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習俗!穿衣停喪和請後家!膽小莫看!

中國人歷來把生死視為大事,關於喪葬,早早就有埋葬制度(習俗)和弔喪制度(習俗)。今天作者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停喪和請後家:老人病危時,子女及親屬儘量守在床前,能在他(她)嚥氣前沐浴,(其實就是用毛巾擦一下身子,有圖省事的就是擦臉)男的理下發,女的梳下頭,洗一下腳的,最好在他(她)嚥氣前以最快的速度穿好壽衣,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得記。如果趕不及,也要儘快更衣。不然等到人死後屍體會變硬,再換衣更難。壽衣包括單衣、夾衣、棉衣、棉袍,其件數用單數,不用雙數,忌用獸皮、毛料及灰色布料。舊社會,男穿宮綢袍褂,蹬黑幫白厚底靴,戴紅櫻帽;女上氅下裙,頭戴“包頭”或“鳳冠”,腳穿石青緞蛇盤兔鏽鞋。窮人多穿不起氅,但必須穿裙,有“娘們不穿裙,打不起旋風”之說。

喪葬習俗!穿衣停喪和請後家!膽小莫看!

在多數地方,老人臨終前,均要通知後代(舅家人)在場。一是聽聽老人臨終前有啥吩咐;二是看看老人的病況以及子孫對待老人如何,以便在安排後事時好作考慮。因為打發老人的深深淺淺,好好賴賴全由後代說了算。

如遇老人急病死亡,後代不在場,王金莊一帶第一次去叫,不說人已死去,只說老人病危讓舅家看看,只等舅家人來了,說明了情況,明白了死因,才能往門板上停放。如老人臨終時,閨女也沒在場,也和後代一樣,必須要首先通知的,所以有閨女是小後代之說。

老人臨終時如果後代在場,當場就可將老人穿著妥當,用麻皮綁住手腳,用細線繩串一塊銀錢,放進口中,稱噙口錢。再烙打狗餅子,按一歲一個烙好後裝進袖筒內用麻皮將袖口扎住。傳說人死後去天國的路,並不平坦,如遇惡狗,扔給它幾個好通過,路過螞蟻山時,撒下幾個,以便脫身。

喪葬習俗!穿衣停喪和請後家!膽小莫看!

整理妥當後,摘下屋門的門扇(過去都是有門塾的門,能取下來),將老人停在門扇上(所以活人不睡門板),頭按男左女右處停放,雙手交叉胸前用繩扎,麻繩纏腳,頭枕雞鳴元寶枕,身蓋綢緞被,用一塊布蒙了臉,用凳子支了停在主房內,叫停喪。

再就是所有屋門口,包括天地、家堂,趙家神位,全用約8寸見方白紙貼上,稱封門。大門口掛上挑頭紙,叫“紙谷多”。男的掛左邊,女的掛在右邊,一歲一條,有幾輩人剪幾截。主房地上鋪穀草。做這些事時不能哭,認為死者還正在氣絕之際,哭迷了路,死者的靈魂就無所歸宿;也有人認為淚水落在死者身上,會出現走屍、殭屍等不祥事故。一切安放停當後,全家男女老少才放悲聲,嚎啕大哭。從這時起,死者一家稱“喪家”。子孫及子孫媳婦們每人頭纏一塊白布,叫戴孝。父母一方死亡,戴單孝;雙親均亡戴雙孝,稱“來回孝”。用麻編一邊兩股一邊一股的辮子,叫麻套。兩股一端系在腰間,一股拖在地上叫披麻。父母一方死亡,戴單麻套;雙親均亡戴雙麻套。每人一根纏白紙條的桔杆,叫“哭喪棒”或“燒香棍子”。一般按長子守腳邊,長女守頭部,依次圍著死者守跪在穀草上哭,叫守欞。舊時,死者的親子孫,叔伯侄子孫都要戴孝,但孝服級別不一樣,叫五服。所有戴孝的稱孝子,孝子穿鞋,不掀鞋後跟!

喪葬習俗!穿衣停喪和請後家!膽小莫看!

家宅要請五帝錢進家門,可幫你鎮宅旺財,趨吉避凶

五帝錢,主要是指離我們最近的清王朝連續在位的五位帝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鑄造的圓形方孔銅錢。這期間,大清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都達到了本朝的頂峰,流通於此間的錢幣,便攜帶了這段時期的興盛之氣。因此,五帝錢受惠於此,也就兼具擋煞、避邪、旺財、祈福等風水學功效和意義。

銅錢從古至今都作為財富,幸運的象徵。銅幣的圓形代表著天,內部的四邊形代表著地,錢幣上刻的帝號表徵著人,一件物品中就積聚了天地人三才,是力量很深的風水物。尤其是國力強大時的銅幣,最吸引財神,在家居風水中最重要的功用之一就是旺財。

五帝錢的妙用非常多:五帝錢掛門上,門是流動的,氣口;掛車上,車動起來,是一個流動的氣口;帶身上,走起來,跑起來,人是一個氣口;放收銀臺保險櫃中,財物流動起來,是一個氣口;五帝錢在於氣口上,就可以擋住不正之氣,散發出正氣,改善整個氣場。

喪葬習俗!穿衣停喪和請後家!膽小莫看!

點擊下方藍字“開光五帝錢 汽車 家居 鎮宅旺財風水掛件”獲取吉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