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为什么千古流芳的却是诸葛亮?

大表哥吖


熟悉《三国演义》与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与司马懿,均是聪明绝顶、智计过人的旷世奇才,相同的是,他们均为托孤重臣,并手握军政大权,地位也在一人之下,在三国后期,两人是对手、劲敌,互有胜负,相持不下。这么厉害的两个人,都拥有极高的才智与过人的谋略,而且具有政治远见与政治才能,在治军治国方面,堪称大才、国之重器、肱股之臣。那么,为何诸葛亮会流芳千古,而司马懿却知名度、影响力远不及前者呢?我认为有多种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都清楚,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他是蜀国丞相与军师,为人足智多谋、深谋远虑。他忠贞为国,忧国忧民,为官清廉正直、生活朴素、节俭,是一位大忠臣、大清官。在任期间,政绩突出,军功卓著,数次伐魏,志在收复中原,以报刘备知遇之恩,挽救天下百姓于战乱硝烟之中,统一天下的宏图壮志从未更改,他夙兴夜寐、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五丈原,让后人叹惜悲痛不已。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好官,也是渴望一统中华的大英雄、大豪杰。他有一句名言,警醒深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相貌英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史书《三国志》记载“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他为人大度谦和、年轻时广结良友,畅谈天下大事,是一位有志的好青年。

他对于后世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可谓家喻户晓,奉若神明,万分敬重。古代,历来的君王将相、英雄豪杰,对诸葛亮推崇有加、视为楷模,文人墨客、风流才子,写诗著文,来歌颂诸葛亮的忠贞气节与高尚品行,赞美他为国尽忠的爱国之心与忧患思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古忠臣、万代贤相诸葛亮的一生写照,他的身上,有着崇高的政治理念与爱国情操;他的人品贵重、思想纯粹,大公无私,利国利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值得学习、传承与大力弘扬的正能量。诸葛武候,千古忠良,一身浩然正气,是忠臣与智者的典范。诸葛武侯,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再谈司马懿,他是一个善于隐忍、老谋深算的人,手段狠辣,阴险狡诈,颇具野心,是曹魏后期的权臣,也是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谋士。

早期的司马懿,自命清高,因曹操的养祖父为宦官,心底里瞧不起曹操,故而不愿在曹操手下为官,多次装病躲避、不愿入仕为官…即使他再隐藏、伪装,雄才大略、狡诈多疑的曹操,也观出了他的“鹰视狼顾之相”,不免对他产生忌恨、猜疑。后来,在曹操、曹丕、曹叡,爷孙三代的管辖与治理之下,司马懿,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可以说是步步为营,从未暴露其不甘久居人下的勃勃野心。自曹叡病逝后,将年幼的皇帝曹芳托孤于司马懿,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一步步走向了政治生涯与人生的巅峰。他诈病、示弱,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发动“高平陵政变”,趁机诛杀了同为托孤大臣的大将军曹爽,至此以后,司马懿再无顾虑,也无人牵制于他,权倾朝野,只手遮天,而小皇帝曹芳也如汉献帝一般,沦为傀儡。司马懿,仿效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只学到了皮毛,未领会其神髓及真正用意。他的野心越来越巨大,杀心也愈加强烈,坐镇朝堂,诛杀了许多曹魏重臣与无辜者,于是,司马家,成了全国军政大权的掌控者,越加专横跋扈、肆无忌惮。

后来,他孙子司马炎,篡魏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晋,是为晋武帝,将祖父司马懿,追封为晋宣帝。然而,在司马炎驾崩之后,其子侄、叔父,为争夺皇位,大举刀兵,同室操戈,互相残杀,致使生灵涂炭、死伤无数,而晋国也变得虚弱不堪、国力不济,这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的匈奴、羯、氐、鲜卑、羌,趁虚而入,大举进攻,侵略中原,在华夏大地,杀烧淫掠,大量屠杀我汉族百姓,差点给杀得亡族灭种,这便是历史上黑暗又血腥的“五胡乱华”。

所以说,司马家,不仅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更是祸害中华与汉民族的千古罪人。司马老贼,是个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必将遗臭万年。他不配与忠孝节义的诸葛亮来相提并论!











