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从2016年年底蔓延开的文化类节目热,至今依然是各大卫视的宠儿。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文化类节目得以遍地开花,形态万千,成为卫视平台深化主流媒体责任、推动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首选。

从最初的爆款频出,到逐渐形成常态化,文化类节目也不可免俗地迎来了创新难题。有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类节目的数量超过了50档,爆款却屈指可数。怎么在固有的文化节目形态中实现突围,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先锋卫视,早就通过2011年的《年代秀》和2017年的《一路书香》等文化类节目凸显了文化强基因的深圳卫视的做法是,在文化创新上从不落后,也绝不跟风。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9月14日,深圳卫视大型原创文博推理秀《诗意中国》迎来首播。这是一档以名字定义节目气质的文化节目,聚焦古人“诗意”的生活方式与生存哲学,通过“知识问答”、“经典复刻”、“文艺推理”等形式进行综艺呈现。

而为了由内而外地强化气质、体现“诗意”,同时怀揣对中华千年文化的敬畏之心、还原历史,节目从舞美到服化道,从专家顾问团到制作团队,再到演绎经典复刻的专业演员,《诗意中国》都以顶级班底进行了“全副武装”。

顶尖舞美视觉大师坐镇

以写意手法呈现中国风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生杜鹃。”国乐大师方锦龙一边弹奏古瑟,一边吟诵李商隐的《锦瑟》,此时在大屏幕、LED等舞美的调动下,花瓣飞舞,氛围唯美,首期节目序幕拉开,“诗意”这一相对空灵的概念也就此落地,从抽象达到具象,给观众营造出沉浸感。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据《诗意中国》总制片人张艺介绍,在节目策划初期,关于舞台的设想就已经开始在心中酝酿了,“由于《诗意中国》可以做的内容囊括中国人所独有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气质,亭台楼榭、梅兰竹菊、诗词成语、历史瞬间都是节目将会呈现的元素,画面非常丰富,所以采取了写意的手法,而且与舞美视觉大师唐焱迅速达成了共识,通过舞美以及现场的LED屏幕来展现中国风,达到千变万化、风格各异的视觉效果。”

曾参与过多档节目与大型活动舞美设计的唐焱,是国内公认的顶尖舞美设计师。此次参与到《诗意中国》中来,唐焱也为节目量身打造了颇具“诗意”的舞美视觉:大量的LED屏幕设计和镜面效果设计,达到了“镜中月、水中花”的诗意效果,使得舞美展现出通透感以及空间深邃感。比如主屏幕的设计,参考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窗棂,而且每一个“小窗户”还可以独立旋转;而现场六个嘉宾的半圆主持台,是一个展开的宣纸的造型,表面用上好的宣纸进行装饰,将中国风展现得舒服且自然。

织绣研究第一人坐镇把关

服化道下足功夫堪称良心制作

除舞美之外,《诗意中国》节目中精心复刻的服化道尽显专业之美和细节之美,如第一期节目中方锦龙的五弦琵琶、古乐器龢等乐器展示,以及后续节目中将出现的饮食类文学作品中冰心杯、引泉入灶的原景呈现,甚至是诗意团及诗意探寻者的造型设计,处处彰显了制作团队打磨精品节目背后的匠心独运。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诗意主理人赵普

面对一些冷僻的道具需求,譬如战国时期的桌椅、酒杯器皿等,甚至有时候需要一匹真正的马驹、一叶扁舟、一只仙鹤,节目组也是掘地三尺,从北京、上海、横店、广州等全国范围搜寻,只为了最真实的实现场景复刻,重现古人的诗意生活。

而在服装上面,《诗意中国》也堪称良心。根据朝代、季节、人物性格,复刻演员的衣服、裤子、妆容甚至假发的使用,金银细软的配搭,栏目组都翻阅了古籍、专业书刊、历史图片,保证符合史实,并在节目的执行阶段,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高级工程师、中国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王亚蓉老师作为服装顾问,把关现场演绎相关的服饰朝代及形制。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宁博物馆馆长郦波

《诗意中国》制片人陈磊透露,“大体量的棚内节目,从品相上来说,能做到80分,90分以上的节目寥寥无几,关键就在于细节的打磨。”所以,小到演员的衣领形制、道具的花纹朝代等服化道细节,节目组都会一一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核实。

此外,为了高度还原诗意历史场景,节目组还请到了多达15位国家大剧院的职业演员演出,并邀请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老师出任演绎指导,把关现场演员的演出状态及相关礼仪,旨在用最专业的演绎,打造一场穿越时空、古今对话的文化盛宴。

