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這是一個不學則退的年代,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每個公司衡量人才的核心標準。而每個人的基本情況不同,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

今天主要聊聊這些年來我的學習方法。

一共10條,40個字,你挑著看。

如何成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1

找到方向

我出生在農村,農村有不少很有啟發性的諺語。

比如:樣樣通,樣樣松。

講的是什麼都會一點兒,什麼都不精通,一瓶不滿半瓶晃。

比如:寧在一點打井,不可到處挖坑。

講的是莊稼人在種地打井的時候,要沉住氣。不能一鍬下去沒有水就換地方了。井水是很深的,要有耐心,持續挖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用心打井的人,總能比到處亂挖的人,更快看到水。

對於個人成長也一樣,只有相對意義上的通才,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全才。想要快速進步,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方向,不斷積累。

我在課堂上舉過一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手繪插畫特別厲害的年輕人,每天坐在星巴克咖啡館裡幫客人畫杯子,一定能把自己養活得很好。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越來越難賺錢的時代。反而如果你在一個方向上,拼命打磨一門手藝,你會活得很好。

2

發現榜樣

從小我就喜歡模仿一些我喜歡的人做事。

比如:

模仿寫字好看的老師寫字;

模仿說話好聽的主持人說話;

模仿個別叔叔們的著裝;

模仿大人們的性格語氣…

你會發現,生活裡有各種各樣的榜樣,總能在一個點上給你提升。

還記得有一次,我參與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的訪談。華興資本團隊的一個小動作,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大概是行政總監把一杯熱水遞給公關經理,再由公關經理遞給包凡,細節是什麼呢?細節是行政總監很細心地把杯子的把手對著公關經理。

那個細節很小,只是擔心同事被燙到,很多人也能做到。但我很喜歡這樣的細節。

還有一次,大概五年前,我還在深圳工作。有幸某個中午,和領導一起吃飯。在等電梯下樓時,他很耐心對我說:小何,以後和其他領導或者客戶等人出來,作為晚輩,你要注意幾個細節:

走在前面按電梯、開門。

主動喊服務員點菜、上菜。

以及掌握他們的一些小習慣。

這三條建議,成了我工作以來,最為觸動的一個細節。

因為一個新人,最重要的就是瘋狂吸收對職業生涯有幫助的各種能力,而他給了我很重要也很直接的建議。

吃飯的時候,他又分享給我一個小細節:每次航班落地,我都會對站在艙門旁歡送的空乘人員說聲“謝謝”。

所以,榜樣的力量,有時並不在於力量,還在於能夠激發我們的善意和美好。

3

管理目標

人一輩子,不可能只有一個目標,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標。

租一間好房子是目標,拿到年終獎是目標,找到女朋友是目標,改變世界也是目標。

管理目標的關鍵,在於不斷評估目標與條件的匹配度,做出可行性方案。然後根據現實條件的變化,隨時調整目標。

比如:

我想運營一個新媒體。那我的第一個目標是我要做什麼內容的新媒體,具體哪個領域。做好這個新媒體需要什麼條件,我目前有什麼條件,我還缺什麼條件?

我的第一批用戶從哪找到,我需要多久完成一篇原創,等等。

這些都是具象化的目標管理工作。

不會管理目標的人,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什麼,缺什麼,以及什麼時候能夠實現什麼。

4

相信常識

所謂常識,在我看來就是這些:

哥哥要照顧弟弟;

老公要照顧老婆;

老闆要照顧員工;

借錢要還;

有恩要報;

殺人償命;

成長需要時間;

專心才能致志;

一分錢一分貨…

常識的意義,在於讓人生紮根。

5

閱讀經典

經典,都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

閱讀經典的意義,不在於讀,而在於悟。所以我說,要精讀,就是反覆讀,反覆聯繫實際,並且反覆應用於實際。

我是西方政治學專業畢業,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我的大學必讀書目。很多老師推薦,很多同學捧讀。我雖然讀了好幾遍,但當初並沒有真正讀透。

但我深深記住了一句話:

人類有四種美德,智慧、勇敢、正義、節制。

工作後,我反覆理解這八個字的真義,越來越覺得簡潔、有力量。尤其創業之後,我對這八個字的感受越來越深。

智慧,就是不耍小聰明;

勇敢,就是大舍大得,無畏,能抗事兒;

正義,就是不作惡;

節制,少即是多。

6

追問概念

這是我的一個個人方法吧。信息量越大的時代,我們越要重視深度思考。萬不能僅憑道聽途說某個概念就做事,否則一定會損失很慘。

我喜歡追問概念,尤其是新概念。

比如什麼叫平臺?什麼叫高頻打低頻?什麼叫O2O?什麼叫在線教育?什麼叫用戶體驗?什麼叫新媒體?什麼叫用戶?

為什麼要追問概念呢?

因為概念是前人提煉和總結出來的,是一系列複雜深刻的思考的抽象化與符號化。比如我們不能沿著前人的路徑,完成自己的思考,就永遠無法真正明白概念背後的內涵。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做事,非常簡單粗暴,盲目跟風,最後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如果你想更進一步,一定要追問概念,還原背景,最終形成自己的概念。

只有經歷了:概念 —— 追溯背景 ——總結規律 ——提煉關鍵,這一來一回的過程,你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7

直擊本質

有句老話叫,萬變不離其宗。

還有句老話叫,大道至簡。

抓本質、看本質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做事的高度。

什麼叫本質?

本質就是事物的本源,是決定其他要素的要素。

經營企業,無外乎三件事兒:生產商品,出售商品,賺取利潤。

制定戰略,無外乎四件事兒:想做什麼,需要什麼條件,有什麼,缺什麼。

餐飲類企業的本質,是一桌好飯菜;

教育類企業的本質,是一堂好課程;

服裝類企業的本質,是一套好衣裳;

製造類企業的本質,是一門好工藝…

創業的本質是什麼?

找到一個解決某一類共性問題的最佳方案。

8

平移方法

學習和工作,都應該不斷提煉方法。

通常來看,很多問題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普遍性。所以,你要經常問問自己,是不是有幾個拿手的方法,不斷的平移、複用,所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比如,著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撰寫方法是:

背景+衝突+方案。

簡單明瞭,非常好懂。

9

不斷更新

沒有什麼永恆正確的真理。

時代在變,很多事情也要相應的調整。不要盲目的自信,更不要僵化的堅持,一切都要靈活應對。

比如,五年前,免費思維、平臺戰略都是對的。如今呢?忘掉平臺、忘掉免費,是對的。

不是因為那些方法錯了,只是環境變了。

10

成為老師

講一次,比寫十次,更容易掌握。

所以,最好的學習,往往是教別人學習。

以上,是我的40字學習心得,簡單總結一下:

1. 找到方向

2. 發現榜樣

3. 管理目標

4. 相信常識

5. 閱讀經典

6. 追問概念

7. 直擊本質

8. 平移方法

9. 不斷更新

10. 成為老師

不一定管用,但希望你越來越好。

——End——

陪伴最有夢想的你,

成長為實現夢想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