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隨著科技不斷的創新,人們的物質需求不斷提高,人們對摩托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需求和適應性,摩托車也不斷的發生變化,今期,就由全球摩旅線路指南給大家講講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騎士的就座位置 漸漸向後移動

和1970年代以前上半身直立的騎乘姿勢有所不同1980年代開始變成適合運動操駕的騎乘姿勢。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如果在1960~1970年代中提到大型重機,那麼一定是隻採用高平把的車款,有著上半身直立的騎乘姿勢,以直線巡航為優先的設計。

油箱的前後拉長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1960年代的古董車大多采用水滴型的設計,短的油箱是當時的主流,長油箱則被視為運動車款的象徵,1980年代開始銷售的車型也逐漸採用長版的設計,代表性的車款就是於1979年登場的CB750F

腳踏位置 由前方向後移動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油箱設計被拉長的同時,腳踏也隨著時代漸漸後退。原本設置在前齒盤附近的腳踏漸漸地移到比搖臂鎖點還要後面的位置,就座位置也向後移動,變成向前傾斜的騎乘姿勢

頭位置的變更 也影響導流罩的形狀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1980年代初期的仿賽車的龍頭位置較高,車頭設計上也完全和現在所謂的銳利搭不上邊(上圖),隨著時代演進,龍頭位置降低的同時,車頭的形狀也變得更加流線

以前的比賽車輛,注重直線加速的前傾姿勢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雖然說1980年代的姿勢也相當前傾,但這是因為當時以直線加速為優先,以現在的水準來看,輪胎和煞車的性能也有意想不到的貧弱,再加上WGP有許多比賽都在公路上舉辦,路面也相當不平整,所以彎道性能並不被注重,姿勢雖然一樣是前傾,但是和現在以過彎為前提的考量有所不同

油箱的形狀設計 以穩定手臂為主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近年來的超跑在油箱外型的設計上都會以側掛過彎的騎乘姿勢為主,符合手臂的人體工學,讓身體更加穩定,這種所有以過灣為主的設計方式在1980年代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

40年來摩托車外觀都改變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