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总结——对虾养殖产量低之原因分析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难度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低,总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仅供参考。

1. 苗种质量差。

目前市场上南美白对虾苗种的供应鱼龙混杂,很大一部分亲虾都是“近亲”繁殖,周而复始,苗种品质越来越差,病害也越来越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误投病苗导致产量大减现象时有发生。其次育苗场管理水平低,技术不过关,导致种苗品质有好有差,而养殖户缺乏鉴别的能力。

2. 天气恶劣

我们常说水产养殖靠天吃饭,今年天气状况不断,连续的降雨,台风,“姗姗”,“潭美”,“百里嘉”,“山竹”各种台风不断,无疑给养殖户朋友一个重击,天气突变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养殖总结——对虾养殖产量低之原因分析

3. 放养密度过大。

有些养殖户,为了迫切的追求高产量,采取了多放苗的措施,加大放养密度,远远超过合理的放养密度,造成池塘密度过高,溶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4. 管理不当

苗,药,料,质量不同价格不同,相对来说还是在一定可控范围内的,但管理是花钱买不到的经验,养殖中管理不当也是对虾发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养殖技术缺乏,调水,喂料,防病不规范,不知道预防,一发病就慌了神开始病急乱投医,加剧病情恶化。

养殖总结——对虾养殖产量低之原因分析

以上就是我认为养殖南美白对虾产量低的几个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些原因做出操作和预防了。

1. 谨慎选苗

选苗是个技术活,苗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成功率以及养殖产量,选择经过相关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整体体格整齐,活力好的,具体的苗种选择建议我们在之前有专门的文章已经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关注V信公众号“养虾那些事”

2. 控制放养密度

根据当地水源、电力配备、池塘条件等具体的情况确定合适的放养密度,不能盲目的追求高产就加大放养密度,当地具体情况不允许就只会适得其反,例如一般土池放养密度在3万到6万一亩为比较适宜的放养密度。

3. 控制饲料投喂量

一般饲料要控制在1到1.5小时吃完为宜,养虾很多问题都是水环境恶化引起的,撒下去的饲料虾吃不完,在池塘中浸泡两个小时以后虾就很少会在食用这部分饲料了,进而留在池塘中时间久了发霉发臭,引起底部恶化,因此控制投喂量很重要,因及时观察,以便下次投喂时做增减量处理,一般增减量应不超过10%,另外在几个特殊时期要注意控料,例如转肝期,集中脱壳期,出现大风暴雨等天气突变时,以及水变时等。

养殖总结——对虾养殖产量低之原因分析

4. 加强溶解氧的管理。溶解氧无疑是养殖南美白对虾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溶解氧主要是靠水体水环境的稳定藻类以及增氧剂,增养制剂来获得。溶解氧的实质就是藻类问题,注意平时的肥水,培养良好的藻相,同时配合增氧机的使用,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白天不开,浮头早开;大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开机时间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确保及时增氧。

5. 做好预防工作。养殖重在预防,南美白对虾一旦发病就很难治疗,即使治好了也是损失严重,因此做好平时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出现少量的死亡,及时调水并找出致死原因,如果死亡量大,应及时止损,尽快出虾减少相对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