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古代皇帝采用儒家、法家、墨家一起治国,会不会比单独的儒家更好?

两朔


(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

实际上,很多人被古人的宣传给骗了,一直以为历代统治者是以儒学治国,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实的情况是,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是“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对外,统治阶级宣传儒家的那套做人准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给普通百姓或者读书人树立了很高的道德标杆,并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这是一种统一思想,肇始于西汉的大儒董仲舒,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就是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上上下下别搞什么文化多元化,就认儒学这一支,其余的都是旁门左道,可以学,但是无法入仕。

但是,儒学思想约束的有文化的读书人和粗通文墨的百姓,对于占据全社会95以上的文盲,你给他宣传儒学那一套有用吗?没用的,他们也不理解。那么朝廷统治这群文盲就要其他的手段——严刑峻法,这就是法家大力提倡的统治艺术。历朝历代,制定的刑法都是很残酷的,尤其是残酷的肉刑,让违法者断胳膊断腿是很正常的事情,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最典型的如凌迟,腰斩等。没有严刑峻法,就不能震慑百姓中的违法者和反叛者。

所以说,我国从汉代以后,都是儒家和法家共同治国的,只不过,一个明亮光鲜,一个是隐身幕后罢了。至于墨家,他们严格而言是科技工作者和苦行僧,墨子提出的人人平等和“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思想,统治阶级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墨家在战国时代,就属于社会边缘团体,不可能让他们参与国政。


作家王麟


谚语云: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一千,千姿百态。所以治国既不能单用儒家,也不能单用法家或墨家。

社会因人多而事多,因事多而充满着各种矛盾,所以治理国家的时候必须多家思想并用。

当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墨家思想为辅。儒家讲求人文关怀、爱己及人,而且客观肯定了社会是有等级的,而且肯定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世上有劳心者也有劳力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后世人看来,儒家好像在激化社会矛盾,其实不是的,孔孟夫子只是根据社会实情讲了社会关系:劳心者作为管理层,劳力者作为被管理层而真实存在于社会之上。可见儒家是正面思想的化身,治国应以儒家为主。

然后,再来看一下法家思想。法家讲求以严治国,同实讲求下对上绝对服从,这用在非常时期或非常人群身上,与儒家相比自然显得干脆利索了很多。纵观古代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仁者讲道德,与义者讲道理,与礼者讲法则,与恶者讲法治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事实证明坏人的思想是没有道德底线的,我们和他讲道理无疑是对牛谈琴根本没什么用。这时候以硬对恶便显得很有必要了!

接下来再讲一下墨家,墨家讲求博爱,同时也主张勤敛与非乐。博爱在能力允许下,便是社会大同,而勤敛同样适合中国人民的处事法则;非乐是节欲,怕人类玩物丧志。正如老子所讲:五色令人目眩,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一样不节欲,就会使人心发狂。所以墨家思想,只要不太过也是好的,像腓无胈,胫无毛就没必要了。

综上可见,百家各有所长,治国不可拘一端而忘其它,取彼之长,避比之短方为正道。


欧阳大拙


盛世用"儒",乱世用"法"。这是中国治乱循环的规律。

这个讲起来,其实很复杂,也没有人能够真正理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儒、法、道、墨及杂家"他从来就不是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那样,分门别类分得很清的。它就像一锅中药"十味、八味"煎成一锅汤,色黑或灰黑,五味杂陈,食物、营养物、药物及各种化学浸润物质和矿物混和在一起;有用的、无用的、有害的(毒副作用)、无害的、有效的和无效的夹杂在一起,你能分得清?断的明?你以为你是"神"还是"上帝"?

