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5187479129
一代明君唐太宗,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在影视剧、小说里,都是文可治天下,武可安四邻的贤主。
他虚心纳谏,将直言不讳的魏征奉为上宾,是中学课本里都有的文言典范。
他选贤举能,广施仁政,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可人无完人,历史在记下唐太宗功勋的同时,并没有以功抵过,将其晚年的昏庸全然抹去。
人们觉得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主要因为他做了以下五件事:
一、毁魏征墓碑,赐刘洎自杀,从谏如流荡然无存!
年轻时候的李世民,身边围绕的敢于直言的大臣有30余名之多。最受他倚重的除了“镜子”魏征,还有“性最坚贞”的刘洎。
结果到了晚年,魏征发现他开始“渐恶直言”,当他提出“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的“十条”劝谏之时,年老的唐太宗甚至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有记载,若不是文德皇后从旁斡旋,魏征好几次都脑袋不保。
可是,最终,唐太宗还是下令毁了魏征墓碑,等于完全否决了这个人存在的意义。
刘洎呢,更是悲催。因为说了一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肺腑之言,被有心人褚遂良“变味”传给了唐太宗。
他在没有充分调查的情况下,毫不客气挥刀,逼迫刘洎自杀。
直言之臣个个去世,世上再无人能干涉他左右,宰相房玄龄临终时难过地说,现在朝廷已经无人敢犯颜强谏了。
二、网罗美女充斥后宫,纵欲伤身,死亡成迷。
关于唐太宗晚年的桃色新闻,没有一箩筐也有半箩筐。更难以置信的是,他连亲弟媳也不肯放过。
弟弟李元吉去世,弟媳妇杨氏迅速被他宠为枕边人,真是要多出格有多出格。
他沉迷酒色,到处出游,收罗美女,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庐江王被杀后,他霸占了庐江王的爱姬。一代女皇武则天,起初也是他的妃子,“武才人”之名也是在唐太宗给予的。
彼时,贤后文德皇后已经去世,少了人规劝,他开始肆无忌惮地过起了荒淫无度的生活。
无节制的酒色逐渐掏空了李世民的身体,使得他健康不在。
后来,李世民得了中风,病体稍愈,就开始遍寻金石丹药,希望自己可以长生不老。
大臣王玄策献了被俘虏的一名印度和尚给他,他深信不疑,毫不犹豫地吃下了丹药,结果中毒身亡。
唐太宗的死因虽至今是迷,但无风不起浪,吃丹药中毒而亡说,并非空穴来风。
三、宁可错杀,不可使一人威胁我李氏王朝!
贞观二十二年,太白星多次在白昼出现。
当时民间流传又有本《秘记》在流传,上面说“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让李世民很惶恐,所以他誓要找到这个“武王”。
当时,李君羡做着左武卫将军,把守着玄武门。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行酒令时,恰好又听到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
联想到“女主昌”的预言,他确定“女主武王”指的就是李君羡。
随即,他便给李君羡硬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杀了。
为了李氏社稷,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想来也是十分昏庸了。
四、以我为中心,大兴土木,穷兵黩武。
在历史上,皇帝大兴土木总是跟劳民伤财联系在一起的。到了晚年,太宗为了享受,也是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的。
更可怕的是,他还乐此不疲,亲自当监理,在长安、洛阳等地建造大型行宫。
翠微宫修成后,他嫌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又下令重修了玉华宫。
一句话,耗费白银数以亿计不说,数不尽的能工巧匠也因此命丧黄泉。
因为修建宫殿,官员趁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时民怨四起,竟然爆发了起义。
起义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但太宗的所作所为,显然已十分令人齿寒。
最耗费民脂民膏另外一件事,是战争。
唐太宗是武将出身,为了显示其盖世武功,他数次远征高句丽。
为了筹集军费开支,他还令各地官府逼迫百姓缴纳“船庸”,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现在史学家开始为他平反,觉得频繁出兵高句丽,绝非穷兵黩武之举,而是守卫国门之策。
然而,大臣苦劝,民众受苦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五、干涉史官,插手历史书写。
古时皇帝,身前身后都有人替其做传,记录言行。但是,历来的规矩都是力求真实,皇权不许干涉。
