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注意,孩子吃大亏:是让孩子学习阅读?还是在阅读中学习?

关于儿童阅读,有一个经典的问题:

Learn to Read or Read to Learn?

我们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而学会阅读,还是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获取知识?

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的家长,影响着他们在孩子阅读方面许多的决策,尤其是在为孩子选书、在决定要不要给孩子提供阅读指导,以及提供什么样的阅读指导的时候。

家长不注意,孩子吃大亏:是让孩子学习阅读?还是在阅读中学习?

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得知道,对孩子们来说,读书的首要目的,既可以是学会阅读策略,也可以是获得知识。关键一点在于:孩子是处于学习阅读的阶段,还是处于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

划分清楚这两个阶段,对于小学生的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孩子学习阅读的阶段错误地将重点放在了通过阅读来积累知识上,那么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这种阻碍一方面体现在阅读兴趣的衰减上,当阅读必须得学到点什么的时候,阅读就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在阅读的初期,应该尽量将它变成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就像游戏一样,让孩子在其中感受到乐趣。孩子阅读百科全书不是为了认识某种植物或者动物,而是为了满足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

家长不注意,孩子吃大亏:是让孩子学习阅读?还是在阅读中学习?

另一方面,单一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模式容易限制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为了学会写作文,就一直让孩子阅读名家散文和优秀满分作文,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孩子要学会写作文,归根结底是要学会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脑子空空的,学习再多的语言技巧也没有用。

所以,家长一定要先学会辨别,自己的孩子是处于学习阅读的阶段,还是阅读学习的阶段。不同孩子之间会有一些区别,但是一般来说三四年级经常会是一个分界线

三四年级之前的孩子,处于学习如何阅读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孩子可以阅读多种多样的书籍,比如绘本故事、漫画、成长日记、百科全书等,让孩子从书中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爱上阅读。这个时期孩子阅读的书不适合聚焦在某一领域,要尽量多种多样,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开阔他们的视野。

家长不注意,孩子吃大亏:是让孩子学习阅读?还是在阅读中学习?

三四年级期间是家长们必须要抓住的阅读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识字量大幅度提升,因此可以去引导孩子阅读更多文字、更少图画的书籍。不少只爱读漫画的孩子都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阅读锻炼,从而导致对文字多的书籍没有阅读的耐心和能力。

三四年级之后,孩子的阅读兴趣基本已经稳定下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爱好进行广泛阅读,逐渐学会有目的地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书籍进行知识性的学习。这一阶段之后,孩子阅读的首要目的才逐渐向“获得知识”进行转变。

整个小学期间,阅读对于孩子其实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阅读指导经常会在孩子读完后提这样的问题:

“书中塑造了哪些人物?”

“人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

“故事发生的环境是怎样的?”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这些问题都太过于关注书的“内容”与“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阅读体验和能力发展。我们不妨将这些问题替换成以下内容:

“读这本书的过程,我在什么地方停了下来”

“我在什么地方实在是读不下去了”

“读这本书,我真的很想跟书中XXX说两句”

“读这本书,我还有不懂的地方是……”

关注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和遇到的困难,并鼓励他们分享体验,积极向他人求助并解决困难,才是提升他们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有效措施。否则,阅读一百本书,重复问同样的“主旨和大意”问题,在遇到新的阅读材料时,孩子依然不会有丝毫的进展。

家长不注意,孩子吃大亏:是让孩子学习阅读?还是在阅读中学习?

这一点也能够解释,刷题对于高考语文阅读为什么不见效。因为通过反复的阅读练习所学到的答题技巧,只能帮助孩子把答案组织得漂亮,答案的具体内容依旧是要看孩子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没有学会读的孩子,学会了标准的解题思路,也无济于事。但学校中快节奏的学习模式并没有给孩子们留下弥补的时间,他们只能被不断推着前行,期待做更多的阅读题之后就能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再也没有机会去学会阅读。

小学生们的家长是幸运的,因为还有机会去改正观念。不要着急让孩子学会“做阅读题”,而是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学会“读”。这样在语文学习这一场长跑中,孩子才能够遥遥领先,跑得更快、更远。

本文原文同步自微信公众号:成长悦读家

成长悦读家:专注于为6-12岁儿童提供个性化阅读指导,给孩子最温暖的阅读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