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北京师范大学风光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积累近百年历史, 学术之风浓郁,2002年成立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全艺术学科汇聚、艺术与传媒结合的学术与创作并进的独特学院。学院坚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院训, 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专业人才。

本期访谈,我们有幸请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老师,谈谈他与北京师范大学的不解之缘,以及他对艺术教育的深刻理解。

胡智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开始任教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起担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影视美学、影视文化、传媒艺术、电视传播艺术、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多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始创者之一,电视美学的重要奠基者,电视传播艺术学、传媒艺术学创始人。

Q&A

回归母校 传承薪火

以“三维目标”建设教育重镇

中国艺术(以下简称“中”) : 据我所知,您跟北师大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现在您又作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院长,请您谈谈回到北师大的想法与感受。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北师大是我的母校,我现在担任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院长,这是北师大对我的召唤和期待。我的导师黄会林先生是艺传学院的首任院长,无论是黄先生在北师大的历史沉淀,还是她个人对时代和行业的敏感,都是我们晚辈在很多方面都不可企及的。各位老先生开创的中国影视民族化的道路、学术道路,还有对整个学院的完整的格局,我们是要继承的,所以我是带着学习的姿态来的。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京师美术馆展馆内部

Q&A

中: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被评为“双一流”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科被评为“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此契机下,您认为艺传学院目前有哪些目标和任务?

胡:在过去几任院长的努力下,艺传学院在逐渐成为中国艺术与传媒教育的重镇。我们应该做一个对国家、对行业和对学科有更大贡献的艺术与传媒教育重镇。在这个目标下,我们考虑问题需要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国家。十九大提出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在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这个矛盾置换到艺术与教育,就是我们国家对于艺术与传媒教育的一个更高的需求。对内,通过艺术与传媒提升文化的凝聚力,培育更高端的人才;对外,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能够在互联互通上、在民心相通上有更大的修为,让中华文化释放出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二个维度: 行业。艺传要面对的包含艺术和传媒的行业,包括像书法界、美术界,我们在这样一个行业中扮演一个推动者、引领者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我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个维度: 教育本身。对于艺术与传媒教育本身, 核心的是“ 双一流”,这一次我们的戏剧与影视学有幸被列入了国家“双一流”的目录,我们也会为打造这个第一方阵做更多的努力。对于其他学科,我们也会趁着“双一流”的机会同步推进。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京师美术馆展厅

中: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将传统的艺术学科与新兴的传媒学科相结合的学院,那么对于传统的艺术学科,学院的目标又是什么?

胡:在学院的规划中,“双一流”是显性的,其他学科可能是非显性的,但我们也会通过这个契机来拉动其他非显性的学科。学院的发展是综合的,戏剧影视学科也正是因为在这样复合的艺术与传媒教育的框架里,才显示出了它更为独特的气质。其他学科也因为戏剧与影视列入“双一流”,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Q&A

面向未来 落实“双一流”

打造京师艺传品牌

中:作为院长,您有哪些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对艺传学院未来发展的愿景呢?

胡:未来需要思考如何打造更具影响力、更具价值感的艺术与传媒教育的重镇,我们首先需要练“内功”。提升队伍素质,提升教学科研和学科服务建设的水平,在提升国际交流能力的基础上,为国家的艺术文化需求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做更大贡献,为我们所面对的艺术与传媒事业、产业和行业发展提供更大推动力和引领力。

未来我们将打造“ 京师艺传” 品牌,从工作层面我有作以下一些考虑:首先是一个核心。即“双一流”建设,有了“双一流”这个契机,我们在各个方面的资源就会集中配置,所以我们的谋篇布局就是“双一流”核心建设。其次是“两个抓”。一个是抓人才队伍,一个是抓学术成果。最后是“ 三个建设” 。第一是团队建设。以教授为核心,为每一位教授所在团队提供独立的科研空间,潜心科研、打造团队。第二是品牌建设。把例如大学生电影节、高端峰会、论坛等活动打造成为一系列品牌,用品牌的影响力来提升学院整体的影响力。第三是文化建设。在政策和评价上力避一些不公平因素,营造一种团结的、和睦的、一心一意谋求共同发展的文化。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京师美术馆展厅

Q&A

文化至上 强化民族特色

实现艺术教育的双重任务

中:有人说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性,您如何理解艺术的民族性?