湛云居士朱晓风


最关键的当然是人品,诸葛亮所为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和情怀愿景,而司马懿正相反。此外我觉得文化修养和后世推崇也是加分项。

论智商、能力和手段,两个都非等闲之辈,甚至某些方面司马懿还略胜一筹。但从道德、道义层面讲就不同了,司马懿跟曹家三代表忠心,结果上来一个弱的就有了想法;而同样被托孤,诸葛亮不管君强君弱始终如一,其人格和操守甚至赢得敌国尊敬——比如钟会不让将士在诸葛亮墓旁割草。

诸葛亮多才多艺,发明过多项专利——比如木牛、流马和连弩,搁现在也是炙手可热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司马懿无疑又矮了一截。诸葛亮的文学造诣也很深,《出师表》文采斐然朗朗上口,文中的价值取向和拳拳赤子心千百年来备受推崇——我们上学时还要求背诵,可见影响至今。

后世公知大V的助推——比如李白杜甫的诗、陈寿在《三国志》里的评价和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渲染,让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高大和入心。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已不再是个体存在,而是一种标杆,融合着普罗大众的情感和期望。而司马懿往往被当成反面教材。


路卫兵


确实,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各自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在各方面都很相似,为何最终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一样呢?

(诸葛亮和司马懿)

第一,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聪明,但聪明的用途不一样。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对诸葛亮智慧的最好诠释;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计,是对他智慧的集中体现。

诸葛亮布衣出身,“躬耕于南阳”,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后,屡献奇策,战功卓著。助刘备火烧赤壁,大败曹魏;夺取荆益,三足而立;固守汉中,拥立刘备为王;白帝城托孤,匡扶幼主;讨伐雍闿、七擒七纵孟获;北伐中原,六出祁山。处处彰显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能和王佐之才,其智慧与才干显露无遗。

诸葛亮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的诸多发明上,木牛流马巧夺天工、孔明之灯千古流传、诸葛连弩威震敌胆。

及至后来积劳成疾,星落五丈原。

司马懿也确实才智过人,奇谋迭出,不失为旷世奇才。但他处处透露着阴险与奸诈。“鹰视狼顾之相”就是其内心阴暗与残忍的表现。而且司马懿的计谋大多用在了一己之私、算计别人之上,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谋福利。缺乏诸葛亮忧国忧民的浩然正气。

(白帝城托孤)

第二,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做臣子方面,后世的评价完全不同。

白帝城托孤时,老泪纵横的刘备拽着诸葛亮的手,泣不成声地嘱咐:“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誓死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君对臣的信任,臣对君的忠贞在这一刻感动无数世人。

诸葛亮在后面的岁月里,一直践行者自己的诺言。

刘禅懦弱,但诸葛亮从未有非分之想。“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以报先帝之恩,成了他余生唯一的目标。内治国家,外抚蛮夷,待国力稍有恢复,便殚精竭虑,北伐曹魏,意图问鼎中原,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反观司马懿,他的做法,可不是古代要求忠臣的样子。他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在一代枭雄曹操面前藏头缩尾,暗自蓄力。后来一旦时机成熟,他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灭曹爽三族,独揽军政大权。直至最后司马氏篡位夺权,取代曹魏。他这种做法,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是封建社会反对的那种。

(红极一时的司马懿)

第三,诸葛亮和司马懿获得的个人财产上不一样。

诸葛亮一生节俭,在《自表后主》一文中自述家产:“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一国丞相,为蜀国操劳一生,仅有区区如此薄产,怎不叫人肃然起敬。

即使在临终前,不但没有对亲属加以提携,也不提拔儿子,反而不忘训诫守节俭之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司马懿则是“食邑五万户”。其父子在曹魏期间位高权重,红极一时。司马懿官至太尉。司马昭、司马师都曾任职大将军。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第四,诸葛亮是一个悲情英雄,司马懿是成功人士。

当时的蜀国国土面积和魏国相比,只能算是弹丸之地,人口不及魏国四分之一,军队不及魏国十分之一,且人才凋零,五虎上将仅剩年迈的赵云。

纵使诸葛亮是一位千古奇人,也深知无法扭转乾坤。但是,诸葛亮从未放弃心中的志向和理想,依然为“匡扶汉室”而不懈努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浑身散发着悲情英雄的独特气质。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深受后世景仰。纵使他最后还是失败了,但他勇于抗争,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由此得到了升华。

而司马懿最后通过运作,不但取代了魏国,还获得了整个中国,建立晋朝。但是,他所建立的晋朝,又很快灭亡,把国家带入动乱的深渊(至少他家教没做好)。所以,他虽然是成功者,同时也是毁灭者。