盛世用"儒家",其实他只是以"儒家"之名为主体,兼"道、法及各家"辅之,以维持自已固有统治和既得利益。否则,它就像"五代十国"或清末民国初的"军阀"混战那样,一遍混乱,民不聊生。

"儒家"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家"为中心建立起的"家国情怀"或"家国天下"试图达到"世界大同",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俗话说:儿大分家,树大分杈。分出去的家,就成为"新的家"新的家,它也需要发展和状大,而成为新发展中心。当他壮大时,就要扩张,从而打破旧的"统治秩序"取代旧的家。而旧的"家"又会衰退、腐朽、靡烂发臭而孕育变革的"因子"。这正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循环之根。

但,即使以"儒家"为主的盛世,也必以"道、法、墨"及杂家辅之。就是"胡罗卜十大棒"原则。"儒家"就是秩序、情感这个"胡罗卜"但只有情也是不可靠的,这就需要"法"即"王法"或"家法"这根"大棒";不仅仅如此,还须要"修身"即"学习知识和技能,驾奴人性的"奴人之术"以强状自身之功力,这正是"墨家"及其他杂家之技。

乱世用"法典",是不是就一点不讲"情"呢?当然也不是,在一个集团内部,同样需要"忠",需要"仁义理智信",否则如何带领一个团队去"征服天下"?秦始皇、李斯集团不讲情义,又如何统率秦军去一统六国?这是不可想像的。同样,没有自律、自我约束的"道家"和"强化锻炼使自已发展强壮的实力体现的"墨家"及各杂家之技,去征服自然、争夺天下,也是无法想像的。

故而,总结如下:"宽以待人"是儒家; "严于律已"是道家; "赏罚分明"是法家;"修身强已"是墨家。奉权大家,不要整日丫丫"儒家"的瞎嚷嚷。

现代社会是"民主与法制","民主"就是大家坐下来谈,制定出一个"社会契约",即"法制"大家让渡部分权利,接受管理,依法管理、依法行事、按科学规律和科学思维办事,才能共达"世界大同"这一人类最美好的"理想"。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


资料完善度低


“儒,古同“懦”,柔也,术士之称,是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服务于周朝贵族及其子弟的人。“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周朝的贵族是世袭统治者,儒术本为治世而用。

《周礼太宰》:“儒,以道得民”:道本意为思维框架、世界观、战略思维;道门为儒家分支。三皇立人道就是为了人类传承发展,造儒字的起因就是为统括人类求治的需要在其中。儒,人需。从字因说,所有为人类发展而出现的文字、思维、语言、学说传承统归于儒。”――《因果》(八)中华文明的解读

……哪有这么多如果!

你去研究一下孔子本人的话还有道教为什么是尊号为“至圣仙师”,孔子的话指的是圣人路。皇帝不是圣人,历代儒生也不是,大儒也不是。不是被哪朝皇帝尊崇就配称大儒的!你首先得弄清楚孔子举起大旗后,他老人家眼里的儒是什么意思,儒家的五常本意是什么,四维是做什么用的。在孔圣人之后号称儒家的子弟言实如何,弄清楚儒家本意你才能明白传承的是什么。

儒家求治,尊人皇以护国护民为本。《周礼》“儒,以道导民”。诸子百家出于儒家,只是另开分店而已。用平等心见!诸子只是各人心性不同、时代资源不同所以价值观有出入而已,求治心没有区别,眼界思维有区别。

至于历代皇帝要怎么用,那不是历代皇帝的事吗?怎么用也受历代皇帝的心性和思维层次个人能力的影响。

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我们只有当下。


节度使95


明清时期,是采用儒家、法家、墨家思想并存。导致明清与隋唐宋相比,社会没有进步,反而倒退。


先说儒家:

一、道德规范。亲亲之爱,即爱自己的亲人。见利思义。遵守公序良俗。

二、世界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人类万物和宇宙,源自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

三、中庸。以中为用,不走极端。我可以举出一万的中庸的实例,篇幅所限,只举三个:

1、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既不以德报怨,也不以怨报怨)

2、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3、既认识到欲望是万恶之源。又明白欲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既不提倡纵欲,又不灭欲。而是提倡节欲、适欲。

四、宪政。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标准约束君主。然后,再臣道的标准约束臣子。就是把君主和权力关进牢笼。今日谓之——宪政。

五、诛杀暴君'。

儒家认为,把人民当奴才的暴君,必须诛杀。孔子谓之汤武革命。孟子谓之汤武诛独夫。

六、法治。

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

再说法家的主张:


一、法治的头号死敌。

法律体现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罚。宁枉勿纵。夷族连坐。法家无疑死法治的头号死敌。

二、三纲理论。

韩非子有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韩非子谓之:主而诛臣,焉有过!

