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真实的胡峄阳,与即墨望族交际甚密,曾参与创造崂山古乐

1655年,16岁的胡峄阳读书有成,由即墨赶往莱州府应童子试,结果遭遇解衣搜身。年轻的胡峄阳一身傲骨,拂袖而去回到家乡,从此隐居不仕。

回家之后,胡峄阳避居在崂山慧炬院读书,他雅量高致,择友有严苛的标准。他在自己的《友义自叙》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交友的看法,"朋友居五伦之一,即天命之性,率性之道,此义不明,朋友道绝,诸伦皆废。"他把朋友看得很重,认为交友要天性淳朴,真诚率直,志同道合。

青岛:真实的胡峄阳,与即墨望族交际甚密,曾参与创造崂山古乐

慧炬院又名石竹庵,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记有:"慧炬院在县南四十里凤凰山下",在今天的城阳区夏庄镇崂山水库北。创建年代无考,胡驿阳读书时,此处已经是一座千年历史的古老寺院。据说隋代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和元代大德年间经历过两次大的重修。

至明代万历二十八年,德清憨山大和尚,因崂山佛道之争获罪,被万历皇帝发配雷州,他所建造的海印寺被拆毁,寺中收藏的古籍、经卷、供物等全部迁移到慧炬院保存。

清代同治年间,慧炬院破损的庙宇,改建为三间佛堂。至1940年前后,建筑尚保存完好,由道士韩信奎住持,后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庙内文物无存,只剩下遗址和庙前碑座。

青岛:真实的胡峄阳,与即墨望族交际甚密,曾参与创造崂山古乐

胡驿阳在慧炬院读书期间,院内藏书尚存,他因此获益匪浅,奠定了治学的基础。他曾经还到过即墨黄氏的玉蕊楼,与当地儒生研讨易学精要。

玉蕊楼系即墨名士黄宗昌仰慕郑康成之名,在康成书院附近建造的石头小楼(即今天的楼上村附近),用以隐居读书,黄氏《崂山志》就是在此修撰的。胡峄阳因此结识了即墨黄家的黄培、黄垍和蓝氏族人等许多望族子弟,还有许多前明避世的儒生,与他们合称为"崂山七十二君子",诗书文章为一时之盛。据说,那时清儒顾炎武也在即墨,很可能在那里与胡峄阳相识。

胡驿阳在崂山读书时,结识了百福庵的蒋青山道长。百福庵又名"百佛庵",在崂山支脉的铁骑山南峰,石城顶的南面,今天的城阳区铁骑山附近,距崂山慧炬院和驿阳先生故里均不远。

庵堂始建于宋代宣和年间(1119-1125年),初创时原为佛教庙宇,因庵中有一个天然石洞,洞中供奉着百尊铜铸小佛,得名百佛庵,清初改奉道教,为"百福庵",每年正月十六,香火规模最盛。后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青岛:真实的胡峄阳,与即墨望族交际甚密,曾参与创造崂山古乐

这位百福庵的蒋清山道长,又名蒋迪南,字云石,号烟霞散人,江南人。据说,他曾经仕宦出身,担任过明朝河南祥符县的知县。明亡后挂冠归隐,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至百佛庵修行不出。蒋道长性情高洁,是峄阳先生的挚友。并将隐居崂山的琴隐先生孙笃先介绍给胡峄阳相识。

琴隐先生孙笃先,字淮浦,莱阳人(今山东莱阳)。先父为陕西参政,他自幼聪慧,工诗画,擅琴音,自号"琴隐",至六十六岁亡故,弦歌不辍。因钟意崂山山水之胜,遂结茅庐于此地,尝语人曰:"但使瓯有储粟,吾即至深山去也。"

青岛:真实的胡峄阳,与即墨望族交际甚密,曾参与创造崂山古乐

蒋青山道长酷爱读书,精研道乐,在百福庵中收藏了许多经典古籍,是崂山著名的十一处藏书地之一,被称为"蒋迪南书院",除此之外,蒋道长还开创了新的道乐支派外山派。

因百福庵属于马山龙门派支"外山派",它与道教"内山派"的主要区别是,内山派禁止庙内使用乐器,以示尊敬。而外山派可随时奏乐,无此约束。外山派道乐的创制,还与明末两位逃亡的妃嫔有关。

由于胡峄阳与蒋青山和孙笃先二人兴趣相投,三人遂为至交好友。峄阳先生经常与蒋、孙二人品茗论道,探讨易理精义,吟诗作赋,抚琴弹唱。也经常结伴同游崂山,寄情山水,忘怀人间。

胡峄阳工于琴音,精通乐理,孙笃先也是琴中妙手,蒋青山也擅长风乐,因此三人以胡峄阳为主,将道教的祭乐,与明代宫廷乐和民乐杂糅整合,创造了独具风韵的新乐曲,后世称之为"峄阳古曲"。

如今峄阳先生的乐谱多数散迭无存,经过当地发掘整理,已有《梧桐秋月》和《燕子归》等曲子传世。

(来自"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原创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