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40年前,在煤油灯照亮的屋子里,人们期望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

40年后,当初的梦想,已经变成了每个人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你家用过6位数电话号码吗?

“还需要送多少斤面条?好、好、好,马上送到!”今年的初夏,温度特别高,贴着张光波脸的手机屏幕上,都有了一层薄薄的水。他擦了擦屏幕,将手机放在桌子上,开始张罗给共和春补货的事。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皮市街盲人机面馆目前给扬州40多家店供货,其中包括老字号共和春、蒋家桥以及必香居。机面馆目前的负责人叫张光波,今年41岁,从老家淮阴来扬州那一年,他才17岁。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扬州打工的姨妈寄来的一封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年我初中毕业,在老家没找到工作,姨妈写信来说,扬州有家盲人机面馆招人。”收到信之后,还是毛头小子的张光波兴奋地一夜没睡着,将信翻来覆去看了几遍。第二天,他怀揣着50元钱,只身来到了扬州。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是1992年,张光波记得,扬州的电话号码只有6位数,有固定电话的人家并不多。生意兴隆的盲人机面馆就有一部电话。而两年前,扬州的电话号码只有5位数,到了1990年才升为6位数。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固定电话从4位数到8位数

在邮电局工作过的老周回忆说,1978年,扬州的电话号码只有4位数,电话在当时是个稀罕物。

1985年,扬州在全省率先有了一套纵横式交换机,就是在那一年,扬州的电话号码升为5位数。不过,那时候的电话主要是打市话,要打长途,还是要到邮局排队,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1989年,扬州引进程控交换机4000门,奠定了扬州固定电话发展的基础。1990年,扬州电话号码升为6位。1993年实现电话全网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扬州大多数家庭的第一部电话,都是6位数的电话号码。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1995年,扬州的市话数量迅速增长,6位数的号码资源不够用了,那一年,扬州的固定电话升为了7位数。

2007年8月18日,扬州的固定电话号码升为了如今我们都在用的8位数号码。

张光波来扬州的第10年,2001年,盲人杨大根、朱元风夫妇将店转租给了张光波。张光波在扬州扎了根,在见证电话号码从6位数到8位数的这些年,他娶妻生子,住上了楼房,有了小货车,也有了私家车。

“1992年来店里,我们送货的许多小店没有电话,都是要我们一家家跑,用本子记需要的数量,有补货需求的时候,沟通也不方便。”张光波回忆说,来扬州几年后,电话才开始普及开来,那时候话费不便宜,如果不是遇上急事,很多人也不舍得打,更不会拿着电话长时间煲电话粥了。

随着话费降低,电话、手机越来越普及,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许多老字号从2002年开始就陆续和他进行长期合作。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后来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小灵通,方便多了。”用着智能手机的张光波感慨说,怎么也没有想到,那时候向往的“楼下楼下,电灯电话”,很快就实现了,“连我们小区里拾荒的老头,都有手机了。”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是你用的第几部手机?

家住扬州西郊的“80后”陈丽说,第一次用看到电话,是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去乡里的粮站交公粮,听到那清脆的电话铃声,黑色的电话机,和村里露天电影里看过的一模一样。

一直到她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家里也装上了一部电话。与此同时,村里先富起来的人开始用上了“大哥大”。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整个村里就一部大哥大,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买的别人二手的,将近一万块钱,经常听到他在路上大声喊着‘喂喂喂,你说什么,听不清’。”陈丽说起这段记忆,笑了起来,那时候拿大哥大的人,好像都是梳着大背头,涂上发胶,嗓门特别大,常常引来别人羡慕的眼光。虽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长天线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横空出世的大哥大,将中国人的生活引向一个新境界。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与此同时,BP机也占据了人们一段时间的记忆。

1996年,陈丽考上了县里的中学,每周往家里打一次电话,都要在学校的小卖部等好久,“每次去都有人在排队,一群人围在那里听你讲电话。”

1999年,陈丽上高中,学校里有了许多电话亭,独立的空间里,998卡、201卡,现在家里还存了很多。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2001年,她上高二那一年,有了第一部手机,“我到现在还保留着手机的盒子和说明书。”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是一部绿色屏幕的手机,那时候接打电话都要6毛钱一分钟,“我们高考那一年,可以用短信查分。我就是用的电话查到的分。后来收到短信之后仍然不放心,又打电话查询了一次。”

上大学的第一年,陈丽用的手机是一部蓝屏的三星。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后来就进入了诺基亚时代。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时候电话打得倒不多,主要爱写信,还有发短信,一毛钱一条,一条70个字,和好朋友发短信都要数一数字数,一个月有时候要发100多块钱短信。”陈丽说,写信是说心情,发短信是闲聊,短信发到最后,都不用看键盘,直接盲打。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交流方式的变迁

从绿屏的手机到蓝屏手机,再到白色屏幕的手机,彩屏手机,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手机的铃声从最初的普通单弦铃声,到和弦铃声,再到现在随时为你唱曲儿的铃声……

那时候,我们还有专门的手机铃声充值卡。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时候,我们会用MSN聊天,承载了我们一代人的记忆。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还有那时候才开始注册只有5位数字的QQ号码。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将QQ的的交流方式用手机代替,用2G的网络,聊QQ。曾经习惯了发的短信,也渐渐变少了。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如今,我们手机上的微信,承载了我们大多数的社交方式。随时随地聊天、视频,就像给彼此之间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只要你开口,对方就在那里。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时不时还会别致地来一段抖音视频展示一下别致的交流方式。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抹不去的记忆

从“见字如面”地通书信,到5位数电话到8位数电话的变化,从MSN、QQ到如今的微信、抖音,那些承载我们记忆的手机,带着我们抹不去的痕迹。

这些手机,许多人都能在找到一丝丝往日的痕迹。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些左手一个诺基亚、右手一个摩托罗拉的人,就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土豪吧。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还有我们熟悉的三星彩屏手机,承载起了我们青年时代的骄傲。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最早开始代替walkman的索爱w800c,这款音乐手机,是属于最早一批的音乐手机了吧。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时代在流逝,智能手机时代,在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里,我们的电话拜年少了,拜年短信也少了,新的沟通方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我们之间越来越近

新事物不断出现,旧事物也会慢慢地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旧不断在交替,留下了许多的回忆之际,带来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迹

智能手机渐渐替代了老式的手机,话费也有了大幅下调,千山万水也无法阻隔彼此之间的交流。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通讯方式将我们拉得越来越近,那些曾经和你写信和通电话的人,名字还在你的的手机里吧?

愿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