胡:尽管艺术与传媒具有国际性和人类性,但它同时也具有民族性。中国的艺术与传媒,与自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质密不可分。

第一个是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性首先体现在文化上,民族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民族与文化互为彼此,特定民族一定与特定文化相关联。所谓“辨识”,世界上很多民族就是靠文化来辨识的,其实就是经年累月的沉淀,是特定的人种、特定生活方式传承多年后形成的民族文化。就像中国人会用书法这种方式来表达、传递文化,这就构成了汉民族独特的文化样态。

第二个是国家的民族性。民族和国家尽管不完全一致,但二者通常是紧密关联的。在当今世界,国家作为一个主体,有一些现实的诉求和利益,也有发展的阶段性。艺术与传媒一方面是传递文化,要表达民族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诉求和审美理想,另一方面艺术与传媒也是国家特点发展阶段的需求的反映,它应该为国家特定阶段主流的发展需求做贡献,贡献越大,则被需求的程度就越高。

第三是时代的民族性。民族性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并不是僵死的概念,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主潮流。艺术与传媒的发展一定是聚焦于当代的价值,与时代是脱离不开的。艺术与传媒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与现代的时尚和潮流分割,需要在动态中传承与服务。

只有将三者结合,活在文化中、国家中、时代中,我们的艺术与传媒教育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发展创新的动力,才能达到艺术与传媒教育理想的目标。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Q&A

中:艺术与大众的关系是当前艺术领域关注的话题,请您谈谈如何看待艺术的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胡:大众化和民族化的关系是两个维度。民族化和大众化是有成本的,学术含量越重,与大众隔离就相对较远,其含金量越高,成本就越高,但是大众化和民族化的程度越弱。未来的矛盾可能也在这儿,一个是专业的、精深的追求,一个是美育广泛的普及的追求。一个老师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达到一定成就的同时,还能在大众美育方面开拓出新的境界,这对我们来说是双重的压力和任务。

中:您对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国艺术》有什么寄语?

胡:打造艺术的优质平台,传播与推出美好的价值与产品。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一角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积累近百年历史,地位独具、历史悠久、学术之风优长。2002年成立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全艺术学科汇聚、艺术与传媒结合的学术与创作并进的独特学院。

学院设有国家首批“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的艺术门类成立后设有“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音乐与舞蹈、美术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影学为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学院创办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自199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23届,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传媒与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坚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院训,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和外国留学生等,致力于培养艺术创作与研究能力并重、人文与艺术素养深厚、具有国情意识和国际视野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学院承担由教育部、文化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两部三校联合实施的“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绘画作品展示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甄巍 《杜塞尔多夫风景》 板上油画

20cm×30cm 2012年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于安东 《秋之韵》 板面油画综合材料

195cm×130cm 2005年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王鹏 《芳香之旅系列:林徽因的江南》

中国画 65cm×35cm 2012年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傅博 《秋山幽鸣古寺深》 中国画

137cm×69cm 2018年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郭誉茜 《花瓶中的百合》 中国画 2018年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刘亚 《雨林湖畔 》 油画 40cm×50cm 2017年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余梦潮《浣纱.1》 中国画 纸本设色 2018年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尹国成 临于非闇《牡丹双鸽图》 中国画 绢本设色

164cm×82cm 2017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邓宝剑作品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李洪智 《启功〈论书绝句〉》 纸本 137cm×34cm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虞晓勇 《“丰碑·大树”联》 纸本 132cm×32cm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杨贺 《“如良·非精”九言联》

纸本 178cm×31cm×2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皮敬祺 《古诗词杂抄》 纸本

教师节快乐!你的老师有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篇

李瑞涛 《瑞涛篆刻》 68cm×34cm

本文收录于《中国艺术》 2018年第7期

访谈人 / 袁法周 张晓楠 范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