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山西農民忙著加工一種春節吃的美食,看看忙成啥樣


每年到了金秋季節,在山西晉南的農村農民們都要忙著加工一種美食叫做柿餅,這個美食要經過數十道工序一直保持到春節才能上市,農民們已經把它當做致富的門路,特別是一些個傳統的柿餅加工地區,田野裡,房前屋後更是火紅一片,由於加工時間僅有半個月左右,所以農民們都在抓緊時間完成。

柿餅的加工必須先把外邊一層硬皮消掉,然後在太陽光下晾曬,讓它自然脫水。圖為一名男子正在用手工削著柿子皮。

目前晉南農村削柿子皮還延續著手工製作,看上去已經使用了機器,但是還是需要人工手搖配合才能完成,這個非常簡單的工具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熟練掌握。圖為一對7旬老夫妻在削柿子皮,兩個小孫子在幫忙。

削過皮的柿子晾曬的辦法有兩種,一種就像圖片上這位男子一樣,把柿子綁成串,高高的懸掛在樹上,或者房前屋後。

另一種就是集中起來晾曬在葦蓆上邊,這種辦法適合大面積的加工製作。兩種方法不同,但是效果基本一樣。

田野裡兩位婦女正在採摘著柿餅,他們使用的是一個長竹竿,前端是個開口的“V”字形,可以把樹上高處的柿子摘下來。每天的早上農民們在天剛放亮就趕著採摘,然後中午在家裡加工製作。

這是一對中年農民夫妻正在涼嗮柿餅,先要在下邊支上木椽,然後鋪上葦蓆,才能在上邊晾曬,葦蓆非常透氣,很適合柿子的自然脫水。

加工柿餅的季節非常的忙碌,由於柿子發軟後就不能削皮,所以大家抓緊一切時間先行採摘,甚至小雨天也在冒雨進行。圖為一對中年夫妻在雨天採摘柿子後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住在城裡的年輕人這個季節也返鄉幫著老人們加工柿餅。圖為一位年輕的母親週日帶著孩子從縣城趕回老家,她正去幫著翻動柿餅。

目前晉南農村的柿餅加工季節也出現了打工的場景,家裡柿子少的農民會去幫著柿子多的農戶加工,一天下來能賺到百十元左右。

一名男子把穿好的柿餅提了出來準備掛在樹上。從前的柿子串捆綁使用的是山裡的細榆樹枝條,現在已經改用了塑料繩子。

早上9點多鐘一對中年夫妻採摘好柿子已經裝在機動三輪車上,要拉回家中。

中午時分吃過飯的一家人坐在院子裡正在加工柿餅中,他們說這一段時間中午顧不上休息。

柿餅晾曬完成後,農民們會把它用布匹或者塑料布捂蓋在陰涼處,還要經過出霜的程序,反覆幾次才能製作好。整個程序大約需要2個月的時間,然後保存在家裡,等到了臘月裡就上市銷售,春節期間柿餅是晉南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年貨美食。【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