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的楚剧是什么样的戏曲,都有哪些特色?

楚剧起源于清朝中后期,距今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曾经叫过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等名称,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等地区。

楚剧在湖北的流行度,仅次于汉剧,是湖北第二大剧种,它是由清朝道光年间湖北东部流行的哦呵腔、以及武汉、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高跷、民间说唱融合而成的一个剧种。

湖北武汉的楚剧是什么样的戏曲,都有哪些特色?

由于楚剧是鄂东地区土生土长的剧种,它的表演风格非常贴近当地的生活,紧跟当地的发展状况而不断创新,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具有很丰富的包容性。

楚剧现存剧目共五百多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既可以演王侯将相等连台大戏,又能演风花雪月的凄美故事,还能演幽默风趣的生活小戏以及反反映革命斗争的现代戏。

湖北武汉的楚剧是什么样的戏曲,都有哪些特色?

以前,楚剧是叫黄孝花鼓戏,直到1926年才正式更名为楚剧,楚剧更名后,开始从农村转战城市,在城市也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体。但是在战争的影响下,楚剧发展的并不顺利。

楚剧发展的巅峰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楚剧具有深度的湖北特色,当时湖北省一口气成立了湖北省楚剧团、武汉市楚剧团等15个专业剧团,使楚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

湖北武汉的楚剧是什么样的戏曲,都有哪些特色?

近些年,楚剧创编、移植了很多剧目,比如《白毛女》、《刘胡兰》、《李双双》、《江姐》、《沙家浜》、《狸猫换太子》、《刘介梅》、《打豆腐》、《吴天寿观书》等优秀剧目。

尽管楚剧是个非常优秀的剧种,但近些年它发展的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剧团锐减、演员老化、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经济困难、市场萎缩、观众变少、无人学习等困难,使楚剧面临着濒危失传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