,就代表著消費者對他有了更高的期待。

海底撈給人的印象就像是個老媽媽,你問它要什麼都有被滿足的可能性。

於是出現了4個人花79元吃垮海底撈的鬧劇,消費者對服務員頤指氣使、沒有最基本的尊重,吃完飯問海底撈員工要玩具要得理直氣壯......

這些放在尋常餐廳根本是無理取鬧的行為對海底撈來說,則變成了理所應當。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 —消費者:生氣了嗎?—海底撈:沒有哦


消費者對海底撈服務的高要求、高期待,間接導致了海底撈員工的高壓力。

外界總傳說著海底撈的員工打都打不走,張勇也曾在演講中表示“海底撈的員工流失率被控制在10%以內”。

事實上,一位曾經在海底撈門店工作過的人員告訴我們,海底撈的員工一年會換掉2/3,比普通餐飲企業更高,因為在海底撈“太累”了。

百度帖吧海底撈吧裡,有一條300次回覆的討論,樓主說他曾在2017年5月入職海底撈,那時候保底工資是3500。

他寫道:“按3600算,一天120,一天接近12小時。 一小時10塊錢,真的是不如去富士康。還有人管海底撈叫做餐飲業的富士康,你是侮辱富士康。”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談錢傷感情,可惜海底撈沒有感情


這些海底撈變態服務的提供者們作為海底撈員工中的絕大多數,撐起了海底撈的商業大廈,但作為服務的提供者們,本身並非真正認同這份服務帶來的價值。

他們只認海底撈給出的酬勞。

在海底撈的財報中,其人工成本超過31億人民幣,接近其總收入的30%,員工人均成本6.2萬元。

呷哺呷哺的員工人均成本則為3.9萬元,海底撈是呷哺呷哺的差不多1.6倍。

在海底撈首頁的員工特質上寫著這樣一句:在管理上,倡導雙手改變命運的價值觀,為員工創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實施人性化和親情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員工價值。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 海底撈員工特質


比如海底撈為人稱頌的晉升機制,中層、上層管理人員都是從基層服務人員中提拔,任何一個員工經過三級六次考都有機會成為海底撈的店經理。

但成為店長後,嚴苛的考核評級制度卻是海底撈不少店長的焦慮來源之一,海底撈會為每家餐廳進行A、B、C三級的評級。

A級店長可優先開店,其徒弟在成為新店長方面也有優先權。

C級店的店長不可開設新餐廳。且如果兩次被評為C級,就可能被革除其店長職位。

同時,C級店店長的師傅也會被連坐,一同遭受懲罰。

在金錢以及內部中層員工激烈的競爭下,海底撈那句“實施人性化和親情化的管理模式”彷彿是個天大的笑話。

假笑,是每一個海底撈員工的基本素養


小結:

海底撈本體即將正式上市,在此之前他已經讓頤海國際、蜀海、優鼎作為斥候試探多次了。

很明顯,海底撈已經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張勇早已不再自滿於做一個餐飲家,他要做一個企業家。

所以,海底撈成為一個無情運轉的商業機器,就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海底撈註定會成為巨頭,什麼是巨頭,看看百度,看看滴滴。

巨頭註定會成為所有人的焦點,每一件錯事都會被無限放大。

試想,如果海底撈老鼠門事件出現在上市之後,可能情況會完全不同。

海底撈上市後還能保證如今的好口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