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你最爱哪碗面?

徐绍骝


几天前在苏州出差余暇和老友小聚聊起了苏州小吃,陆稿荐的酱肉,朱鸿兴的面,肉我所爱,面我亦所爱。讲讲我吃过的面吧。

 

我的最爱是苏式焖肉,焖蹄面,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最好是肥肉多一点。熏鱼,扁节炒小肉,虾肉,鳝糊都不错。听朋友介绍苏州面店有很多行话,吃过很多次却从来没有听过:“过桥”“重青”“免青”“宽汤紧面,宽面紧汤”想像店小二抑扬顿挫的苏州娘娘腔一定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同德兴,朱鸿兴那可都号称百年老店。

几次在寺庙中品尝到素面,也是回味无穷,习惯了猪油及色拉油的味蕾会对素油的香味混合了各种菌菇的鲜香味道的面条提起很强的食欲,往往会点两份还意犹未尽。灵岩山寺以及虞山脚下兴福寺旁的正宗老面馆的素面绝对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推荐常熟蕈油面,采用虞山特有的松树蕈,这是一种附生在松树根部的野生食用菌类。鲜,油,滑爽,是其特点,不过蕈油浇头得点双份,不然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炒浇面,顾名思义,浇头现炒的面条,而且是一碗一炒,通常以猪骨,鳝鱼熬汤调配好高汤,鱼片,腰花,鳝鱼,河虾,笋丝,黑木耳,蘑菇,香菇,青菜现炒现卖,在张家港有家面馆我吃过一个八鲜面,鲜是鲜的来,眉毛掉下来。但是最最正宗应该是常熟的炒浇面吧,毕竟怎么说发源于此。最爱杨杨面馆,个人喜爱拌面,强力推荐拌面。

常熟还有一种生煎大排面:大排切好,用木榔头敲松,敲薄。裹上生粉,滚油煎一两分钟。捞出。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满嘴流油,回味无穷。可根据食客要求,加点老抽,醋,酱啥的。面吃吃,排骨咬咬,爽到爆,不过一块是不过瘾的。我常常是起点两块,高兴了再加一块,所以常常被同伴说我不是吃面,是吃浇头。

浙江有一种沃面,类似于家常做的烂捂面,用金华火腿丁,河虾,猪肚以及肉丝,黑木耳,青菜等多种料,焖煮到软烂,虾的鲜味,火腿的香味,猪肚的肥美,合而为一。但急性子可吃不来,因为沃面一定加入猪油,猪油裹住了很多热量,如果再配上一碗肉皮冻,中和下温度那是极好的选择。

 

温州黄鱼面听温州兄弟推荐,吃了几次,小结特点:鱼嫩,料足,汤鲜。

 

经常在福建喝大酒,福建卤面在喝酒之前必点,与其说是先吃点面保护下胃,还不如说是多吃点,等会有东西吐。这是我吃过的所谓浇头最多的面,没有之一:各类海鲜,各类肉,各类蔬菜,各类酱料一锅煮,不过味道确实蛮灵咯。

 

习惯了细细的面条,对于其余各类面条总是提不起特别的兴趣,一次半次,浅尝即止,镇江锅盖面,武汉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山西刀削面,北京炸酱面等等。

 

关于拉面,有不得不说得故事,10多年前,香港机场,饥肠辘辘,一碗味千拉面,感觉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拉面,完全不是我印象中很多辣油,很多香菜,几片牛肉的兰州拉面,世界上哪有这么鲜甜的拉面,我的同伴发誓回到我们县城一定也要开一家这样的拉面馆,只可惜在搜素网站的时候,顺便点击了黄色网站,系统中毒瘫痪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记忆中的童年夏天的冷面是最最鲜香的。自家揉面,自家切,可宽可窄,清汤起锅后用冰凉的井水冲淋一遍,然后加几滴麻油,半勺猪油,酱油,前后邻居都能闻到那四溢的香气,香就一个字。还可加些中午吃剩的韭菜及汤汁,鲜就一个字!

看看这些我吃过的面店的名字吧,是否也十分有创意呢?一碗好面,面面俱到,7点见面,大碗吃面,

吃了这么多美味的面,内牛满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唯美食不可辜负……


花心文书


苏州的面包括了苏州市区的以及苏州所辖区县,本人在昆山和苏州居住一段时间,非土著,所以简单评价一下苏州和昆山的面,至于常熟,太仓张家港的面就不评价了,主要是没尝过!

