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原文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書中解釋為:智,自我之智。明,心靈之明。“知人者”,知於外;“自知者”,明於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明者,知己知人,內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於後天,來源於外部世界,是對錶面現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侷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於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簡單講就是你能瞭解知道別人,說明你有智慧。你能清楚地瞭解認識自己,說明你很高明。在現實中,我們通常說這種人很明智。

所謂知人,現代人理解為,清楚地瞭解身邊人或是目標人物的性格、脾氣、能力、喜好、習慣等等,並根據這些特點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採取正確的方法,達成預計的效果。所謂自知,就是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特點並能以此為依據來指導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現實中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教會人如何去了解別人,比如通過對方看待和處理事情方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甚至可以透過簡單的溝通推斷出一個人的成長經歷,家庭關係。還有就是運用行為心理學,通過觀察對方的行為和細小的動作去看一個人當下的心理狀況。總之想洞察別人的人很多,願意靜下心來好好的去認識、瞭解一下自己的人卻很少。

今天的心靈成長類培訓課程之所以對人的幫助巨大,很大的原因在於大多數人沒有認清自己,難以面對真實的自己。心靈成長的培訓正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幫到更多的人看到真實的自我,真實的需求,突破自我限制,開發出無限潛能,從而獲得不一樣的人生。每個人都應該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點,瞭解自己,學會調整自己,然後用心去關注、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昇華生命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