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数据喜人的呷哺呷哺这两年都做了什么?

前阵子刚刚发布年中报、经营数据喜人的呷哺呷哺(以下简称呷哺),在上周末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据最新消息称,有关部门责令涉事店铺停业整改。

20年,覆盖89座城市,如今的呷哺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近两年的升级尝试,给呷哺带来了什么?

前段时间,呷哺公布了年中报。

今年上半年,呷哺总收入为21.2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5.76亿元),同比增长35.1%(2017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4.8%),税前利润为2.89亿元,同比增长16.9%。同店销售额增长7.3%,与去年同期的增速持平。


经营数据喜人的呷哺呷哺这两年都做了什么?


过去6年,呷哺营收均保持10%以上同比增速,继去年上半年增速回升到高点(同比增长24.8%),今年又创新高。

呷哺方面认为主要得益于扩张新店。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新开48间呷哺餐厅及7间湊湊餐厅。截止2018年6月底,呷哺有780家呷哺餐厅,遍布中国14个省份的86个城市以及3个直辖市。湊湊餐厅有28家。

近两年,呷哺的年度开店计划均为每年100家新店(实际上更多),同时每年关闭门店约为25家,保持每年90家左右的门店增长。

由于呷哺集团大部分收入及餐厅盈利利润均来自呷哺餐厅,我们来看看呷哺餐厅的情况。

今年上半年,呷哺餐厅的净收入为19.0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3.9%(去年上半年净收入为15.39亿元)。顾客的人均消费由去年同期的47.2元增加至今年的52.2元。

可以说,除了新店,呷哺的业绩还得益于升级改造的2.0门店,提升了客单价。

从这个年中报里,我们能看到这个叱咤火锅行业近20年的“老大哥”身上有诸多前瞻性,它的每一步创新,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点。

主动“由快变慢”

通过升级让漏斗变大

这里简单说一些背景。

1998年,贺光启从台湾引进的“一人一锅”的快火锅,在北京一经推出便风靡全城。因为人均客单价比较低,它迅速以秋风扫落叶的姿势占领了大众火锅市场。但在2016年,呷哺18岁成人礼之际,贺光启宣布正式启动“呷哺+品牌升级计划”——颠覆快餐模式,转做休闲体验升级。

因为作为董事长的贺光启早就嗅到,消费需求已然发生了转变。人们对火锅的需求不再是低价吃饱,而是休闲、社交等多样体验。呷哺作为快餐品牌,不尽快调整势必受到极大冲击。

呷哺开始由快变慢,以休闲为主导元素。比如升级VI,logo去掉黑色框;增加散台,调低餐吧(从120cm降低到90cm),新增自助调味台;IT技术方面实现自动点餐、自动结账;升级食材,并引入茶饮。整体来说,淡化“快餐”烙印,往“轻正餐”方向转型,吸引有小型聚餐需求的顾客。


经营数据喜人的呷哺呷哺这两年都做了什么?

△升级前的呷哺门店



经营数据喜人的呷哺呷哺这两年都做了什么?

△升级后的呷哺门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