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嵘特荐丨许海涛「泾阳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参赛作品丨《寿酒》

峙嵘特荐丨许海涛「泾阳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参赛作品丨《寿酒》

◎ 寿 酒

峻德老汉生于己巳年八月廿二,农历,掐指算来,高龄八十九、奔九十岁了。六十九岁、七十九岁时候,仨儿摩拳擦掌,吵嚷着请亲戚,唤乡党,邀朋友,大摆筵席,热热闹闹为老人家过整岁关口的大寿。峻德老汉摆了脸色,嗔怒道:“好日子才过了几年,闹哄啥?想让你大多活几年,就别瞎闹哄,只闷头做!”

看仨儿嘴噘脸吊的模样,峻德老汉缓了语气道:“过寿是折寿呢,要知道惜福!”看仨儿还迟疑,峻德老汉挥手道:“守在这儿做啥,该做啥做啥去!”

退出了峻德老汉屋,老三忍不住,嘟囔道:“咱大人啊,一辈子只知道闷头做,咋一点儿都不知道享福?”

老大笑道:“大人教你闷头做你就闷头下势做,少放牢骚话。”

老二跟着笑道:“是的,听大人的话,闷头做,有你娃的好处。”

在泾阳县、乃至整个儿关中地区的方言里,儿呼父亲为“大”,发音“达”,铿锵有力呼出来,别有依靠、坚信、敬仰的意味。提说起父亲,则用“大人”这两个字。这时候的“大”,发音“舵”,庞大、巨大、天大的意思。大人如天,他的话咋个敢不听?

老大听了大人的话,二十多年前撇下了在泾河捞石头、在仲山炸石头的营生,干起了新型建材公司,用粉煤灰做砖块,做得风生水起,挣着大钱了,瞅准风向,投入了房地产。泾阳县城一天一个模样,一幢高楼撵着一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幢比一幢“心疼”,一幢比一幢惹眼,不乏老大倾入的心和力。如今,“退居二线”的老大,车行仲山下、泾河畔,看着越来越绿、越来越清的山和水,想起当年刨挖的满目疮痍,感叹道:“不听大人言,吃亏在眼前。幸亏听了大人的话啊!”当年,大人说道:“山是咱泾阳人自家的山,水是咱泾阳人自家的水,咱不能为挣几个眼前的钱,再这样糟蹋自家的山水,改辙,重踏路子!”当时,老大嘴上不敢明说,心里却不服气:“捞石头、炸石头还不是大人你挑头干的?如今四邻八乡成百上千的车,干得正欢,钱搂得正美,撂下这一大摊子,说不干就不干了?”改革开放头一年,峻德老汉头一个买了手扶拖拉机,下泾河,上仲山,给咸阳、西安的建筑工地送石料,见个日头进账三张大团结,谁不眼馋?峻德老汉像看穿了大儿的心思,说道:“现在你肯定想不通,以后肯定能想通。改辙,一定得改辙,没二话!儿啊,走路,看的是前头,不是脚底下。”

老二听了大人的话,办起了菜园子。大人说道:“关中是陕西的白菜心,泾阳三原是白菜心的心子,土壤最肥厚;泾渭分明,泾河的水是最清亮的水。最肥厚的土壤,最清亮的水,一定会养出最肥嫩、最养人的蔬菜。现在的人,都往县里、市里跑,守不住土地。他们跑得再欢,事干得再大,离不得蔬菜啊!谁不愿意吃到最肥嫩、最养人的蔬菜?”老二说道:“种菜?大,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出息不大吧。”大人说道:“出息不大?土地里有金子呢,就看你会刨不会刨!”老二先是在自家承包地里种蔬菜,自家承包地供不住卖,跑到云阳镇租了地,二十亩,五十亩,二百亩……云阳镇如今响当当,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基地。前一阵儿,老二的净菜公司跟哈萨克斯坦签了协议,每年向哈萨克斯坦供给优质净菜三百吨。峻德老汉听了,脸上的褶子绽得像饱满的核桃皮儿,一脸喜色,笑道:“泾阳菜踏上一带一路了!”

老三听了大人的话,经营茯茶。大人说道:“做买卖,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落在一样货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不是你这个人跑得欢,是你手上的货众人要、市场抢!”老三心野,从学校出来,天南海北闯荡了三年,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大人说道:“日子一天天好了,谁家碗里顿顿没肉?油水大,该喝茯砖化食了。”老三问道:“大,啥是茯砖?”大人答道:“茯砖是黑金疙瘩!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这茯砖,离了泾阳的水制不了,离了泾阳的气候制不了,离了泾阳人的手艺制不了,是老祖先给泾阳人留下的大金矿!”一块茯砖谱一曲传奇,一壶茯茶旺一座老城。老三听了大人的话,一门心思钻进了“泾阳茯砖”里。中断生产半个多世纪的“泾阳茯砖”重出江湖,十几年过去,风靡大江南北,口感佳,滋味醇,降血压,保健康,真格儿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在大地原点——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所在的永乐镇兴建起了一座“茯茶小镇”,茶商如织,茶客成群。“泾阳官茶”火爆,火爆进了中南海,被当做国礼赠送外宾呢!

