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史話之電流是可以產生磁性的奧斯特

如今,我們都知道電與磁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電可以生磁,磁也可以生電。但是在18世紀甚至19世紀的初期,很多科學家們都認為電和磁之間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包括著名的物理學家安培、畢奧等人。這時候,有一個人利用哲學的觀點來指導自己的實驗,終於發現了在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的現象,他就是本文的主角--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奧斯特。

物理史話之電流是可以產生磁性的奧斯特

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

漢斯·克里斯蒂安·奧斯特於1777年出生在丹麥蘭格朗島的魯德喬賓的一個藥劑師家庭。從小,奧斯特就在父親的藥房裡幫忙,這讓他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和他的哥哥都是在自己家裡通過自學而接受了大部分的早期教育。1793年,奧斯特和哥哥前往哥本哈根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兄弟兩都如願以償地考入了哥本哈根大學。1796年,奧斯特因為他的在美學和物理學方面的論文而受到廣泛的讚譽,1799年,奧斯特憑藉基於康德的作品《自然形而上學的建築》而寫的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1801年,奧斯特獲得了遊學獎金和公共補助金,這讓他能夠在歐洲遊學三年。在德國,奧斯特遇見了物理學家約翰·威廉·裡特(發現紫外線的那個人),裡特跟奧斯特討論了關於電和磁的關係,他認為電與磁之間是存在聯繫的,但是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裡特自己也沒有弄明白。這讓奧斯特開始對電與磁之間的關係產生了興趣,因為他一直是康德哲學思想的擁躉,他相信康德的關於自然統一的觀點以及自然現象之間存在著深刻的關係的觀點。

物理史話之電流是可以產生磁性的奧斯特

哥本哈根大學

1806年,奧斯特成為了哥本哈根大學的物理學教授,繼續他的電學和聲學的研究。在奧斯特的指導下,哥本哈根大學開展了一項全面的物理和化學發展計劃,並建立了相應的新的實驗室。1800年,伏打發明瞭電池,這讓電學研究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自從庫侖提出電和磁有本質上的區別以來,很少有人會去考慮它們之間的聯繫,包括安培和畢奧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都認為電和磁不會有任何聯繫。奧斯特由於受康德的思想的影響,堅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他長期探索電與磁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富蘭克林曾經發現萊頓瓶放電能使鋼針磁化,更堅定了他的觀點。當時,有些人做過實驗,尋求電和磁的聯繫,結果都失敗了。

物理史話之電流是可以產生磁性的奧斯特

庫倫

1820年4月,在一次講座快結束的時候,奧斯特照例演示了電流磁效應的實驗。當伏打電池與鉑絲相連時,靠近鉑絲的小磁針擺動了。這一不顯眼的現象並沒有引起任何聽眾的注意,但奧斯特卻異常興奮,他覺得自己可能發現了電與磁之間的轉化的證據了。他接連三個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同年7月,他寫成《論磁針的電流撞擊實驗》一文,向世界宣佈了實驗情況。實驗情況是這樣的:將導線的一端和伏打電池正極連接,導線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針的上方,當導線另一端連到負極時,磁針立即指向東西方向。把玻璃板、木片、石塊等非磁性物體插在導線和磁針之間,甚至把小磁針浸在盛水的銅盒子裡,磁針照樣偏轉。奧斯特認為在通電導線的周圍,發生一種"電流衝擊"。這種衝擊只能作用在磁性粒子上,對非磁性物體是可以穿過的。磁性物質或磁性粒子受到這些衝擊時,阻礙它穿過,於是就被帶動,發生了偏轉。導線放在磁針的下面,小磁針就向相反方向偏轉;如果導線水平地沿東西方向放置,這時不論將導線放在磁針的上面還是下面,磁針始終保持靜止。奧斯特認為電流衝擊是沿著以導線為軸線的螺旋線方向傳播,螺紋方向與軸線保持垂直。這就是形象的橫向效應的描述。奧斯特對磁效應的解釋,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並不影響這一實驗的重大意義,它證明了電和磁能相互轉化,這為電磁學的發展打下基礎。

物理史話之電流是可以產生磁性的奧斯特

奧斯特實驗

奧斯特發現的電流磁效應,是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它立即引起了那些懂得它的重要性和價值的人們的注意。在這一重大發現之後,一系列的新發現接連出現。兩個月後安培發現了電流間的相互作用,阿拉果製成了第一個電磁鐵,施魏格發明電流計等。安培曾寫道:"奧斯特先生已經永遠把他的名字和一個新紀元聯繫在一起了."奧斯特的發現揭開了物理學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奧斯特是一位熱情洋溢重視科研和實驗的教師,他說:"我不喜歡那種沒有實驗的枯燥的講課,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是從實驗開始的"。因此受到學生歡迎。他還是卓越的講演家和自然科學普及工作者,1824年倡議成立丹麥科學促進協會,創建了丹麥第一個物理實驗室。

1825年,奧斯特首次獲取了單質鋁,為化學作出了重大的貢獻。雖然鋁鐵合金是由英國科學家戴維製造出來的,但是奧斯特是第一個通過還原氯化鋁來得到單質鋁的人。

1851年,奧斯特在哥本哈根去世,享年7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