李世民可好,不仅时时将史官叫去训话,还屡屡暗示其“秉笔直书”,“此地无银三百两”之举,频频被人所不齿。
甚至,他还多次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了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据考证,史学家认为,太宗曾多番修改两书。怪不得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举觉得他为后来的皇帝开了极坏的先例。
少时立下宏图大志,中年时励精图治,到了晚年,却晚节不保,沦为昏庸之辈。自古以来,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
英雄暮年,反其道而行之,饶是唐太宗李世民也未能免俗。呜呼哀哉,何其可悲~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李世民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那么我们可想而知,他肯定从小就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受的是当时门阀贵族典型的儒家教育,这在他之后作皇帝时充分表现了出来。所以,李世民深通经、史,而且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法鉴赏家。
与他的兄弟们一样,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第一次战争,早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随父亲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以及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从中,年轻的李世民也学到了很多军事上的知识和才能。
李世民在位早期,就不仅体察民情,对民众非常的同情,更是善于接纳朝臣的意见和觐见。不仅是这样,他还经常为缺乏治国的才能而经常表示担忧,此外,他还多次声明由于他早年从事军旅,没有受过做帝王的专门教育,害怕自己不能治理好国家。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在群臣面前采取谦恭下士的态度,经常听取大臣的见解,并渴望从中学习一些治国的才能,他还主动征求大臣的意见和对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做出的坦率的批评。
总的来说在唐太宗的早期统治期间,他倾注于治国的精力是惊人和令人赞叹的,他还尽力要求群臣和他一样为治理好国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唐太宗经常下令宰相们轮流在中书、门下省值宿,以便能不分昼夜地随时召对。更令人惊讶的是,当谏书多起来时,太宗就把它们粘在寝室墙上,以便能对它们审查和思考,有时候,他还为此彻夜不眠。
在唐太宗即位的早期和中期,他谨遵儒家的教导,使士大夫参与国事并有权有责,事实证明,他对文人的谏诤和压力非常敏感而尽职尽责。即位没多长时间,唐太宗就令谏官参加门下和中书两省大臣们的国事讨论,以便有失误时可及时纠正,还让所有的官员都来议论政事而不必担心说错话或者出现什么错误,并使他们能更方便地直接向皇帝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唐太宗不只对群臣严格要求,最重要的是他还通过自己多方位的努力,与他们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关系,这就是让他们觉得,在制定政策和处理国事方面,他们是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的。
另外,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尊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刚刚上位就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的正在建设中的工程,为的是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他这样说,更体现了他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疾苦,可以说这在古代帝王之中是十分少见的,正因为这样为唐太宗的统治赢得了民心。
从以上我们看出,唐太宗李世民在统治前期和他的早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明君,但是这个良好的形象也只属于这个时期,因为到了太宗统治的中后期,随着国家力量的强固和帝国边境的扩展,太宗对他自己的治国之术变得越来越自信,一个人要是对自己过于自信,那么他就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唐太宗也是如此,所以当时他独断专行和自以为是开始发展。另外,连带他早年的节俭和爱惜民力的经济政策也开始削减,取而代之的是,他开始大修宫苑和广兴土木。
