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徐阶是否笑到了最后?

木剑温不胜


严嵩对胡宗宪这样说过:


“胡汝贞,你真是会当媳妇两头瞒呀!”

“其实我也只是个媳妇,比你长一辈罢了。”

“媳妇难当呀!”

“可却又那么些人,他还非要争着当这个媳妇。”

徐阶非要争着当我这个媳妇。

“这个赵贞吉非要争着当你这个媳妇。”

从徐阶个人角度来讲,他笑到了最后。因为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取代了严嵩,当上这个媳妇。媳妇是电视剧中多次出现的一个词,也是所有大明朝官员的困境。“官做大了便不是读书 人”,严嵩懂,徐阶也懂。严嵩当首辅的时候,严世蕃是工部侍郎,而徐阶当首辅的时候,徐璠也是工部侍郎。

徐阶不是严嵩,但是也无济于事。正如嘉靖让内阁把贞字补上,徐阶问是不是赵贞吉。他也不想像严嵩和嘉靖那样,每天玩猜字谜的游戏,替皇帝干脏活累活。可是又能如何?百官去万寿宫进谏,陈洪殴打鞭笞百官,他也做不了什么。徐阶执掌内阁的时候,局面比严嵩在的时候其实也好不了多少。

《大明王朝1566》中徐阶是非常能忍。对所有的人都是客客气气的,永远都是谨慎小心的,所以严嵩找他谈心的时候才会感谢他这么多年来一直让着他。徐阶也是孤独的。虽然他成天和高拱张居正等人一起出现,但是实际上他们三个人并不是一条心。只是因为三个人有共同的敌人,他们才能够团结起来。整个大明朝的官员都有自己的困境,或者说他们的宿命都是类似的。正如最后徐阶所说:

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臣等便是中间的媳妇,凡事但按着媳妇的职分去做,能忍则忍,该瞒则瞒,尽力顾着两头。实在顾不了,便只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这个问题其实不止大明王朝有。海瑞的《治安疏》其实就是想打破这个困境,实现真正的君臣共治,只是做不到。《大明王朝1566》其实有很多伏笔,本来该剧还有后半部的,应该就可以看到徐阶的结局了。不过由于收视率实在是太差了,结果自然没了下文。

当年编剧刘和平导演对这部剧给予了厚望:

皇上就是这一家的父祖。臣等便是中间的媳妇,凡事但按着媳妇的职分去做,能忍则忍,该瞒则瞒,尽力顾着两头。实在顾不了,便只好屈了子孙也不能屈了公婆。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乍一看来,徐阶斗倒了严嵩,似乎是个清官,他笑到了最后,但事实上,从他个人的终历与结局来说,他也不过是复制了严嵩。



严嵩,聪明能干,随机应变,又善察言观色,阿谀逢迎,极得上司喜欢,徐阶又何尝不是?

当年,严嵩步入官场时,当时任礼部尚书夏言很受明世宗的喜欢,因为是老乡,严嵩就时时以老乡的理由接近夏言,步步追随,拼命讨好,在夏言的有意无意的影响下,严嵩的官职稳步上升。后来严嵩羽翼丰满后,就反过头来,拚命挤兑攻击夏言,甚至怂恿世宗罢免了夏言。



徐阶在严嵩手下十多年,也是唯严嵩马首是瞻,甚至为了攀关系获得严嵩信任,把自己的孙女当做礼物也送给了严嵩之孙。关于这一点,徐阶还不如严嵩。严嵩巴结上司自是伏小做低,小人嘴脸,他委屈的是自己,徐阶却是置亲情于不顾,把年仅十多岁的孙女做了工具,他孙女在严嵩倒台后,也被他的暗示下一碗药结束了性命。