四、臣民是君主的狗奴才。

韩非子谓之:大臣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人民寡闻从令。

五、愚民。

商鞅谓之:民愚则易治。韩非谓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六、尚奸。

选拔重用奸恶之人。商鞅谓之: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

七、恶政。

商鞅有曰:国强民弱,国弱民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民强。

八、驭民六术。

商鞅——弱民、贫民、辱民、疲民、愚民、虐民。

九、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商鞅有曰:以奸治民,则民亲制。重刑轻赏,则民爱上。

最后再说墨家:


一、天人感应。

主要集中在《墨子-天志》。

二、灭人欲。

墨子认为欲望是万恶之源。主张扼杀人的一切精神需求和欲望。在《墨子》很多篇章中,都有体现:《节用》、《非乐》等等。

明清时期,是以80%的儒家+20%的墨家思想哄天下;以80%的法家+20%的儒家思想治天下。【可笼统的称,明清是以儒家思想哄天下,以法家思想治天下】

明清时期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统治,孕育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墨家存天志,灭人欲的思想,扼杀人性。明清时期就是儒、法、墨结合,才导致了社会的倒退,并导致近代的落后和屈辱。

真正用纯粹的儒家思想治国的,是北洋政府时期——一心一意搞宪政。思想自由,大师辈出。

中国若要文明进步,切不可搞外儒内法。必须用纯粹的100%的儒家思想治国。不但用儒家思想哄天下,更要用儒家思想治天下。

孔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今天,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实现了大同社会。

将来,必将世界大同。


杨朱学派


多家总比一家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皇帝只会选利于自己的一家或多家,皇帝也会反右派,除非人民有民主自由的定期普选权力,要争得选票,不会随便取消人民发表意见的权力。


解德麟


辛亥革命以后,恪守两千余载的封建专制土壤,岂能容忍民主?岂能宽宥共和?岂能放纵立宪?沪上随即诞生了旨在尊孔复礼的孔教会,全国也一时泛起兴复古、图复辟、谋帝制的污汤浊水。明眼人应当看出,背道逆行者,实乃这块污染深重的皇天后土积习难改,而兴风作浪之康有为,仍是一枚懵懂棋子。及至百年前的1918年刘海粟推行“模特儿”,被辱骂为“败坏风化”的笔墨“画妖”和艺术“孽徒”,更能说明所谓儒家教义,惨遭封建皇权专制的奸污蹂躏操弄,早已面目皆非。俺从来以为,儒家有两个立于不败的思维尤其珍贵,一曰时无不变,一曰变无不通。刘海粟深谙此道,于是无惧无畏“刀锯鼎镬,所不敢辞”!康有为则不明此理,所以只会提倡儒家的糟粕皮毛“三跪九叩”。俺愿诸君勤思考,毋须仇儒恁深恨儒恁切。当年刨掘孔坟,何其畅快乃尔,如今又当哪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尊孔并非重儒,工具使唤罢了。罢,罢,罢,心平气和回归仁义如何?


闻鲁生


中国很多朝代历来就不是独尊儒术,而是外儒内法,兼顾百家。凡独尊儒术的朝代都很快灭亡了,譬如明末崇祯皇帝轻信东林党一派清流,清谈误国,就是例证。


手机用户64148718763


其实世界很简单,就是要革旧更新,要不断地向前发展。如果统治者只会保持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原地不动,原地踏步。不管你用什么文化进行治国,其结果还是安于现状的落后面貌。只有统治者勇于打破原来腐旧的落伍现状。唯有勇于开拓创新,大踏步前进发展,才会有新生事业发展的建树。


一国之君7


中国5000多年的治国历史证明,中国历代统治者和政治家治国理政,大多主要使用德法并起来综合治理国家,从来没有单独使用道家、儒家或法家思想治国理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