打造诗意专家顾问团

用诗词国乐礼仪的造诣浇灌节目

作为一档严谨的文化节目,从前期策划开始,《诗意中国》就邀请了一批相关领域的专家为节目“把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新华社领衔编辑

陈小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冷眼看电视创始人杨智帆等,对节目方案的创新、节目文化气质的提升等方面,从不同维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为节目的研发开拓了思维。其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就表示:“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这个角度来说诗意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而清东陵博物馆副馆长、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寅则建议《诗意中国》“要牵手大众,走向大众,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要植根于泥土,植根于大众,同时应在雅俗共赏中传播文化,传承文化”。正是前期带着诚意做足准备功夫,令《诗意中国》还未开拍,就已经处于高起点,同时怀揣专家顾问团的“锦囊妙计”,也令节目在专业性、严谨度上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国乐大师方锦龙

怀揣诗意专家顾问团的“灵丹妙计”,节目在录制过程中也极力保持专业性,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博物馆馆长郦波,国乐大师方锦龙,《甄嬛传》礼仪指导、温太医扮演者张晓龙等专家名人,以他们在诗词、国乐、礼仪等领域的专业造诣,让节目的诗意落地、升华并经得住推敲考证。

“乐就是药,药是疗身,音乐是疗心。现在太多人有浮躁之心,太急功近利,造成现代社会很多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所以我觉得现在太需要治愈,《诗意中国》的出现,让国人回归心灵、回归大自然、回归到‘天地人’,是非常重要和难得的。”国乐大师方锦龙如是说。

深圳卫视两大王牌团队强强携手

用“烟火气”的电视语言打通古今时代沟壑

《诗意中国》由深圳卫视两大王牌团队强强携手打造,张艺团队拥有三季《极速前进》的户外真人秀节目经验,擅长塑造人物,拥有很强的镜头语言表达能力。陈磊团队则有六年《年代秀》的棚内综艺制作经验,对细节的追求近乎苛刻。这次两个团队将彼此的先进经验和各自优势都带进节目中互相磨合,在节目环节的比重、嘉宾现场类真人秀表现上充分沟通,希望能够打造出一档文化精品节目。

《诗意中国》总制片人张艺透露:“我们想要传达的诗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Feel,是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自信和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不想让节目是文化知识的灌输式填压,希望能做到寓教于乐。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甄嬛传》礼仪指导张晓龙

首期节目中,诗意主理人赵普、深圳卫视知性女主播庞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组成的“诗意团”,和国乐大师方锦龙、《甄嬛传》礼仪指导及温太医饰演者张晓龙、《如懿传》白蕊姬饰演者何泓姗互相出题,并层层展开抽丝剥茧的烧脑推理,将唐玄宗、杨玉环在沉香亭宴饮,李白赠诗《清平调》的历史盛景还原出来,并以原景复刻的形式重现在观众面前。通过这种以今溯古的方式,去发现传承千百年来可以流传于中国人生活中的诗意元素。

对于创新融入烧脑推理形式,《诗意中国》制片人陈磊坦言:“大家一听文化节目,总会担心曲高和寡,所以如何找到有‘烟火气’的电视语言,打通古今的时代沟壑,是节目研发时我们进行反复推敲的。最终我们选定了由嘉宾对诗意生活的切身感悟出题,再通过专业演员的场景式演绎,来还原推理一场古代的诗意盛景,让观众可以生动的感受到专属于中国人的诗意生活画卷。”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如懿传》白蕊姬饰演者何泓姗

在精细打磨内容的基础上,张艺团队和陈磊团队采用了更能吸引年轻人的“推理”形式来串联整期内容,通过嘉宾间五轮线索博弈、烧脑推理来争夺进入诗意盛景的入场权。这不仅打通了古今的时代沟壑,也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依靠宣传说教和填压式教学的壁垒,从而带动观众尤其事年轻人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两年文化节目呈爆发式增长,各平台都在试水文化类综艺节目,但是文化类节目现阶段面临的一大困境,就是赢了口碑和社会影响力,但收视效果却远远无法与娱乐类综艺节目相比。寄希望于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引领意识,电视人的创新思维和匠心精神,能够多多带来像《诗意中国》一样有营养 、有颜值、有气质的文化大餐。

畅享云电视都在用,你用了吗?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行业」文化类节目背后需要多少专家团队加持?解读《诗意中国》的“细节密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