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一字千金?伪满洲有个大汉奸,五个字要价一万

战国时期,吕不韦门人编写了一部著作《吕氏春秋》。当时张贴出去后,他很自信,豪言有谁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一千金。这也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一来说明文章价值极高,后来演变成书法作品的珍贵。

什么叫一字千金?伪满洲有个大汉奸,五个字要价一万

那么问题来了,你见过一个字要价两千两银子的人吗?听起来不可思议,又不是比特币,哪能这么值钱?可清末民初时候,有一个人就是这么自信,此人名叫郑孝胥。

历史上,郑孝胥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官宦之家。家里头既出官又出才子,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郑孝胥也是文采了得。其诗文清苍幽峭,深为当时同光体的倡导者所推崇。同时,郑孝胥也是这一诗派的一员大将。

诗文名头是不小,可在旁人看来,从同治到光绪年间,同光体的出色诗人也不少,不差他郑孝胥一个。真正让大家对郑孝胥竖大拇指的,则是他的书法功夫。

总的来说,郑孝胥擅长楷书和隶书。一开始学颜真卿、欧阳询和苏轼,后来又学魏碑,郑孝胥形成了清刚、遒劲、凝炼的风格。用抽象的字词描绘书法,一般不大形象。郑孝胥的书法到底怎么个厉害法?我们看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什么叫一字千金?伪满洲有个大汉奸,五个字要价一万

简单地说,他的字很有个性,尤其是捺笔。成一弯曲笔,酷似冰球运动员手中的冰球棒。有人甚至说郑孝胥的字改善了几大书法家的不足。对此,郑孝胥也是很自信。

清朝灭亡后,有一段时间郑孝胥在上海,手头拮据。他在书房外头贴了一张条子:亲友求书,概照润例。有人请他写个书签,他推销似的说:你不如多写一些,我今天可以当场交卷。1915年刊印的初版《辞源》的书名辞源两个字,郑孝胥就收润笔费白银五百两。

不仅私人找郑孝胥买字,一些机构也爱找他。交通银行这四个大字就是郑孝胥给写的,要价四千两白银。一次为商务印书馆题写馆名,就这五个字,郑孝胥要价一个字两千两。原本已经写好了,可是在交稿的时候,商务印书馆要求加个落款:民国某某年。郑孝胥很生气,当场一把火把书稿烧了,一万两白银就这样没了。

人常说字如其人,一个人的秉性通常可以从字迹上反映出来,可郑孝胥是个例外。他虽然字写得好,却为了个人名利,不惜做汉奸。

在光绪八年的时候,郑孝胥考中了举人。此后在官场上颇为春风得意,做过边防大臣,也做过几个地方的按察使、布政使。后来在维新变法的时候,郑孝胥也出过力。虽然后来清朝灭亡了,可是郑孝胥却不甘寂寞。

什么叫一字千金?伪满洲有个大汉奸,五个字要价一万

1923年的时候,郑孝胥就做了溥仪的老师,没成想一年后就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后来伪满洲国成立的时候,郑孝胥就出任伪职,担任了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和日本关东军打得热乎。

日本人何以相中了郑孝胥呢?原来,早些年的时候,郑孝胥曾做过清政府的驻日领事,还在总理衙门干过几年,有些外交才能。重要的是,为了个人利益,郑孝胥什么都肯干。

九一八事变后,郑孝胥就和土肥原贤二达成协议,以在“东北建立帝国”为前提,诱使溥仪来到东北。后来溥仪放不下“皇帝”的架子,不愿屈就“满蒙共和国总统”,还是郑孝胥拍胸脯搞定了溥仪。

在溥仪面前,郑孝胥也是信心满满的样子。当年给溥仪讲《资治通鉴》的时候,郑孝胥就“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将来帝国的版图,将超越康熙皇帝的规模,京城有三座吗,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南京,一座在帕米尔高原……

什么叫一字千金?伪满洲有个大汉奸,五个字要价一万

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在清朝做官的时候,对于富国强兵,郑孝胥也有自己的“高明”见解:这个很简单,两个字借款。我们借了外国人的钱,外国人穷了,我们便富了。。

为了个人利益,郑孝胥不惜做汉奸,只是最后闹了个晚节不保也没能风光多长时间。后来因为不受日本人待见,郑孝胥被免了职,最后也死得不明不白,只留下了自己一些书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