明年是峻德老汉的鲐背之年,按说法,称作老寿。再不过,人前人后有模样有脸的仨儿,心里咋得成啊,满村的乡党笑话呢!这天傍晚,仨儿,还有长孙——老大的长子,唤作泾强,接了他爸的班,经管着房地产公司,峻德老汉最为疼爱——陪着峻德老汉喝了晚酒。晚酒?老三说峻德老汉“一点儿都不知道享福”,此言欠周全。峻德老汉不抽烟,不打牌,不窜门子,所谓“享受”,只一样儿,白酒,五十二度!一天两顿,中午和晚上,少不得一顿的!六十岁以前,中午和晚上皆喝四两,杯子大,一杯一两,喝四杯。七十岁以前,中午和晚上皆喝三两,杯子变小了,一杯七钱半,喝四杯。八十岁以前,中午和晚上皆喝二两,杯子变小了,一杯半两,喝四杯。这几年,中午和晚上皆喝一两二,小酒盅,白瓷的,乡间红白喜事筵席上的那种,一杯三钱,还是喝四杯。七十三岁那年,峻德老汉到老二的菜地帮忙,绑缚西红柿秧子,忙了一天,往回走,穿公路,一半大小子骑摩托车,忽地冲了过来,撞向峻德老汉。峻德老汉被撞飞起,落在了公路旁的软地里。幸亏摔在了软地上,性命无虞,却断了三根肋骨。医院里第一顿饭,老大端来些汤汤水水。峻德老汉绌模样:“酒呢?”老大慌张:“大,还喝酒?”峻德老汉笑道:“不喝酒,大咋个活?”

仨儿,把大人午饭的酒叫作早酒,晚饭的酒叫作晚酒。

看着峻德老汉有滋有味喝下第四盅,泾强给爷爷夹了一块穰饸,笑道:“爷,再咥一块子。” 所谓穣饸,鸡蛋饼做皮儿,肉末搅馒头屑做馅儿,皮儿裹馅儿卷成擀杖粗细的条儿,像香肠,上笼屉,蒸熟凉凉,随时切片蒸热,蘸上醋汁儿享用,香浓美味。于右任老先生年轻时候回到祖籍泾阳斗口于村,咥后大喜,直呼“ranghuo,ranghuo!”“ranghuo”乃土音,软硬恰到好处适口之意。于老提笔写下“穣饸”二字,这款乡土小吃才有了名姓。穰饸是峻德老汉的最爱。泾强笑道:“爷,胃口美着呢,看你老人家能活过一百岁。”峻德老汉微笑,细嚼慢咽穰饸。泾强继续笑道:“爷,八月二十二眼看着就要到了,得筹备给你老人家过九十大寿啊!”

峻德老汉咽下了穰饸,喝了一口茯茶,眯眼问长孙:“咋个过?”

峻德老汉的问话出乎了仨儿和长孙的意料,仨儿都挺直了腰身。长孙把板凳挪到爷爷跟前,拉着爷爷的手说道:“咋个过?爷,咋样过得美、过得大、过得热闹就咋样过。西安城五星级酒店多的是,鲍翅燕窝,由着咱点,唱歌的,跳舞的,演戏的由着咱叫!”

峻德老汉笑道:“孙子的心爷领了。爷不想那么过。”

老大问道:“大,咋过?”

峻德老汉说道:“不在外头,就在咱木薯弯村。村上的街道修得这么齐整,家家拾掇得这么排场鲜净,一家赛一家,村委会门前广场布置得跟城里的花园一样,丢不了你们大老板的脸。”

老大和老三住在县城,老二两口陪大人住在村里。前些年,老大和老三动员大人住到县城去,嫌村里环境差,道路窄,有朋友来看老人家,没面子。峻德老汉死活不愿意,说道:“县城的眼界咋有村里宽展?抬眼就是仲山,低头就是泾河,风头畅,空气鲜,还有这些‘老货’跟我喝酒谝热闹呢!”峻德老汉屋是村上的“老年活动中心”,跟峻德老汉一样的“老货”,隔三差五聚在这儿,酒尽管喝,肉尽管吃,戏尽管看。老大给屋里安排了人,专意伺候大人和这些“老货”。有一台投影机,《周仁回府》、《三滴血》、《墙头记》……“老货”们爱看的秦腔戏没有寻不着的。

老二说道:“这样最好,菜是咱自家的,尽最好的上;肉和鸡,有咱村的胜利呢,他在嵯峨山上搞养殖,黑猪和白鸡满山散跑呢,尽最好的逮!就搁在咱村上办,搭台子搭棚子,筵席摆在村委会门前广场。我给姜老六打电话,请他亲自掌勺。”姜老六是泾阳县乡村筵席第一名厨,一手地道冁口的泾阳老味儿,乡党们没有不爱的。

老三说道:“茶和酒是我的!茶是我珍藏了十年的大砖,酒是茅台!”

