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之际,王维用一首诗救了自己一命

唐诗和宋词就像是开在空谷里的幽兰,各自绽放着独特的芬芳,宋朝大文豪苏轼曾这样评价一个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能得到苏轼如此盛赞之人,就是被称为“诗佛”的唐朝著名诗人--王维

生死攸关之际,王维用一首诗救了自己一命

王维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他年少时便才华尽显,开元十九年(731),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可是他生不逢时,昔日繁华的大唐已经逐渐走向衰朽。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长安沦陷,王维被俘虏,安禄山由于惜才,没有杀王维,只把他拘于菩提寺中(菩提寺在洛阳城南龙门),并且授予他官职。

生死攸关之际,王维用一首诗救了自己一命

为了庆功,安禄山召集数百名梨园弟子在凝碧池大宴伪官,这些人刚遭受国破家亡之痛,心中有万分的悲苦,却不敢义形于色。等到音乐奏起,梨园旧人再也坚持不住,以至于大声痛哭起来。其中有一个名叫雷海清的乐工,索性将乐器丢到地上,西向恸哭,最后被当众支解示众。

当时,王维由于被关押,没有参与宴会,听到好友裴迪说起此事,不禁悲从中来,当即作五绝、七绝各一首。其中的这一首,在后来还救了王维一命。

《闻逆贼凝碧池作乐》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生死攸关之际,王维用一首诗救了自己一命

这首诗前三句描写了国破之哀,首句哀民生凋敝,宫室遭难,满目烟尘,第二句哀盛世不再,天子蒙难,百官流离,仓惶失主,王维忘不了那逝去的“盛唐气象”,那安宁富足的开元盛世。

但是盛世不会再来了,诗词里无不透露着他的感伤,第三句哀宫室之荒芜,唐朝宫中多植愧槐树,如今,人去楼空,玉阶蒙尘,秋风瑟瑟,百树凋零,一派冷冷清清的凄凉景象。

前三句都是写着不幸,第四句笔锋一转,说到这种不幸都是由于乱贼之“庆幸”,他们狂妄自得,宴饮庆祝,在人们的泪光和诅咒中寻欢作乐,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与哀痛。这首诗是动乱时代的实录,王维用此诗来倾诉自己哀其不幸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生死攸关之际,王维用一首诗救了自己一命

公元757年,经过两军的斗争,唐军收复长安,安禄山被杀,唐肃宗自凤翔回长安,按照律法,凡当时做过伪官的,都被处于死罪,而王维则因为这首《闻逆贼凝碧池作乐》的诗得到唐肃宗的嘉许,加上弟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官为兄赎罪,得到特别宽恕。由此可见此诗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政局变化无常,让死里逃生的王维是彻底厌倦了官场生活,便一心扑到佛教经典中,开始参禅悟理,吃斋念佛。

上元二年(761年)王维逝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