严嵩做首辅时,严嵩的儿子是工部侍郎,而徐阶接任后,徐阶的儿子也是工部侍郎。严嵩把帮助过他的老乡夏言搬倒了,徐阶把信任他的严嵩也坑了。

严嵩最后倒霉是因为,徐阶所推荐给世宗的道士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再加上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后严世蕃被判斩首,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而徐阶呢?也是晚节不保。他致仕后,子弟横行乡里,家奴为非作歹,告他的状子堆积如山,其子被海瑞依法流放,因此他还曾用三万两黄金贿赂朝中官员,把依法严查徐阶圈地案子的海瑞,蔡国熙免了官职。人称“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也有人称为“权奸”。


萍风竹雨123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徐阶确实隐忍多年最后斗倒严嵩父子,但是还是这部剧没拍完,拍的完整点你就知道徐阶也没笑到最后,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没几年罢了。

怎么说,徐阶斗严嵩的事,可以完美的诠释“曲线救国”这四个字了。

徐阶也不是没有年少轻狂过,曾经他还在翰林院时,曾经和内阁大学士张孚敬在朝堂上发生正面冲突,虽然徐阶可能是对的,但是张孚敬是谁,徐阶又是谁,一番激烈的辩论,皇帝拍手叫好,然后徐阶就被贬到地方当推官了。

这件事徐阶明白了几个道理,想要别人听进入自己的话,首先得有权,想要有权,首先得向更有权的人靠拢。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施展报负,先想办法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徐阶的努力,他终于又回到了京城,而且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可是当时的朝堂已然变天,掌权的又成了严嵩,徐阶深深厌恶严嵩的为人,治国方略上二者也是天差地别,但是地位上,徐阶和严嵩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

徐阶这次不彪了,他果断投奔严嵩,心甘情愿地成为了严嵩的“小弟”,为了让严嵩信任,他还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严嵩的孙子,二人结为亲家,严嵩基本上对徐阶就信任了。

但是仅仅得到严嵩的信任是扳不倒严嵩的,徐阶需要更强有力的力量,所以他又毫不犹豫地向嘉靖皇帝靠拢,在朝堂上揣摩圣意,顺着嘉靖的意思说话,可谓是逢迎拍马,无所不用其极。嘉靖皇帝也很吃这一套,没多久就把徐阶引为心腹。说实话,嘉靖皇帝又不傻,严嵩势大他也不是不知道,此时把徐阶捧起来,不排除已经在为扳倒严嵩做准备了。

没多久,徐阶在嘉靖皇帝心中的地位就超过了严嵩,严嵩失宠了。徐阶的机会来了,徐阶隐忍这么多年,最后用了最简单的一招,就让严嵩父子倒台。

在明朝,无论你臣子有多专权,实际上掌握一切的还是皇帝,严嵩得宠得势,失宠瞬间倒台。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徐阶也不例外,徐阶扳倒严嵩,当了首辅,干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提拔了一大帮子人才,其中就包括高拱,张居正。但是徐阶和新皇帝明穆用非常不对付,当然,原因在于穆宗,这真不是个好玩意,但是谁叫人家是皇帝呢,明朝你再想行伊霍之事那基本上是痴心妄想,徐阶无奈之下只能乞骸骨回乡,皇帝早就看这老头不顺眼,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徐阶回乡后,有点晚节不保,他本身倒没毛病,但是他的家族子弟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有人惩办徐阶家族子弟,徐阶直接让张居正把他们的官给免了,这也是真厉害。(被罢官的人里,有一个就是海瑞)


守仁看剧


何谓笑到最后?倒严斗士徐阶一生以倒严为己任,他所存在的目的即是为了倒严,为了倒严,他可以将自己的籍贯改成江西分宜(严嵩的老家),就为了能够跟严嵩搭上乡谊的名号,为了倒严,他可以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严嵩的孙子当小妾,就为了能够成为严嵩的亲戚。可是,无论他做什么接近严嵩的事情,都无法泯灭他内心的那个倒严的念头。在这个念头下,无论他做什么事,无论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多么的荒唐,到最后,你都会觉得他做这样的事情是有道理的。倒严是徐阶的结果正义,至于过程是否正义,没有人在意。

所以说,徐阶是否笑到最后了?他倒严成功了,自然是笑到最后了。至于后来的比如海瑞清查他家的土地这事,跟1566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