综上所述,用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来看,诸葛亮和司马懿得到的评价,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诸葛亮是忠义贤臣,司马懿是乱臣贼子,所以,最后千古流芳的,自然是诸葛亮。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个太简单了,因为司马懿不是真心保曹魏,到后来又把曹魏江山给夺走了,名声太坏了。而诸葛亮则是忠心保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把命都搭进去了。最最关键的是后来的封建王朝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当然是要大力宣传忠君爱国的诸葛亮,而不宣传谋朝篡位的司马家族了。



悦来阅美


我们对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了解多半来自于史料演义,对此二人的评价不仅参杂着强烈的个人好恶,更是搅拌着几百年来文人史官乃至平民百姓的情感加成。不管过程是怎样的,现在呈现在人们认知中的状态就是,褒诸葛贬司马,尽管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从另一个角度让大家走近司马懿,然而诸葛卧龙的千古流芳是从来不曾被撼动的。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儿老伙伴,像是三国时期的两片浓云,交汇之际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两人无论从才学、眼光、政绩、胆识上都出类拔萃,他们各自蕴藏的巨大能量,单看哪个都能自成传奇。然而沿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却唯有诸葛孔明千古流芳,细品缘由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统治阶级的推崇。为臣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即便无才,至少不成祸。诸葛亮是忠君爱国的大贤之臣,刘备三顾出山之后,直至病逝疆场,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其功德成就足以立成标杆,刻成石碑,由后世瞻仰,供后人为臣者学习,堪称贤臣典范。统治阶级当然希望如此德才兼备,忠君爱国的臣子越多越好。相比之下,司马懿为臣后期就显得不那么地道,虽有旷世奇才,然功高盖主又不太安分,这是统治阶级最担忧的状况,势必贬责。

二是士族阶层的尊崇。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士族阶层的杰出代表,两人的功业在三国乱世都让士族阶层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然而后世的士族阶层却极力推崇诸葛孔明,是因为其教科书式地高标准完成了士族毕其一生所追求的入世理想,不求私心,只谈爱国,不求私利,只求奉献。即便并不是每个士族都能做到,但丝毫不影响把诸葛亮这个“完美士族”贴上偶像的标签。

三是民间百姓口耳相传。众所周知,诸葛亮较司马懿之不同,有个特点尤为突出,既是诸葛亮爱民之心甚切。虽然二者在政绩上都做到了国富民强,然而从出发点上来看,诸葛亮则更偏重于真正考虑民间疾苦,许多佳话也由百姓津津乐道。诸葛亮散发的独特个人魅力,在一个个军事神话的神秘面纱遮掩下,这个更接地气的平民圣贤,自然也就成为了民间百姓歌功颂德的不二之选,相比之下,精于政斗的司马懿在百姓心里似乎就显得有些虚无飘渺了。


国家人文历史


很多喜欢看三国的朋友,都喜欢将诸葛亮和司马懿放在一起对比。这两个人都非常有计谋,而且也都为自己的主子立了不少功劳,但是为什么今天大家对这两个人的评价大不相同呢?我们今天分析了四个因素,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是两个人身为臣子的态度。诸葛亮的忠和义,大家都是知道的。尤其是在刘备死前托孤的时候,诸葛亮两眼含泪地的答应刘备一定会帮助小主子成就大业。诸葛亮的忠贞感动了非常多的人。虽然后来刘禅一直表现得非常懦弱,但是诸葛亮从来没有什么过分之举,还是一心一意的辅佐刘禅。

再来看司马懿,身为臣子,却没有臣子该有的忠心。总是想韬光养晦,在曹操面前缩头缩尾,后来等到时机成熟了,就独自揽了大权,以至于司马氏后来直接篡了曹魏的皇位。他这种乱臣之心,在当时那个朝代是很为人不齿的。

第二个人就是两个人对于聪明的应用。诸葛亮聪明,聪明在运筹帷幄,胸中藏经纬,着眼于天下。相比起来,司马懿的聪明显得更为狭隘和狡诈。他的聪明都用在了算计别人上,只想着为自己的家族谋利益,而少了诸葛亮身上那种浩然正气。

第三个就是两个人对于钱财的态度。诸葛亮一生都过得非常朴素,他曾经清算过自己的财产,少的可怜。让人不禁感叹,一个国家的丞相,名下的财产居然如此之少,可见是一心为国为民,丝毫没有为自己谋利益。而且他在死前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关系让别人提拔自己的儿子。相比起来,司马懿为自己国家做的贡献还不如诸葛亮的多,但是他却食邑五万户,掌大权,居高位。树大招风,他虽然有才,但是却将聪明都用在为自己谋利上了,这一点又惹的大家不喜欢。

最后一个就是诸葛亮身上那种悲怆的英雄气质。虽然诸葛亮半生都在为蜀国奔走,但是最后还是身死、大业未竞,大家对于这种悲情英雄一般都特别偏爱。相比起来,司马懿不仅活得好好的,后人还成了一国之主,这一点难免让人对他们指指点点。所以说,两个人虽然都有大才,但是诸葛亮收获的是美名,司马懿收获的却是骂名。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两个人有什么评价?


