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病蟲害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爲主,綜合防治」的方針

病蟲害

番茄灰黴病輕發生、番茄菌核病、黃瓜霜黴病為零星發生。草莓白粉病輕發生,個別棚室中等發生。粉蝨普遍輕發生,蚜蟲、蟎蟲零星發生到輕發生。但隨氣溫逐漸升高,蔬菜對肥水需要量加大,溫室小環境將有利於病蟲的發生與蔓延。因此,房山站建議蔬菜種植戶應抓住蔬菜發病初期或蟲口密度低的有利時機,做好防病治蟲工作,保證蔬菜的安全生產。

生理性病害:

(1)低溫障礙(白天溫度<20℃,夜間溫度<10℃)會形成空洞果,畸形果,落花落果,葉片黃化、乾枯、死亡。

發生凍害後可採用沃豐素加青枯立克進行防治。地溫(土壤溫度)低於18℃根停止吸收水份和養份,低於<15℃根組織破壞(變褐色)死亡。

(2)缺素症狀

A、蔬菜缺氮症狀:蔬菜缺氮時葉綠素含量減少,植株生長髮育不良,生長緩慢,從老葉開始失綠,漸漸發黃,並逐步向上發展直至整株作物失綠而變為黃綠色;植株矮小瘦弱,花蕾容易脫落,果實小而少,產量低,品質差。

B、蔬菜缺磷症狀:植株生長遲緩、矮小、直立、葉色暗綠色、莖細長,葉片較小,花蕾少。許多蔬菜作物,葉的背面呈現紅紫色。

C、蔬菜缺鉀症狀:植株生長髮育不健壯,株型細瘦,從老葉開始葉緣發黃,進而變褐色,沿葉脈處呈現斑點,組織腐爛或死亡。

D、蔬菜缺鈣症狀:植株矮小,生長緩慢,上部葉片(較幼小)呈現黃色,而下部葉片(成熟的老葉)仍保持綠色。

E、蔬菜缺鎂症狀:葉脈間明顯失綠,植株生長髮育不良。先從下部葉片開始表現失綠症狀。

F、蔬菜缺鐵症狀:植株矮小失綠變白,嚴重時葉片上出現壞死斑點,並逐漸枯死。莖、根生長受阻,根尖直徑增加,產生大量根毛等,或在根中積累一些有機酸。

G、蔬菜缺錳症狀:一般從上部葉片開始,葉片脈間褪淡逐漸呈黃化葉,並出現褐色斑點或灰色等雜色斑,葉脈仍保持綠色,這些症狀對光觀察較為明顯。

H、蔬菜缺硼症狀:導致莖、根生長點枯萎,花芽分化不良,頂芽和花蕾枯死,落花落果嚴重。

1、農業防治

(1)選用抗病良種

選擇適合當地生產的、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少施藥或不施藥,是防病、增產、經濟有效的方法。

(2)栽培管理措施

一是保護地蔬菜實行輪作倒茬,如瓜類的輪作不僅可明顯減輕病害,而且有良好的增產效果。

二是清潔田園,徹底清除病株殘體、病果和雜草,集中深埋銷燬,切斷傳播途徑。

三是採取地膜覆蓋,膜下灌水,降低溼度。

四是實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機肥,追加微生物菌劑奧農樂,改善土壤環境,減少土傳病害發生。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五是在棚室通風口設置細紗網,以防治白粉蝨、蚜蟲等害蟲的入侵。

2、生態防治

(1)清園。一茬蔬菜收穫後,很多病菌都在蔬菜殘枝上散落田間,進入土壤中,成為下茬蔬菜的汙染源。因此應在蔬菜生長後期加強病蟲害防治,直接減少病原菌基數,並且在每茬蔬菜收穫後,徹底清除殘枝落葉,對易感根系的病害還要清除殘根。青枯立克加大蒜油消毒灌根。

(2)深耕

深耕的目的是改善耕層的環境條件,破壞病菌的生存環境,一般要求每次收穫後深耕30—40釐米,撒2--4袋奧農樂,藉助自生條件,如低溫、紫外線等,殺死一部分病菌。

(3)消毒

在夏季蔬菜換茬間隙,深耕後灌足水,蓋上塑料薄膜進行高溫消毒,可使土表層10釐米處最高溫度達70℃,能夠殺死大量病菌,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控制方法。

(4)輪作

合理輪作不但能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能力,而且能使潛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經過一定的期限後大量減少或喪失侵染能力。蔬菜輪作有兩類:一是蔬菜與蔬菜間的輪作,要求根據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確定同類蔬菜種植的間隔時間;二是蔬菜與大田作物之間的輪作,如蔬菜與小麥、玉米輪作,效果更好。

(5)換土

對一些較為固定,品種選擇餘地小而且投資大、效益高的蔬菜設施栽培,如溫室,可採用去老土換新土的辦法控制土傳病害。換去耕層老土,用無毒表土補充。

防治措施

發芽期、幼苗期、蓮座期、結球期和休眠期。用藥最佳時機:在蓮座期前(即團棵期)用生物菌劑(如地力旺150-300倍)+青枯立克150-300倍衝施一次。蓮座期是大白菜營養生長階段最旺盛的時期,也是生長的關鍵時期。團棵期是根系迅速增加的時期,此時用藥藥液能被快速吸收,為蓮座期提供充足養分,補充足夠營養。生物菌劑能夠活化土壤,在土壤中可分泌大量黏液,促使了土壤的團聚化,增加了土壤肥力,土壤疏鬆透氣;青枯立克除殺菌外,能夠補充氨基酸、多糖類、多肽類、螯合態中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提前開啟植物的次生代謝,增強免疫力,同時還有修復傷口,減少菌源入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