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历史上但凡敢于反叛常规,挑战传统的,世人大多会由衷地称一句勇敢,表一声敬佩。这是真实的想法。但是却极少有人关心过那以后发生的事——本来么,他人之事,与我何干?

他们不曾注意的是,那些离经叛道者,往往都拥有着不太美妙的结局。

除去远古时期的那寥寥几人,现代中国篮球运动员赴美求学的蔚然之风,应该始自于1992年奥运会后马健不顾篮协阻挠执意加盟犹他山谷社区学院。——很值得玩味的一件事是,马健似乎也是这些赴美运动员中取得成就最高的一个。

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在这之后,他们中有的人在NCAA难以立足,被迫回国发展甚至放弃篮球;有的虽然顺利毕业,但是却很难在国内联赛有表现机会;有的虽然在CBA立足,却辗转流浪多队,与当初雄心壮志的自己相去甚远。

考虑到这些,我们可以将上文中的“似乎”去掉了。

无一例外,这些曾经有过美国校园篮球系统经历的中国运动员,无一人能够成功按照自己最初高中-NCAA-NBA的设想走下去。马健是这群人之中最接近NBA的人,他曾经代表快船出战过NBA季前赛,一度拥有着每场15分钟的出场时间,但是最终被放弃。

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留美先行者们最终的梦想只是渴望能够在CBA拥有一个轮换位置,如曾经的蔡晨、徐韬那般;如果恰巧运气好,能够在俱乐部坐稳主力,入选几次国家集训队,像张兆旭、常林那样,生涯就称得上圆满了。

一个令人悲伤的事实是,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甚至在CBA都无球可打。

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尚平

不必说近十年前的尚平、季祥,就是这几年的蔡晨、唐子豪、申屠逸斐(我若说凯瑞图,人们便想起来了)、边赛远,哪个不是威名赫赫?唐子豪一度被外界寄予厚望,无数的球迷翘首以盼,满心期待唐子豪能够通过选秀成功进入NBA。这样,不仅NBA又多了一个中国后卫,更让人对留学NCAA-进入NBA这条路多了一份憧憬,好似我不在中国这个被骂了无数回的糟糕青训体制中也能出人头地一样,言语间有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意思,隐隐还有点美国梦好像就能少走弯路,更容易实现目标的感觉。

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申屠逸斐

可是这些先驱者们:蔡晨短暂在四川坐过轮换位置,为球队的总冠军立下了不少功劳,在福建两个赛季鲜有上场时间,刚刚加盟了篮管中心禁止注册职业球员参加的ABL联赛珠海野狼;申屠逸斐从美国高中回来之后,不幸因伤离开一队,整整三年无球可打,等到他万事俱备,雄心勃勃的准备返回CBA时,却发现怎么也无法融入了;边赛远,18岁赴美,励志要打上CBA,如今已年过而立,一年前曾执意返美追寻梦想,如今人在北京开着训练营;往日天才少年唐子豪,高三之后每况愈下,在西班牙杳无音讯、在NBDL场均1分、在CBA无球可打……

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唐子豪

就莫说夏超、王泽铭、孙鹤峰这些陌生的名字了。

事实上,可考的曾经有过NCAA一级联盟经历的17名中国大陆球员,除去4人还未毕业,剩下的13人在结束美国大学生涯后只有6人有过CBA经历,最终成功留在队中的只有张兆旭与常林两人,其余的都很快从CBA的舞台上消失了。如果算上曾经有过美国高中经历的孟祥宇、申屠逸斐等人,这个夸张的比例会进一步放大。

所以,这究竟是因何原因?

抛开所处学校、联盟的水平不谈,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大学期间下滑程度严重,极其惊人,场均得分不过5比比皆是,甚是常见。而在高中或社区学院阶段往往能够稳坐主力,有的甚至睥睨天下,横扫群雄。

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蔡晨(7号)

除去主观感受,除去人为原因,除去诸如改年龄一类无法考据的传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基层青训特色。中国历来培养运动员的方式都是体教分离,往往十五六岁的体制内少年,就要每天在篮球场上跑着诸如6分钟内绕场30圈、17折、花式全场折返跑一类强度极大的身体训练,方式正确与否另说,至少是有效果的。所以中国的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平均技术与身体水平是不落下风的,在美国的篮球场上常常呈现出成年人打小孩子的视觉感受,也可称专业打业余。但是当后期美国青少年球员的训练量逐渐加大,加上黑人生长发育较晚的特点,中国球员们就被迅速超过了。

另外,送出国的时机也是很玄妙的。

中国旅美球员辛酸史:17人仅2人留在CBA,无一人登陆NBA

王泉泽

王泉泽是较早开始旅美读书、打球中小有成就的代表。14岁就来到了美国,在不久前的亚青赛上大放异彩(在国字号球队中有何表现是评判两个不同培养体系下球员的直观标准)。

周琦则是在美国篮球顶尖人才培养中受益的代表,无需多言。

反观,在高一至大一期间来到美国的,则多半不那么顺利。

一言以蔽之,赴美打球没错,一味盲目跟风、忽略实际,以为捷径、试图绕过必经之路而一步登天就是你的不对了。

篮球如此,世间好些事都是如此。

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