大侠暴走历史


诸葛亮二十多岁辅佐刘备,隆中对为刘备制定了战略规划,帮助一直落魄的刘备,赤壁战胜曹操,取荆州,攻益州,进汉中,让刘备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

又受刘备托孤之重,辅佐幼主,兢兢业业,事无臣细,事必躬亲,夷陵之战后,刘备损失残重,许多人才都战死于夷陵,成都四方又趁刘备去世,纷纷做乱,诸葛一面带兵四处平叛,一面发展生产,纳用贤才,很快使蜀国的局面焕然一新。

出师表把诸葛亮对刘备的情真意切,忠心无二表现的淋漓尽致,为完成先帝遗愿,历经五次北伐,餐风露宿,屡破曹魏,终因兵少将微,国力衰弱,功败垂成,活活累死于五丈原。

此耿耿忠心,怎么不让天下人为之敬佩;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效仿,每当想起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为汉统一大业活活累死的场景,多少人都为之落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每当读起这几句,心里都会酸酸的。

司马懿,曹操谓之鹰视狼顾,大奸之相,虽然有才,其心不正,所以没有重用司马懿,直到曹睿这一代皇帝,受曹丕托孤之重,才让其掌握兵权,通过斩孟达,与诸葛对峙交战,表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但结果终被曹操料到了,此人一旦掌握兵权,就要做乱,最终使曹操一生辛苦打下了的基业落入到了司马氏的手中。

司马懿和诸葛亮相比,同为托孤之臣,其选择却泾渭分明,一个忠心不二,一个篡权谋逆。两人表现的气节和操守天差地别,


漫谈千年风云变幻


在战国时期,各乱纷争.英才辈出,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表现出比较高的才能,当是诸葛亮却流传千古,司马懿相比较起来却没有那么多人熟知知晓.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可以分别从两个人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丰功伟绩来分析.

诸葛亮天资聪慧,是刘备花费了三顾茅庐之力才把诸葛亮请到,诸葛亮在军事上可谓是呼风唤雨,在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也是一个为国为民着想的良臣,所以很多人民群众都把他深深记在心中,为人民做实事.

而司马懿,在军事和政治上也有卓越的成就,但是他没有时刻为人民着想,所以很多人都把这一人物形象给淡化了.


浪迹天涯73587


诸葛亮比司马懿名气大的原因很简单,诸葛亮出山早,出山便崭露头角,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安居平五路等事迹早已将诸葛亮的名声提高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



反观司马懿,曹操在时,谋士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足够运筹,武将更是数量不菲,司马懿却只隐忍韬晦,所以声名不显,直到晚年才出山抵抗诸葛亮,其目的确实为了夺权。

之所以诸葛亮流芳百世非司马懿,因为诸葛亮有司马懿没有的特质。但凡流芳百世者,不看表面,皆是品德高尚之辈。



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死心塌地追随,从无二心,即便刘备死前嘱托可以取缔阿斗的话,但诸葛亮压根儿就没有这个心思,一心辅佐蜀汉,期待恢复中原。忠心可嘉。反观司马懿。曹操曹丕死前也曾托孤于他,但司马懿却没有想着如何报答曹魏,却一心算计着如何夺权,和诸葛亮判若两人。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独力撑起蜀汉大梁,为了蜀汉富强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懈怠,令人钦佩,以至于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这是司马懿所没有的品德。

虽然后期司马懿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但是诸葛亮早已声名深入人心,多智近妖,成为了"智慧"象征。


靖阿雪


简述一下答案: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比,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千古流芳的是诸葛亮,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我们这个民族而言,相对于智力这个指标而言,我们更加在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这一点深深融入了我们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

比如,对帝王,我们会评价他是有道明君,或者无道昏君;比如一个人,我们会评价他是有德君子,或者败德小人。

诸葛亮的一生,展现了的极高的道德水平,而司马懿,则在道德上有一些瑕疵,因此,诸葛亮千古流芳,而司马懿则不然。

因此,在历朝历代,华夏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承道德意识的时刻,诸葛亮和他所体现仁、义、礼、智、信的特质,也得到了颂扬和广泛的传播。

这是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