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

鄭端端

從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就堅信不疑,用67年的學術生涯成就了黨史研究領域的一棵“常青樹”;把“思考學術當成最好的止疼藥”,91歲依然抱病組織團隊申報課題,在學生攙扶下到會,全程主持研討;彌留之際,耄耋老人仍在病床上聽完9000多字的論文,拔掉氧氣管,一個字一個字地給出修改意見……東北師範大學原副校長鄭德榮,用一輩子的堅守書寫了“信仰的永恆”,他的事蹟傳遍大江南北,感動了無數人。

心在哪裡安放,人生價值的花朵就會在哪裡綻放。即使是在退休後,鄭德榮也沒有放鬆、休息的想法,認為“應當把有限的時間活得更有意義,一年當成幾年過”;他潛心研究黨史學術著作,不吃老本、超越自我,推出了一系列論文、論著;他常年在縣市間奔波,孜孜不倦地傳道授業解惑,認真宣講黨的理論。面對“有必要這麼拼嗎”的疑問,他回答:“我這個年紀,不可能再通過別的方式回報黨了,多寫一篇文章,就是多作一份貢獻。”這樸素的話語,凝聚了一名共產黨員對理想信念的篤定堅持,蘊含著對黨和人民事業的深厚情感,成為鄭德榮人生價值的註解。

大浪淘沙,堅守理想信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和壓力,一些黨員失去了信仰、丟掉了理想。比如,有的對共產主義理想心存懷疑,認為是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有的不信馬列信鬼神,沉迷於堪輿風水;有的政治立場不明,碰到重大問題態度曖昧、消極躲避,甚至故意模糊、存心投機;有的是非觀念淡薄、原則性不強,糊里糊塗當官,渾渾噩噩過活;有的唯利是圖,以權謀私;等等。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段重要論述把人的生命元素“鈣”引入政治生活領域,高度概括了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義,科學分析了信仰迷茫的嚴重危害,進一步強調了加強理想信念對於實現人生價值的巨大作用。每一名黨員都應該準確理解這段話的特殊含義,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立身的根本、做事的根基,人生方能行穩致遠,從而更加自覺地為實現黨的歷史使命而奮鬥。

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時空。歷經歲月的洗禮,共產黨人唯有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停泊在嘉興南湖的紅船,見證了歷史的滄桑鉅變。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參加了中共一大,然而,理想信念的不堅定,導致這三個人走上了叛變投敵的不歸路,身敗名裂,最終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大批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在他們中間,有“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有“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有“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為人民謀福祉”的楊善洲,有忍受著劇烈高原反應攀登珠峰、完成採樣的植物學家鍾揚,還有留下“不忘初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遺言,把忠誠書寫在信仰旗幟上的鄭德榮。他們的目光明澈、意志篤定,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堅定的理想信念中蘊含著改天換地的偉力。

革命先驅李大釗說:“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實踐反覆證明,對共產黨人來說,有無崇高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否堅定,決定著人生價值能否實現。特別是當代中國已經進入矛盾凸顯期、改革深水區,多元思想相互激盪,挑戰著主流的價值觀念;物質誘惑無處不在,衝擊著黨員幹部的自律防線,我們只有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用理想信念鑄就金剛不壞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英雄模範之所以能夠赴湯蹈火、捨生忘死,之所以能夠任勞任怨、鞠躬盡瘁,之所以能夠潔身自好、光明磊落,最根本的就是他們對理想信念有執著追求和堅守。”新時代,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向鄭德榮等優秀共產黨員學習,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永葆一顆赤子之心,沿著正確的航向揚起人生的風帆,駛向通達理想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