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滴滴,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案情脈絡

起源

因滴滴網約車搶佔出租車客源導致出租車主收益減少,雙方矛盾凸顯。偶爾出現雙方司機聚集對峙情況,因有關部門處置及時未引發其他社會問題。

謀劃

出租車司機李某、黃某、章某和劉某等人籌劃著要“殺一儆百”抓住幾個滴滴司機交給運管部門罰錢。四人將這一想法發佈在出租車司機群內,得到了很多司機師傅的響應。

下單

2017年7月30日,李某、黃某、章某和劉某商定由李某通過滴滴打車軟件下單打車。當軟件反饋滴滴司機戴某已接單後,四人迅速將該情況發佈到出租車司機群並很快糾集了十餘人在李某“上車”的地方等待戴某的到來。

逃跑

當戴某驅車前往約定地點搭載“乘客”李某時,在遠處見有十餘人且旁邊停放有多輛出租車,欲掉頭時發現車後跟有幾輛出租車。戴某預感情況不對,情急之下棄車跑往附近的村莊。

砸車

戴某跑後,部分司機提議將車輛交公安或運管部門處理。但李某、黃某、章某和劉某認為,把滴滴司機“釣”出來就是要收拾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四人遂合力將戴某的車輛掀翻,並用石頭砸。

偵查

戴某報案後,公安機關經偵查取證,認為戴某的車輛被損價值達9464元,數額較大,以李某、黃某、張某和劉某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移送本院審查起訴。

審查

檢察官經審查後認為:李某等四人因出租車司機集體利益受損,隨意下單網約滴滴司機,被害人為隨機選擇對象,不具有特定性,四被告人為發洩心中怨憤,任意砸毀他人財物,構成尋釁滋事罪。遂以尋釁滋事罪提起公訴。

公訴

檢察官:你為什麼要用滴滴下單?

李某:滴滴搶了我們的生意,我們就商量用滴滴下單,抓接單的。

檢察官:下單的時候你是否知道誰會接單?

李某:不知道。反正能在軟件上接單的滴滴司機,誰接單我們就抓誰。

……

判決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公訴機關指控的事實成立,指控的罪名正確,應予以支持。綜合李某、黃某、章某、劉某等四人賠償了被害人戴某損失並獲得諒解以及自首(坦白)等情節,判處四被告人拘役刑。

檢察官有話說:

雖然,渝小檢理解四被告人因為收入降低而產生的不滿,但是四被告人用網約車軟件“釣”滴滴司機進行報復的行為既不道德且觸犯刑律。

出租車與網約車的矛盾並非只出現在本地,類似新聞時常見於報道。“滴滴,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事物與傳統產業之間的摩擦,作為摩擦當事方,無論是出租司機還是滴滴司機都要理性面對。如本案中,在李某等人砸車前,部分司機提議將戴某的車輛交由公安或運管部門處理的方式就恰當穩妥。李某等人對這一合理建議的拒絕,最終把自己推到了被告席。

渝小檢相信,無論是出租車還是網約車,提供優質服務才是立於不敗的關鍵。隨著監管優化,制度健全,“滴滴,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不再有疑問。無論是出租車還是網約車都將成為便利人們出行的重要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