先说昆山的面,昆山的面主要特点是汤头浓,鲜,碱水面,先吃浇头,等面在汤里面涨一下,面汤浓郁!图一,五,六,七这是城区的同丰面馆的面,大排个人觉得还行,主要是咸菜很有讲究,如果在昆山吃面,没有咸菜,这店不能说顶级吧,咸菜的奥秘在于一碗面吃完,咸菜可以去除嘴巴里面的油腻!图九的也是昆山比较好吃的面馆,之前陆杨菜场也有一家特别好吃的面馆,只可惜拆迁关门后,再也找不到了!再说苏州的面馆,讲究清汤,汤不湖,所以面条特别讲究浇头,本人不喜寡汤的面,所以一般点葱油拌面,图二和图四是本地的东吴面馆的拌面,面一般,但是鸡汁大排的确到位,酥而不腻,爆鱼香甜!图三和图八是著名的裕兴记,图三是开阳葱油拌面,图八是两面黄,主要说一下两面黄,个人觉得不好吃,吃就吃个特色!不好意思,手机里的照片太多,貌似头条也不能再排照片的顺序,也许是我不会用!这些都是我吃过的面馆,根据我的口味推荐的,也许还有更好吃的,各位看客老饕也不吝赐教











东的马甲


说到苏州面,印象最深的是陆文夫一本叫做《美食家》的小说。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个住在苏州,毕生以吃为乐的“资本家”。上世纪中叶,历史风云变幻时势浪潮如涌,这位资本家也曾起高楼宴宾客,转眼楼塌了蜗居老公房,然而关于“吃”这件事,却是从未放弃,终日钻研吃什么、如何吃、怎样最好吃?生生把自己吃成了苏州城中鼎鼎有名的“吃主儿”。



苏州人的早餐,从一碗汤浓面清的焖肉面开始。《美食家》中这位吃主儿,数十年雷打不动的一个习惯,是必须早起去吃“朱洪兴”的头汤面。

“朱洪兴”是一家苏州老字号面馆的名称,所谓的“头汤”,则是指面条店当天刚开门时,用换上的清水煮出的第一批面条。老饕们坚信,头汤面才能最大限度保持面条的原汁原味。又因为底汤香浓的关系,即便是一碗阳春面,面条吸收了饱满的鲜汤汁,吃起来也不会寡淡,反而浓厚相宜。



苏州人吃面讲究得很,味浓味淡、面硬面软、汤宽汤紧、青重青免这些行话一喊出来,简直让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丈二摸不着头脑。不过百变不离其宗,苏州面的精髓在于汤水。朱洪兴的吊汤,以猪肉、鸡肉、筒骨、鳝骨、虾脑、螺蛳肉为原料,先加水煮透,再吊出清汤,是以一碗清汤面,看似寡淡,其实味道极为浓郁回味绵长。

江南人吃东西一向讲究时令,以前朱洪兴的面色亦是四季分明。春天是虾仁面、爆鳝面;夏日大肉面;秋风起蟹脚痒,菜单上要添虾蟹面;冬天北风呼啸,热腾腾的蹄膀面吃下去暖胃暖心。不过到如今,朱洪兴的面不分季节,品种基本齐全。外地游客若想尝一尝地道苏州滋味,此处万不可错过。


武汉壹周


我最早吃的是观振兴的焖肉面,那时候没钱,还想吃肉,只能吃这个面。

后来吃胥城的奥灶面,也许是喝酒的原因或者是名气太大,期望值太高的原因,没吃出惊艳的感觉。

有段时间天天吃香菇面,苏州人喜欢吃硬面,就是没有完全煮熟的面,我本来喜欢吃煮的熟一点的面,就是在吃香菇面的时候,发现如果面生一点的话,放到碗里,浇上红汤后,面会吸收汤的味道,如果面煮的太熟了,就会涨满碗,看着就影响食欲。年轻的时候饭量大,吃的快,三口两口就吃完了,没发现这个问题。

扁尖肉丝面,辣酱面,虾仁面,两面黄都吃过,换换口味而已。

斜塘老街的洪登记开张时,吃了碗奥灶面,相当不错,把汤都喝完了。那段时间有朋友就带过去吃面,次数多了就感觉平常了。

十全街的同得兴,听说不错,冲着枫镇大肉面的名气过去吃了一次,更精致的焖肉面而已,看来对事物不能抱太大希望,会影响心情和味觉,后来又去吃了几次,毕竟做的比其他家精细到位。

女儿三岁的时候,骑车带她去爬山,在灵岩山山脚下随便找了个小面馆,两人点了一碗面,怕她不喜欢吃,就拿个小碗一点一点的夹给她吃,没想到一碗面基本上被她吃完了,只好再叫一碗吃。好不好吃还要看累不累饿不饿。

吃的最多的是藏书羊肉面,一个冬天赶不上饭点的时候,随便走几步就能找到藏书羊肉店,随便要上一碗,多加点肉,再加上辣椒酱和醋,吃个酣畅淋漓。

我不是美食家,我没有敏锐的味蕾,我没有特别的味道偏高,更没有悠闲的时间,去吃头汤面,也不懂如果搭配吃双浇面更有味,同一款焖肉面,我分辨不出观振兴、陆长兴、朱鸿兴、东吴面馆等等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我只是来苏州时间长了,稀里糊涂的吃的多了点吧。

三千年古吴水,五百碗老汤面。爱吃,您就来一碗。


梦散人痴


石路演艺中心的裕兴记的三虾面、蟹黄虾仁面、二年黄、枫镇大肉面;人民路工人文化宫的裕兴记味道比演艺中心的差点,但价格便宜点;十全街同德兴枫镇大肉;新庄黄毛面馆的白汤三菇面;怡园南小巷里的一家枫镇大肉(马上要歇业,待孙子继承后再开张了)齐门路万福兴的焖肉面...。经常轮流着去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