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即將激情點燃!爲中國點讚,中資買遍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

萬眾期待的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即將於北京時間6月14日23點拉開帷幕,上演為期一個月的足球盛宴。而在歡呼、激情、閃光燈之外,以往被阿拉伯石油富商“承包”的世界各地的足球俱樂部,正悄然被中國資本收編,其間蘊含的巨大商機,也成為各家資本逐鹿未來的重要籌碼。

在當今體壇,中國資本從未缺席,只是方式不同。2014年到2016年,受歐洲經濟低迷以及國內足球改革新政的利好,中資出海兇猛狂攬20多家歐洲足球隊,甚至出現一天收購三家的紀錄,但隨後海外併購審查政策、通告的頻出,讓這波海外投資熱潮驟停。與此同時,中資也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的體育產業。

中資入侵海外足球,從一天買三家到驟停

2014年7月,中國商人朱曉冬通過其控股的上海旭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子公司,收購了超過百年曆史的帕維亞足球隊100%的股權,就此掀起了中資入主海外足球俱樂部的狂潮。

至2016年底,中資已將西方20多家足球俱樂部悉數買下,裡面不乏AC米蘭、國際米蘭、曼城、馬德里競技等歐洲豪門,西方世界由此見識到了中國資本的強大力量。萬達作為資本“領頭羊”,豪擲百億人民幣,將西甲馬德里足球俱樂部、盈方體育市場營銷公司、美國世界鐵人公司收入囊中,併成為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一年做成世界第一規模體育集團,在世界舞臺上狠狠秀了一把肌肉。

世界盃即將激情點燃!為中國點贊,中資買遍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

15-16年,中資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一覽表

資事君瞭解到,收購狂潮將起之時,歐洲經濟持續低迷,許多歐洲大型俱樂部負債累累,面臨財政危機,中國資本自然不會錯過“低價買入”這一投資良機。另外,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政策上趨於利好,兩者加持共同促成中國資本出海“掃貨”。

不過,中資買進股份的海外俱樂部大部分都不能實現盈利,甚至負債累累,如AC米蘭負債超過2億歐元,國際米蘭更是負債4億歐元,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這顯然不是一個健康的投資標的,中資此舉頗令人費解。

資事君認為,足球巨大的產業規模及商業潛力是中資大舉投資的原因。據國際足聯的統計數據,全球有150萬支球隊,2.4億名球員及3000萬相關工作人員,佔全球人口的4%。足球產業的總產值高達5000億美元,佔體育產業總產值的43%,超過比利時、瑞士等國家,號稱“世界第 17大經濟體”。

此外,根據德勤數據顯示,2014-2015賽季,英超盈利能力最強,達到7.18億歐元;德甲次之,為3.16億歐元;西甲緊隨其後,盈利2.64億歐元;法甲、意甲都處於虧損狀態。而到了2016-2017賽季,英超盈利略有下滑,為6.83億歐元;德甲為2.84億歐元,下降了10%;西甲增長了53%,達到了3.97億歐元;法甲、意甲沒有改觀,仍處於虧損狀態。拋開盈利能力強的英超、德甲、西甲不談,對中資而言,投資足球俱樂部只是第一步,更有看點的恰恰是收購之後的產業整合和投後管理,這才是評價收購這些海外足球俱樂部能否成功的標尺,而這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經營才可能印證。

世界盃即將激情點燃!為中國點贊,中資買遍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

除了“放長線釣大魚”,不少中資企業更加註重海外品牌建設,希望通過這一投資行為獲得一定海外聲量,進而建立海外商業渠道,這對於近年來積極謀求海外發展的中資企業而言,或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

不過,隨著中資瘋狂併購,“借收購轉移巨資”的傳言甚囂塵上。2016年底,加強海外併購審查成為相關監管部門主旋律,外管局和商務部要求500萬美元及以上的轉移出境業務須獲特別批准,發改委等四部門連續發佈通告,密切關注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在監管壓力之下,這波持續兩年多的投資潮驟停。

懂球帝曾對此發表評論稱,放下偷逃稅、轉移資產暫且不談,海外青訓建設才是這場收購狂潮中對中國足球唯一的貢獻,這番話可謂入木三分。

轉身國內,中國體育產業投資進入黃金期

雖然海外投資暫時告一段落,但體育產業作為朝陽行業,仍舊是資本界的一塊“香餑餑”。

按照2014年10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生產總值達到5萬億,產業增加值達到GDP的2%,這意味著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

同時,中國體育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6-2021年中國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僅為983億元,但在2012年就突破了3000億元,2014年更是達到了4040億元。自此,體育產業將保持年均24.59%的增速,到2020年,體育產業規模為16659億元,2025年接近5萬億元。

世界盃即將激情點燃!為中國點贊,中資買遍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

據資事君瞭解,資本始終都在密切關注體育產業發展,雖然整個2017年體育產業鮮有億級融資大消息,不過進入2018年,體育行業融資捷報頻傳。2018年1月,虎撲完成6.18億元融資,引燃了體育產業融資的火苗,隨後阿里體育宣佈A輪融資超12億元,4月,蘇寧體育完成6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百億人民幣。

體育創業公司方面的融資也不可小覷,據懶熊體育統計,在2015年,體育類創業公司融資217起,融資金額約147億元;2016年,有披露的體育類創業公司共融資235起,融資金額約196億元。其中,除去樂視兩次大額融資,電競、健身、智能硬件、騎行、跑步等項目排在前列,電競類獲得36億元人民幣投資,其他幾項規模都分別超過了3億元。另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1月至今,共有35支體育產業基金成立,基金投資總規模超1370.56億元。

據瞭解,目前資本對體育行業主要有兩類投資,一類是體育創業(股權)投資,如體育教育,體育遊戲等,一類是產業投資,如體育旅遊、體育地產等。不過,由於中國體育產業結構不太合理,體育用品製造及銷售佔據了體育產業的很大一部分,未來資本在賽事、傳媒、服務等行業需要加強投資。

2018年適逢又一個大賽年,冬奧會、世界盃、青奧會等輪番上演,這些精彩賽事一方面可有效提升體育產業在國人心中的分量,另外一方面,資本也有望從中發現更多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