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中秋节特稿」李军利散文:家乡的中秋节


「河曲中秋节特稿」李军利散文:家乡的中秋节

【河曲中秋节特稿】李军利散文:家乡的中秋节


河曲视窗网特稿:(李军利 ) 中秋节,精致的月饼装在精美的包装盒里置于商场柜台上,优雅而昂贵,让人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距离感。倒是儿时家乡那略显粗拙的月饼以及中秋节让我至今难忘。

中秋时节乡村正值农忙,但乡人们忙里偷闲也要过好中秋这个大节!月饼是中秋的主旋律,木质饼模是家家户户必有的家当,它由能工巧匠在一块木板上手工雕琢而成,圆形的模槽,槽底有精美的插图,“龙凤呈详”啦, “菊花盛开”啦,“双喜临门”等等,槽周是垂直的雕棱。中秋制作月饼,将准备好的面剂放进去,手掌用劲一按,再将饼模倒扣,一只成形的月饼便脱出饼模呈于案上,用毛刷上头遍清油,然后上锅烤,边烤边刷二遍三遍油,烤熟的月饼黄澄澄油津津看着就眼馋。

主妇们自制月饼,面粉为主料,辅料有鸡蛋、红糖、清油、少许碱面等,其重点与难点在于食材的配比,主辅配比适当,再将和好的面团饧到位,制作的月饼才香酥可口,其间还有做饼馅工序,幼时没有关注过这些细节,现在无法详细介绍。

中秋,面剂拿在主妇们手中,一些巧手主妇就不由心动,她们打破饼模的传统做法,徒手捏出许多花式月饼,秋叶形、星形,还有一只“大团圆”月饼在八月十五里占尽风光,“大团圆”足有粗磁大碗口那么大,圆圆的薄薄的,上有专用木梳压出的花纹------

各家饼模规格都差不多,通过饼模成形的月饼外形也都差不多,但色泽差异大,色泽优美一定是主辅料配比得当,口感也好。中秋的一只月饼充分体现了各家女主人的智慧。哪家主妇也不甘人后,一年一度中秋过下来,她们的手艺年年见长,一只上好的月饼拿在自家孩子手中,展现在村人眼下,那也是她们脸上的光彩!“生活可以清贫,但不可以粗糙”哪怕是几只月饼,她们也用尽心机,把一个中秋节过得趣味无穷。

中秋夜浩月当空,家乡人有“贡月”习俗,月饼为主贡品,那只“大团圆”就充当着主贡品,配以自家土地上收获来的小水果,丰丰盛盛地摆在一只长方形木盘中,在月下摆贡,让“月儿爷”尽情享用。

山里人视日月星辰为神明,对日月星辰敬畏有加,中秋“贡月”便有祈求神明降下福祉的意愿。“贡月”活动庄严而神圣,一种神秘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就是再迫不及待他们也会耐心等待。“贡月”完毕,贡品撤下来,一家人才围坐一起享受美食,享受中秋最美的时光!

如今,我自己家中还保存着一只从母亲那儿带来的饼模,尽管它从无用武之地,可我还是收藏着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