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發改君今日發佈:市發改委聯合豐臺區、房山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未來逐步將南部地區打造成首都功能梯度轉移的承接區、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區、和諧宜居的示範區。

豐臺、房山、大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直以來,城市南部地區的發展,牽動著每一個北京人的心。

近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了《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今天上午,市發改委聯合豐臺區、房山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新聞發佈會,對《計劃》進行權威解讀。

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新聞發佈會現場

打造“一軸、兩廊、兩帶、多點”,培育高精尖產業,建立跨區域交通體系,補充基礎教育、引入三級醫院、建設綠地公園……這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規劃內容都將隨著《計劃》的推進而逐步落實。未來三年內,北京城市南部地區將發生鉅變。

著眼全局

借《計劃》羽翼平衡區域發展

解決南部地區發展不充分問題

城市南部地區緊鄰首都功能核心區,居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中間,是“一核兩翼”的腹地,亦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戰略門戶,其重要性不用發改君詳述,便已一目瞭然。

為改善南部地區發展短板,優化提升城市功能,本市於2010-2012年、2013-2015年先後實施了兩個階段的城南行動計劃,推行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和支持政策,總投資約6860億元。

通過兩個階段的計劃實施,南部地區與全市的差距、與北部地區的差距已逐步縮小。然而,從客觀角度講,南部地區在城市服務能力、功能產業提升、改革創新政策機制等方面,想要追上北部地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促進南部地區大發展,須得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2017年9月,市委書記蔡奇主持召開南部地區發展調研專題會議,要求按照“謀好局、打基礎、補短板、促均衡”的思路,研究制定新一輪南部地區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為了釐清“南部地區發揮什麼作用、實現什麼目標、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路徑”,通過開展系統梳理、深入研究、多方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等一系列工作,第三階段的《計劃》最終形成,逐步將南部地區打造成首都功能梯度轉移的承接區、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區、和諧宜居的示範區。

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謀定後動

圍繞四個方面編制《計劃》內容

將頂層設計與群眾感受相結合

如此一盤城南發展大棋局,必要謀定而後動,方能布出最佳效果。

為了將南部地區構築成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城市服務品質優良、高質量發展的腹地,《計劃》在編制和具體內容上有幾個突出特點。

一是圍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城市南部地區搭好人才、技術、信息、資金等要素流動的階梯和橋樑。

二是圍繞落實首都核心功能,將“文化中心” “國際交往中心” “科技創新中心”等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與南中軸生態文化發展軸、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南段)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建設等城市南部地區發展有機結合。

三是圍繞改革創新,推動減量發展,通過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加大營商環境、政府職能轉變、審批制度、集體土地利用、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改革步伐,來推動南部地區集約高效發展。

四是圍繞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排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領域建設項目,大力支持南部地區改善發展環境、提高城市服務水平。

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良鄉高教園區規劃圖

創新護航

新特色新優勢新目標

本次《計劃》更加註重綠色創新發展

這沉甸甸的一份《計劃》,涵蓋內容既廣泛又深刻。發改君今天想重點為大家解析其中的一些革新之處。

首先要說的是,較之以往,本次《計劃》呈現出了未來城南發展的一些新特色。一個是強調綠色塑造未來,擴大綠色空間,構建“兩縱三橫多廊”生態空間格局。再一個是用文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各領域都著重突出了文化的作用。此外,《計劃》還更加註重提升交通效率,借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多層次城市交通體系。

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豐臺區南苑森林溼地公園

除了描繪發展新特色,《計劃》還將著力為城南地區構築幾個新優勢。

其一,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優勢。完善與“三城”的對接轉化機制,落地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重大產業化項目。其二,為改革創新優勢。在規劃管控、土地利用、投入機制、“放管服”改革上加大創新。其三,為擴大開放優勢。搭建面向全球的引才平臺,引進外商投資型總部、技術創新中心,加大技術交易、知識產權等外資准入力度,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麗澤金融商務區

基於以上特色及優勢,三年內,南部地區又將發生哪些新變化?就此,本次《計劃》提出了到2020年底要實現的一些實打實的目標:

● 城鄉建設用地減少59平方公里。

● 森林覆蓋率、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分別提高到32.1%、73.7%。

● 跨區域交通體系逐步建立,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 南中軸生態文化發展軸加快規劃建設,南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南段)初步形成。

● 中關村科技園區相關分園培育高精尖產業初見成效,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 部市合作和區域合作不斷加強,土地、人才、審批、投融資等領域改革先行先試取得初步成效。

落子有聲

以“一三五”陣型投棋佈子

諸多高端功能和產業項目被寫入《計劃》

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被屢屢提及。怎樣實現這美好願景?《計劃》提出了 “一個優化、三類路徑、五項措施”。

其中,“一個優化”是指優化城市服務功能的組織,按“一軸、兩廊、兩帶、多點”集聚多方面資源力量,強化行動組織,推動減量集約、高質量發展。

關注城南發展的朋友可以仔細看下面這張“一軸、兩廊、兩帶、多點”的示意圖,信息量相當豐富↓

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而“三類路徑”,則包含環境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填平補齊類、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提升能力類,以及功能和產業高端發展類,分別針對南部地區環境質量問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不足問題,以及基礎設施和生態方面問題,給出“解題”思路。

有了思想路徑,如何落實?這就要看具體開展工作的“五項措施”了。

一是持續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為功能和要素植入騰出清朗的空間。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提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水平,健全社會管理服務體系。

三是培育提升功能和產業,以重大功能性項目、重大活動帶動南部地區轉型升級,推動南部地區高質量發展。

四是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同發展,培育新市鎮和特色小城鎮,加強南北聯繫,統籌規劃與津冀交界地區產業結構和佈局。

五是深入推進改革與創新,中央和本市新增用地項目優先往南部地區安排,加大對南部各區的政府資金支持力度。

重磅!超詳細解讀北京城南三年行動計劃

▲房山長溝國家溼地公園

放眼未來

用資金政策機制為城南騰飛護航

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不低於全市總投資的30%

為保障《計劃》貫徹落實並真正取得成效,下一步,所有的任務都將分解到各部門和各區,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時間、步驟和責任。

在政策方面,將探索擴大市級審批權限下放的領域和事項,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可納入本市公共服務類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試點工作。

而在資金方面,發改君要向大家透露一個重磅消息:《計劃》將加大市級投入,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安排南部地區相關項目投資比例不低於全市總投資的30%。

《計劃》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各級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廣大居民、企業、機構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眾志成城將南部地區建設成為首都發展的新高地。

發改君在此也呼籲所有朋友都能加入到助力城南發展的隊伍中來,為城南人民美好生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補齊城南發展短板,

當竭移填海之力,

矢有進無退之心。

以《計劃》為指南,

以項目為先鋒,

未來城南這盤棋,

必將下出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