公元629年和630年这两年中,很多大臣一再上书劝告他,不要大规模地重修洛阳的隋代宫殿,因为这样容易重蹈隋末的覆辙,更会造成劳民伤财,最后肿会造成国库的亏空,国家势力也会随之减弱。但是,唐太宗一句也没有听进去,他照样命令整修隋代宫殿。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当他看到完工后的宫殿过于华丽和奢侈时,又觉得这样确实不是一个明君所为。于是,又下令把它拆毁。
但是,他这样的荒唐做法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因为在同一年,太宗又开始命人大力重修凤翔府的隋代仁寿宫,接着又建造了不少于四个新的宫殿。这些宫殿耗资耗时相当巨大,就单单一个襄城宫的建造,就用了将近二百万个工时。就算是这样费工,当641年竣工时,太宗发觉宫殿是建立在非常炎热的地方,他非常不喜欢,于是,又命令将其夷为平地,并把主持建造的工匠降了级。果然如一些大臣所料,由于太宗靡兴土木,造成国库一度空虚,于是这也成了推迟预定在次年举行封禅主要原因。
从以上唐太宗大修宫殿我们可以看出,他已经变得不再节俭和贤明,而这仅仅是其中的一方面,这还现在其他方面。他在即位初期,很少举行父亲李渊和弟弟李元吉喜爱的那种隆重的大狩猎活动。这种狩猎,看似只是单纯的捕猎活动,但事实上它是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是对当地人民来说是劳民伤财的事情。
但是,唐太宗在位的后半期,狩猎又变成了非常经常的事,为此他还长期离朝在外。公元637年,有一个皇子因沉溺狩猎而被降黜。太宗在朝宣称说:“权万纪是太子的老师,他却没有尽好他的职责,才造成了太子今天的错误,他的罪过可以问斩了。”但是御史柳范听了他的话,却冷冷地回奏说:“房玄龄为陛下效劳,也,没有能够阻止您去狩猎,怎么能只处决权万纪呢?”唐太宗听后,立即无话可说了,于是只好悻悻地退朝了。
就这样,太宗的群臣中渐渐的有人对他放弃早年的良好品格开始表示不满。到了公元637年,这种担心的呼声更大而且变得公开化了。也就是在这年,唐朝的重臣马周抱怨劳役过于重,而且嫌弃唐太宗越来越不关心民众的疾苦,他还呼吁应该恢复唐太宗早年的政策。魏征在第二年也向唐太宗陈诉说,自公元627年以来他的施政作风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越来越独断专行、而且过于自负和奢侈浪费。
但是,尽管是这样,随着唐太宗权力的日益巩固,他开始更加专断而不顾群臣的意见。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过去和群臣建立的个人良好关系也开始出现裂痕,更为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开始对批评置之不理,并威吓那些和他意见不同的人们。
公元648年,宰相房玄龄临终时难过地说,现在朝廷已无人敢犯颜强谏了。因为唐太宗过去对顾问大臣们的谦虚态度已经被帝王的专断所取代了,他无法摆脱身上存在的一些帝王骄横的习性,他晚年经常炫耀自己早年的武功和强大了唐朝的伟大功绩,他还自认已超过以前的其他伟大君主,因为这样,一些大臣为了迎合他的虚荣心,也不得不阿谀之辞来满足他的骄傲和自以为是。这也致使他统治的中后期,唐朝的国力有所下降。
总的来讲,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早期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繁盛时期,但是到了晚年由于他对自己早期的功绩过于自满,而造成了后期统治的不足。人都有功过是非,但是他的一些早期的良好的做法和政治才能还是值得我们去称赞的。
历史自有点评,关注点滴紀,互相学习
点滴纪
很多人说李世民是明君,其实是被虚假历史所掩盖,事实上,李世民就是一个武有余文不足的暴君,他杀死兄弟,杀死侄儿,逼父亲李渊退位,篡改历史等等恶行已经充分显示了他的本性。
由于李世民属于非法登上皇位,皇权不稳,前期必须表现出贤明的样子,用来稳固政权,到了后期他的暴君形象彻底展现,具体表现如下:
1、登基后前期,他能接受魏征的直谏,他必须接受魏征的直谏,这样才能稳固皇位,可是到了他皇位稳固后,他的态度就发生巨大变化,魏征曾说:“暨五六年间,犹悦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时有所容,非复囊时之豁也。”这说明他已经听不进谏言了,甚至开始讨厌魏征,他多次有想杀魏征之心,从后来他推倒魏征的墓碑可以看出,他对魏征是怀恨在心,只是表面应付,实际上没有真心接受魏征的谏言。
2、他早期提倡节俭,不允许大兴土木,可是到了后期,修筑了多个宫殿,群臣劝谏,他置之不理,他甚至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可见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亲民观念早已忘记。
3、他继位初期,很少举行狩猎活动。狩猎活动劳民伤财,干扰百姓生活,可是到了他执政后期,狩猎活动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常常为了狩猎不上朝。御史柳范上奏:“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谏止畋猎,岂可独罪万纪?”可见当时狩猎活动是他起的头,后来成为一种不良社会风气,无法阻止。
