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食安全評價(2018-2028)(二)

李鈺 韓一軍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


概述(二)

從2018年到2028年,預計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均收入都會增加。

近年經濟增長的速度要比21世紀初慢,但隨著油價和礦產價格的降低,經濟開始再次增長,亞洲國內生產總值繼續擴大。在亞洲,強勁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特別是印度和東南亞)加上人口增長率下降導致人均收入持續改善。儘管預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有所改善,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快速增長意味著其人均收入增長速度是所有地區中最慢的。

預計國際糧食價格在預測期間內將保持實際低水平。然而,預計油價將在預測期間結束時上漲,並且由於全球需求增加,預計糧食產量將增加(美國農業部,至2027年的農業預測)。在一些市場中,世界和國內食品價格通過貿易進行整合。在其他情況下,重大的貿易壁壘可能導致國內糧食價格獨立於世界價格上漲;一些農產品交易量很低(例如木薯)。

即使世界價格下跌,匯率波動和通貨膨脹也可能導致國內價格上漲。國際貿易商品的價格因國家而異,因為它們被轉換成當地貨幣,因此取決於實際匯率。預計未來十年美元將會走弱,本研究中的許多貨幣相對於美元開始升值。這逆轉了之前的趨勢,美元走強部分抵消了食品價格下跌帶來的潛在收益。隨著各國貨幣的增強,他們將更有能力購買進口食品(和其他商品)。

糧食需求的增長以及對飼料和其他用途的糧食需求將通過國內生產和進口來滿足(表1)。預計飼料糧需求增長將快於糧食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消費更多的肉類、乳製品和農產品,飲食變得更加多樣化;飼料糧需求也在增加。隨著飲食的多樣化,人們從穀物中攝取的卡路里較少,人均糧食需求趨於穩定。這種趨勢在南亞和東南亞最為明顯。由於穀物是最貧困消費者的主食,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大多數國家的熱量消耗水平的提高,到2028年,穀物的總需求量每年增加2.4%。

從2018年到2028年,預計76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將每年增長1.9%。在大多數地區,預計產量增加將來自產量的提高,因為幾乎沒有額外的土地投入生產,而且糧食的世界價格低,不利於擴張。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預計糧食產量增長速度將高於76個國家的平均水平。糧食生產投入和產量開始時非常低,留有改進空間,預計耕地面積擴大也有助於提高產量。

在76個國家的預測期間內,糧食生產與需求之間的缺口有所增大。從歷史上看,商業進口增長超過了產量(Tandon等,2017)。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和北非地區的糧食供給佔糧食總供給量的一半以上,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對小麥和大米的需求開始增長,超過當地供應。

國際糧食安全評價(2018-2028)(二)

USDA

*本文翻譯自美國農業部報告《International Food Security Assessment,2018-2028》,不代表本文作者及本頭條號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