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虾农养殖看家绝招!

一,纤毛虫病的病原及流行情况

 纤毛虫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严重疾病之一,一旦暴发将直接影响对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纤毛虫属原生动物,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型虫、累枝虫等数种,隶属缘纤毛目,固着亚目。

揭秘!老虾农养殖看家绝招!

温度是纤毛虫类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不同温度下所生存的纤毛虫类型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三种。14~17℃存活的为初夏低温型,19~26℃及21~27℃为初秋中温型,29~30℃为盛夏高温型。因此整个生长期都有纤毛虫危害对虾。纤毛虫营固着生活,靠摄取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生活,适于在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中繁衍。在清新、无有机质的水中,纤毛虫则得不到充足营养,生长繁殖被抑制,继而死亡。对虾是纤毛虫类的主要宿主。纤毛虫吸附在对虾体表、鳃丝等部位,如果对虾身体健壮,能正常脱壳,则寄生的纤毛虫亦随之脱掉,于对虾无影响。因此在温度适宜,池中有机营养物质丰富且又有宿主存在时,纤毛虫以有性和无性方式大量繁殖。特别在大风、暴雨过后,池底剩余有机质被翻起,这时即是纤毛虫生长繁殖的最佳时期。

二,纤毛虫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体表粘液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和聚缩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污物、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对虾周身被有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质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进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

揭秘!老虾农养殖看家绝招!

对虾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妨碍摄食、蜕皮,影响生长。病虾在早晨浮于水面,反应迟钝,不摄食,不蜕壳,生长受阻。纤毛虫病主要危害对虾的呼吸系统,如在鳃上大量附生,在低溶氧的情况下更容易大批窒息死亡。

如何判断纤毛虫在对虾身体上寄生?

1、水质:水质浑浊、透明度及水色给人感觉矇矇眬眬不清爽,调水、肥水不爽不起,可怀疑对虾有可能寄生纤毛虫;或水“寡”藻类单一的水体也易起纤毛虫;

2、对虾一段时间不能加料,虾体粗糙,起料台快离水时侧看甲壳有荧光,脚黄、鳃黄,则有可能起纤毛虫,尽快镜检以确定。

3、吃料正常蜕壳期间出现零星偷死,一般凌晨发现偷死,下午没有,两三天后偷死情况消失,在可能是纤毛虫寄生少量虾导致对虾蜕壳不遂。

4、镜检:怀疑对虾寄生纤毛虫取样镜检时应注意:多取几次样,一次取样时,多捉几条不同体质的虾。

三,防控建议.

1,在对虾养殖的过程当中,纤毛虫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养殖水质与底质的恶化。随着养殖过程的深入,池中的有机碎屑增多,池底也逐渐的沉积虾的粪便及残余饵料,所以要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促进底层的有机杂质、残饵、粪便的分解,提高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破坏纤毛虫的生长、繁殖环境。

2,可以定期适应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促进养殖水体有机物的分解,减少纤毛虫爆发的概率。

3,混养摄食池底有机质的鱼类,如罗非鱼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