4、他继位初期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爱惜民力,不擅自发动军事战争,多采用和亲政策,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可是到了中后期,不顾群臣反对,和隋炀(明)帝杨广一样,多次发动对高句丽的军事活动,消耗了大量民力和财力,却没有成功,反而引起了多个地方的叛乱,他曾说过“以史为镜”,却不吸取历史教训,重蹈覆辙。
5、他早年对道教的方术迷信是不屑一顾的,并且还对秦皇汉武的求仙活动持批判的态度,相信事在人为,曾说:“朕每见诸方表奏符瑞,惭惧增深。且安危在于人事,吉凶系于政术。若时主肆虐,嘉贶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休明,庶征不能致其恶。以此言之,未为可恃。”但是到了晚年,痴迷信道教,服用灵丹妙药,甚至从国外进口丹药,以求长生不老,最后因为误食丹药,壮年早逝。《旧唐书·宪宗本纪》记载:唐太宗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
综上所述:李世民本性就是一位暴君,只是前期掩饰了自己的真实面目,皇位稳固后,开始展现他的真实面目,他后期如此昏庸,都是他本性的表现。
道一有三
说唐太宗晚年昏庸,也只相对于他青壮年时代的英武神明而言。其实,唐太宗晚年也只是做了一些大部分君主都会做的事,但既英明神武过,人们就习惯用这一个标准来衡量他。好吧,不说这些题外话了,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唐太宗晚年昏庸的事。
一, 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李世民年轻时征战沙场,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到了晚年,仍然热衷于开疆拓土,为子孙留下不朽江山,但好汉不提当年勇,他两次亲征,讨伐高丽,都以失败告终。并因增加了劳役赋税,激起了民怨,引发了农民起义。
二,刚愎自用,不听人谏。到了晚年,唐太宗逐渐狂妄自大,奢侈淫靡,并渐渐不听谏言,在建飞山宫,担心群臣劝谏,便警告他们说,“若不为此,不便我身。”贞观十九年,谏臣刘洎说了几句真话,李世民便给他加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
三,贪恋酒色,网罗美人。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很快表现出男人本色,他命人四处搜罗美人,以充内庭。 后来篡夺了李唐天下的武则天就是这个时期进的后宫,当时她年仅十四岁。 李世民花天酒地,已经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贞观十五年,甚至引起了羽林军哗变,卫兵们“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
四,迷恋丹药,自作自受。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变得逐渐畏惧生死,为了长生不老,派人四处访丹求药。后来,一位印度和尚花了一年时间,炼制了药丹,谎称可以使人长寿,李世民信以为真,毫不迟疑地吞下,结果中毒暴亡。
萍风竹雨123
首先要阐明的是,“李世民晚年昏庸”,之所以加上一个“晚年”为期限是相对应李世民一生的英明的对比而得来。即,李世民只在晚年“昏庸”了起来,而这所谓的昏庸却又是跟其早期英明,对比下得来的结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下面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皆知,李世民上位不正,玄武门政变,其实一直是李世民心中的大石头,若他一旦失败,显然会成为历史上的“垃圾帝王”,如,秦二世、隋炀帝......这是其能够表现出“非凡英明”的内部动力,即,我李世民决不当垃圾帝王,要用历史成就,洗白自己。翻盘历史!
而同时,初立的大唐,外有强敌突厥,内部又不安定,尤其是突厥可谓致命,这是李世民发奋图强的外部压力。
而人在外有致命压力,内有“翻盘”动力的情况下,通常会发生极端情况,不是展现出神一般的神力,就是表现得如魔一样的魔性。
李世民堪称是展现出了神一般的神力,所以历史用浓墨给予其四个字的定义“千古明君”,可谓彻底翻盘了。
那么在成功翻盘后,在巨大成就面前,是个人就都要“飘”,无论是李世民还是其他人,这是必然!乾隆根本就无法比肩李世民,就飘成什么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昏庸,贪图享受等,自然跟前期的英明和自我克制,形成强烈对比!所以,晚年的李世民是“昏庸”,但公允来言,却并未昏庸到令人发指的那种程度。
且还是具有强大的自我反省能力,比如最著名的推倒魏征墓碑,这事是发生在,太子想暗杀他,学习他的“玄武门之变”,而魏征恰好跟太子这事,有关联,这等于是揭李世民的伤疤,且还是最不能忍受的伤疤,这才推倒魏征的墓碑,但后来又给重建了,显然是清楚过来了。
所以,李世民晚年昏庸到何种地步?这个问题就等于是,一贯考满分的优秀学生,却考了一次70分,自然会被骂。相反,若一贯不及格的学生,猛然考70分呢?
