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人到中年为什么做事要沉稳,读完忤合篇就懂了

忤合是《鬼谷子》关于对立与顺合的一种方法。相背为忤,相向为合。世界上“趋合”与“背反”是普遍存在的,运用到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也应用不同的方法。到底是该用“趋合”还是“背反”,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和运用。如果能够深刻地了解和灵活地使用忤合这种方法,你就能极好地立足社会,进退自如。

【鬼谷子忤合篇原文】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鬼谷子智谋:人到中年为什么做事要沉稳,读完忤合篇就懂了

【鬼谷子忤合篇译文】

凡是要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都要施以与理相合的计谋。变化转移,像环一样连接无缝隙,各有其变化态势。事物背反趋势可以互相探求,根据每一件具体事做出处理。因此圣人生活在世间,树立身份治理世事,施行教化扩大声望显示名声,一定会根据事物变化的关键,观察合适的时机,根据国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预先察知、凋整而使计谋随之转化。

鬼谷子智谋:人到中年为什么做事要沉稳,读完忤合篇就懂了

【事例】苏秦设计

苏秦和张仪同是鬼谷先生的学生,又一起辞师下山。苏秦游说燕赵,得到重用,这时正做赵国宰相,得意得很。可是秦国伐魏得手后,继续向赵边境进兵,大有乘胜攻赵之势。苏秦于是心生一计,想要他的同学张仪去秦国,制止秦兵冒险东进,但是如若明请张仪,也许张仪仅只依附他得一官半职就罢了,就达不到目的,于是就运用了反忤之计。

鬼谷子智谋:人到中年为什么做事要沉稳,读完忤合篇就懂了

苏秦派一位门人贾舍人悄悄将张仪接到邯郸之后,让张仪自去相府。可是张仪到了相府,门人却不让他进去,张仪心想必是门人不知我与苏秦关系,故第二天,张仪拿了自己名帖再次去相府拜见,可是门人看了看名帖,不愿替他通报。张仪心中不免生气,这么一连几天,都不让见,到了第五天,门人才将张仪名帖送进去,过了一会儿,里面却传话说宰相公务繁忙,改日再见。张仪第六天再去,仍未见到苏秦,心中不免动怒。

鬼谷子智谋:人到中年为什么做事要沉稳,读完忤合篇就懂了

过了几天,张仪准备到相府去辞行,苏秦却传话说,明日有空,可以来见。第二天,张仪穿戴整齐,一大清早就来到相府等候。等了好半天,才被领着从侧门进入相府,苏秦正在堂上,张仪待要上前,却被相府手下人制止,要他等候。可是苏秦接见了一批又一批客人,只是不召见他。张仪站得腰酸腿软,才听见苏秦在堂上问道:“客人在哪里?”张仪气得不行,仍拱手执礼上前相会,可苏秦端坐不动不予还礼,只是说,饭后再谈吧。张仪和苏秦各自坐到案前,只见苏秦案上山珍海味,自己桌上却粗茶淡饭,张仪忍气咽了几口饭菜。

待苏秦吃完,传张仪来说话,张仪忍不住大骂苏秦说,想当初你我同学,情同手足,如今我前来拜会,你先是借故不见,继以冷漠相待。想不到你才发达,就如此势利。苏秦却不恼不怒,缓缓说道:“我曾说过张兄才胜于我,不想今日你却是志大才疏。要我荐一个人岂不容易,可是只怕您难有作为,给我丢脸。你不要怪我。”

鬼谷子智谋:人到中年为什么做事要沉稳,读完忤合篇就懂了

张仪大骂:“大丈夫岂要人荐,我自有本事。”苏秦说:“那好,我就赐些黄金给你,请自便吧。”

张仪拂袖而去,回到旅店,满心恼怒。正好,他在路上又碰见贾舍人,遂满心倾诉自己的委曲。贾舍人即说,我正要到秦国去,你不妨坐我的马车一起去秦谋个职位。张仪遂与贾舍人一路同行,一路上贾舍人对张仪关怀备至,拿出许多金帛供他使用,到了秦国,又多以金帛珠宝贿赂秦王左右。

张仪在贾舍人的帮助下,凭其智慧谋略,终于得到秦王重用,封为客卿。过了些时,贾舍人借故要回国,来向张仪辞行。张仪对资助自己的恩人满怀感激,深情言谢。

鬼谷子智谋:人到中年为什么做事要沉稳,读完忤合篇就懂了

可是贾舍人却说,先生不要谢我,您应该谢苏秦先生。张仪大为惊愕,贾舍人于是说:“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故意安排的。苏秦先生感到掌握秦朝权柄的人,非君莫属,他希望你握权之后,能阻止秦国进攻赵国。”张仪满面羞愧地说:“我竟错怪了苏秦的提携之恩了。再说,我陷入苏秦计谋中竟不能知,自愧弗如。苏秦既为赵国宰相,我怎么能让秦国去进攻赵国呢?”

之后,张仪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力劝秦王不要伐赵。苏秦利用反忤之计,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