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活在社会最底层?

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活在社会最底层?

有些人为了摆脱“慢”,过分追求“快”,每天都把计划排得满满的,并且要求自己尽可能快地去完成学习或是工作任务。

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假性勤奋焦虑”,也就是越努力学习或是工作,却效率越低,人也感到越来越焦虑。

部分人秉承“勤能补拙”的学习精神,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学习,给自己营造十分努力的心理情境,但却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其实,执行学习任务就像是挖矿,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从矿石里提炼出来多少金子,而不是挖了多少矿。学习和工作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习了多长时间。

你可以用一个本子记下一天中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然后在最有效率的时间里做最重要的任务,完成任务后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会儿,不必把全天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一些人因为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过高的估计,认为学习任务必须一一按照计划执行,从而给自己增添了强烈的压迫感,计划一旦被打乱就不知所措,焦躁烦闷。即使坚持了下来,也会感到疲累,效率也因此越来越低。

既然计划已经被打乱了,不如好好拥抱变化,认真完成突如其来的任务,并快速调整计划,适当减少一些任务安排,量力而行。

精力充足时就多学一些,状态不佳时少学一些,或者换一种方式来学习。


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活在社会最底层?

还有不少“慢学生”,在面对挫折或是失利时,总是很快的否定自己。

这类人习惯把他人的评价当作衡量自身的标准,总是倾向于关注自己的不足和短处,在学习或是工作上十分在意得失,一旦出现困难便容易否定自己,心理压力太大,导致学习或是工作效率低下。

“慢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常常难以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时候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比如睡前写下你当天感到最得意的事情,也可以根据每次取得的成绩画出自己的进步轨迹;或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仪式”,如篮球运动员杰克・特威曼有一个习惯,每次训练之前投篮200下,以提醒自己全力以赴。

你也可以在考试前一天来场百米慢跑,为自己蓄力。

与其空喊口号,不如反问自己。尝试将空喊“我能行”改成问自己“我能行吗”、“我可以吗”,也许你会发现激励的作用更为明显。

这么做一方面可以提醒我们衡量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自我价值的需要,自我叩问会让我们反思自身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激发自己的内部驱动力。

当然,也有一些人受遗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不紧不慢的行为习惯,这类型的人对事物变化的感知力不足,对周围环境的气氛敏感度不高,总是需要别人去提醒、督促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再加上缺乏竞争意识,所以,即使面对落后的局面,他们也没有相应的紧迫感。

面对这种问题,你要学会观察,提高自己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敏感度。在休息时,可以提醒自己去观察周边的环境,比如在教室睡觉的人比昨天多了还是少了?有哪些人开始加入课间锻炼的队伍?等等。

通过捕捉环境的变化,提高自己的思维节奏。

你也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感知身体、精神的微妙变化。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试着去摸索如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弥补先天机能反应的不足。

比如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与别人互相竞争,竞争意识会使人的精神状态紧绷起来,从而增强“应战”能力,这有利于改善学习和工作上被动、效率低下的局面。

“慢”的情况因人而异,有人确实是由于某些能力不足而导致学习或是工作效率低下,但并不是说学习或是工作慢的人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慢学生”也有春天。


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还是活在社会最底层?

有时候, “慢”也是一种风格 。

曾国藩其实也是个“慢学生”,他从14岁开始参加县试,考了7次,直到23岁才考上秀才。

他读书只能用笨方法:不读懂这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据说,有一次小偷潜进他的房间,想等他睡着了再行窃,可是他回来后背书背到大半夜还是背不出来,连躲在房梁上的小偷都背下了……虽是传言,但曾国藩的“慢”是出了名的。

在他考上秀才后的第四年,他就靠着这股愚笨之力考中了进士,之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成就了一番伟业。

可见,“慢学生”只要有毅力,肯用功,讲方法,也是可以变优秀的。所以,与其认为“慢”就是笨,不如把它当成一种风格。

作家毕淑敏说,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和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有些事会在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有时,你明明很努力,输给了别人也不丢脸。找到自己比别人“慢”的原因,再换另外一种方式拔腿去追,有天你也会把别人甩在身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