静者为王的江湖
学过历史的应该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在史书当中可是少有的明君,著名的“贞观之治”就是他在位期间所治理的结果。可是,不知是历史偶然,还是皇帝本就如此,李世民到了晚年不再复方面的英明,彻底的变成一个昏君,甚至还想过杀掉魏征。
晚年的时候他大兴土木,不听劝阻非要修建飞山宫,在长安和洛阳等地大肆的修建宫殿,彻底把百姓当成了牲口,是他的私有物品。
晚年的唐太宗也暴露出了大部分皇帝的本性,好色!他在皇后死后就大肆的搜罗天下的美女,而中国第一女帝武则天就是这个时候进的宫,当时,她才14!按照现在的法律可是要被警察叔叔抓走的。更过分的是,他弟弟死后,他弟弟的老婆就成他的了,像这样的事很多,可谓是罄竹难书。
可是,哲学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分成正反两方面来看。唐太宗晚年是昏庸了起来,但是,这也不能全面抹掉他之前的事情,他曾经也是一代明君,只是到了晚年才昏庸起来,比起一些皇帝好多了。
所以,对于唐太宗,我们不能够一棒子把他打死,历史上该有他辉煌一笔,我们要公正的去看待他,而不是因为他晚年做的那些事把之前做的好事都忘记了。
小奇侃侃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明君之一。然而,在其贞观之治后期,唐太宗发生了很大变化,晚年可谓有些昏庸,以下几点可说明:
其一,多次向史官提出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历代皇帝不了阅读史文的先例。这是皇帝无权干涉的,而李世民却做了。
其二,好大喜功,看到将领们开疆拓土,不听谏言,两次亲征讨伐高丽,劳民伤财,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为此事,激化国内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
其三,奢侈腐化,大兴宫殿。贞观十一年于洛阳修建飞山宫,贞观二十一年修建翠微宫给国家财政带来压力。
其四,刚愎自用,渐恶直言,差点杀了忠臣魏征。
其五,迷信仙道仙术,学秦始皇、汉武帝服用丹药,以致于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毒性发作,不治身亡,享年仅五十岁。
可惜一代明君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他的一生。
三水梅
唐太宗晚年再也不似年轻的时候那般,而且一个挺昏庸的皇帝。
1、唐太宗大兴土木,不顾群臣反对建立宫殿,弄的民不聊生。
2、像很多昏君一样,好色,在皇后死后就开始搜集天下美女,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就是这些美女中的一个。
3、晚年信奉鬼神,而且做出许多糊涂事。
4、不再是那个善于采纳良言的明君,而且差点杀掉直言敢荐的魏征等一些忠臣。
哈哈哈282680264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提到历代的皇帝,总是绕不过这几位君王。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文治武功兼备的一代明君。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他能够重用贤才,从谏如流确实不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清醒的头脑让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人老而发昏,一代明君李世民亦是肉胎凡身,也莫能例外。
一、闭目塞听,听不得逆耳之言
魏征是成就唐太宗善于纳谏之名的诤臣,先后向唐太宗进言不下十万字。唐太宗后期,李世民渐渐厌恶魏征的直言,“渐恶直言”,后再两仪殿,魏征就毫不客气地说唐太宗,近来已经听不得臣子提正直的言论,虽勉强听取意见,但内心却不甚喜悦。
后来还一意孤行,修建飞山宫,并冠冕堂皇地说,百姓无事可做就会变得骄奢淫逸,多安排些劳役易于统治。简直是把老百姓当牛马使唤了。以民为本,体恤之情皆无。
二、奢侈浪费,大兴土木
大兴土木多数属于个人的安逸享乐。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嫌弃京城皇宫闷热难耐,于是就在临潼骊山顶上修建了翠微宫。谁知刚刚建立不到三个月,李世民就嫌弃宫室规模太小,辱没了大唐的气象,于是又重修了玉华宫。金口一开,在三言两语之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所耗金银以亿来计算。
三、搜刮美女,不顾人伦
李世民晚年沉醉美人温柔之乡,大肆搜罗美女充实内廷。武则天仅仅十四岁,就因年轻貌美乖巧,被吸纳进宫,成为“才人”。唐太宗早期,为满足个人的私欲,在干掉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后,将他的老婆杨氏变成了自己的枕边人。后庐江王被杀后,他的喜爱的女子也跟他一起滚了被窝。
朱元璋曾言: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如此安万世之功的君王,晚年亦免不了失德败行,慎始善终,非常人所能为也。
图汇天下
这个问题很无聊,罔顾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