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

如何認識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主題?

王定毅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將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程由此開啟。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始終是改革開放以來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重大課題。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的講話中提出了一個重大命題,即“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從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在中華大地高高飄揚。從黨的十三大到十九大,“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出現在黨代會報告題目中,成為大會的主題詞。

經過長期的不懈奮鬥和接力探索,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古老的東方大國,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從中國歷史來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從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歷史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而形成的新型社會主義理論、發展道路和模式,使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書寫了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篇章,不僅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迅速發展,而且極大地促進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外歷史都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我們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理論層面集中體現為8個明確,實踐層面體現為14條方略,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旗幟決定方向,道路關乎命運。只要我們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定“四個自信”,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作者單位:深圳市委黨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