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河長:主動認領河道,治水造福鄉梓

企业河长:主动认领河道,治水造福乡梓

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惠山區洛社鎮石塘灣社區的居民們發現,每到這個時候特別黑臭的楊樹岸河模樣大變,綠草拂岸,清澈的河水緩緩流動。

讓楊樹岸河發生改變的,是錫梅印染廠的總經理顧兮翔。

企业河长:主动认领河道,治水造福乡梓

一個多月前,顧兮翔認領了這條400米長的河道當上了“河長”,並承諾徹底改變這條臭水河的面貌。與顧兮翔一樣,還有11位當地企業家積極認領河道,出錢出力恢復河道良好的生態環境。

楊樹岸河畔,綠柳垂依。記者在河道邊看到當地村民魯鎮明正在打水,清澈的河水汩汩流入他身後的蔬菜園。“現在河水清多啦!”魯鎮明在河邊居住多年,之前黑色的河水被他戲稱為“肥料水”。一到夏天,河水的腥臭味直鑽鼻孔,令人不敢久留。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這條河還有“臭脾氣”。一到梅雨季節,家中門窗緊閉都能聞到令人噁心的臭味,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今年6月中旬,錫梅印染廠的挖掘機長臂揮舞,挖出河底的淤泥、垃圾,幾輛小貨車不停來回,運送淤泥、垃圾。施工隊負責人沒想到,不長的河道里,淤泥、垃圾多得超乎想象。他的施工隊連續工作,花了十多天才將河道清理乾淨。有居民擔心,河道清理完成後,會不會時間久了,垃圾、淤泥捲土重來?顧兮翔說,河道初步恢復清潔之後,他在河裡種上整齊劃一的水生植物並安裝了多臺增氧裝置,確保水質得到不斷提升。後續的日常監管、巡查工作,也由企業來負責,並接受群眾和政府的監督。

企業家自願當“河長”,這並不常見。

“一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社會責任。我們廠附近都是當地居民,員工也大多數是本地的,他們從小生長在河邊,我們把河治理好了,誰受益更大?是廣大百姓。”顧兮翔這本賬算得很明白。而且,楊樹岸河距離企業不過200米的距離,髒臭的河水也會影響到企業形象,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為了治理這條小河,顧兮翔還在工廠裡修建了雨水收集池和應急儲水池,在下雨天和發生特殊情況時能確保沒有一滴汙水從工廠流入楊樹岸河,錫梅印染廠至今已投入了近10萬元。

治水,沒有旁觀者。如今,鋪管道、修駁岸、清淤泥等治河之舉,如同幾十年前企業家們熱衷為家鄉修橋鋪路一樣,漸成新風尚。據瞭解,許多臨河的企業自發“抱團”治水,互相說服與監督,並相約改進更新各自企業的汙水處理裝備,儘可能減輕對生態的壓力。

“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這是一筆無法計算的收益。”顧兮翔說。

企业河长:主动认领河道,治水造福乡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