泾强说道:“给县上和市上大饭店供海鲜的东子是我同学,海鲜是我的。”

峻德老汉说道:“强子,就吃咱泾阳的老味道,不用海鲜,‘老货’们用不惯。老二,茶,你管,酒,你不管。茶,你不但得管那天用的,还得给全村乡党每家每户捎上一份。”

泾强问道:“爷,那我做啥?”

峻德老汉说道:“你准备几辆大轿子车,拉乡党们逛!”

泾强疑惑道:“逛?逛哪里?”

峻德老汉说道:“郑国渠首的张家山通了隧洞,安吴寡妇上了中央电视台,龙泉山庄热闹得很,茯茶小镇引来了外国人,你拉着乡党们逛几天啊,不光管逛,还要管吃管喝!”

泾强笑道:“得令!爷,碎碎儿个事。”

老大叮嘱道:“年纪大的人多,多派几个人经管服侍,安全第一。”

泾强对自己的大人说道:“大,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办,咱县上旅游公司多得是,我交给他们,咱出钱就行!”

老三见有了空儿,赶忙问大人:“大,酒为啥不让我管,茅台还不好?”

峻德老汉笑道:“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喝茅台酒呢,咋能不好?我有酒,也是好酒!”

老二问道:“大,泾河老酒?”

峻德老汉笑道:“就是,泾河老酒也是好酒啊,五十年了,我没喝过别的酒。”

泾强看着爷爷问道:“爷,我想不通,你为啥一辈子只喝泾阳老酒?好酒多的是。”

峻德老汉看着长孙说道:“啥是好酒?对胃口、对脾气就是好酒!泾阳老酒用的水,是郑国渠首张家山筛珠泉的;泾阳老酒酿造的人,是泾阳精杠杠的实诚汉子,不掺假,不胡来,有法程。强子,爷一辈子没在外头漂泊过,就守在仲山下、泾河畔,就爱泾阳的水,就爱喝泾河老酒。喝下泾阳老酒,身上像点着了火,浑身满是劲!泾河老酒滋味爽豁,最对爷的脾气,后味绵甜,最对爷的胃口。”

泾强感叹道:“爷,难怪你这么精神,奔九十了,还到菜地务弄照看呢!”

老二说道:“大,你那些酒够不够?怕不够吧。”

峻德老汉说道:“四十箱呢!我从有了手扶拖拉机那一年开始存酒,每年一箱,存了整整四十年!”

泾强惊呼:“爷,四十年前的酒还存着,古董啊!跑光了吗?”

峻德老汉笑道:“跑了些,还剩下多半瓶儿呢!”

老大说道:“酒越存越香,燥气都散了,滋味最美。大,这些陈年佳酿招架不住乡党们喝,还有亲戚和朋友呢!我请老周再准备一百箱。”

老三问道:“老周是谁?”

老大答道:“还有谁,泾阳老酒的老总呀!这些年给咱大的酒,都是老周办的。老周做酒有个口诀,人得其诚,水得其甘,曲得其时,粮得其实,器得其洁,工得其细,拌得其准,火得其缓,酒得其真!”

峻德老汉举了大拇指:“老周实在,是个干实事的汉子。”

老二说道:“难怪这几年酒桌上的酒瓶子变了,都爱上喝泾河老酒呢。”

峻德老汉站起来,看看仨儿和长孙,说道:“有一条,你们一定得照办!要不然,这寿酒还是喝不成。”

仨儿和长孙都站了起来,泾强扶住了爷爷。峻德老汉说道:“不收礼!不管是谁,来了都是客,招呼好。”

仨儿和长孙齐声应道:“不收礼,招呼好!”

峻德老汉说道:“八十岁时候,你几个让我办寿酒,我没办,不应该啊!”

仨儿和长孙齐声问道:“为啥?”

峻德老汉一时凄然,缓缓说道:“那时候强子他婆还在啊!”

仨儿和长孙都唏嘘。前年,峻德老汉的老伴先走一步,高寿八十有九。峻德老汉的老伴大峻德两岁呢。老伴若在,这个寿酒过得大圆大满了!

泾强翻看手机,突然叫到:“农历八月二十二,阳历是十月一日,爷,你的九十大寿跟国庆节是同一天!”

老三喊道:“大,你的寿真大,与国同庆!”

峻德老汉说道:“大知道的,不为这个,大还不愿意办这个寿酒呢!”

峙嵘特荐丨许海涛「泾阳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参赛作品丨《寿酒》

【作者简介】许海涛,咸阳周陵人,好古董,喜文字。藏品皆得自关中一线跑家,文字散见报刊和网络。

峙嵘特荐丨许海涛「泾阳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参赛作品丨《寿酒》

峙嵘特荐丨许海涛「泾阳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参赛作品丨《寿酒》

峙嵘特荐丨许海涛「泾阳县改革开放四十年」参赛作品丨《寿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