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锭银子店小二点头哈腰笑送客人

我们在观看水浒传的时候,能经常看见一个熟悉的场景,一位梁山好汉吃过饭,走的时候扔下一锭银子,直接的说:‘店小二,多余的作为赏钱。’而店小二双手接过了银子,嬉皮笑脸的说‘谢谢大侠。’过程很简短,但是很让人疑问,这一块碎银子能值多少钱,怎么知道这一顿饭钱值这一块银子吗?

为何古代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锭银子店小二点头哈腰笑送客人

然而,银子和金子再古代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一般平民百姓消费很少用到整块的元宝。简单的吃饭、买东西都是用小钱,而真正使用碎银子的时候,也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那样,随便掂量一下,或者用牙齿咬一下,看看是不是正宗的元宝。其实在古代能收银子的店铺,一般都是有些好的客栈,他们都有专门的工具和方法去称银子的重量。

为何古代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锭银子店小二点头哈腰笑送客人

以前在古时候,一两银子是很值钱的,每个朝代的货币价值不同,大概来说银子能兑换非常多的铜板。普通的一锭银子是多少呢,最大的是50两,最低的也有5两、10两。

为何古代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锭银子店小二点头哈腰笑送客人

普通老百姓吃一顿饭最多呢也就是90个铜板,假如要用一个10两的银元去结账,店家找回9000多的铜钱,估计要骑着马匹来背回家了。因此,出门游玩的人,为了省去背铜板的累赘,也为了消费方便,就会携带散碎的银子。一顿饭能要多少钱,所以只要是用碎银子买单的人,店小二一般都不会去算的,面对这样的任性的顾客,店家欢笑还来不及,肯定不会去阻拦了。

银子和金子在古代的流通还是较好的,既能用银宝流通,还能用碎银子去交易。而碎银子到了钱庄的手里,相当于现代的银行印刷钱币厂。为了便于存储,还会将这些银子重新的去造成新的元宝,于是,钱庄也能把银元宝碎成碎银子。古人也会把大元宝熔化成液态银水,之后倒入到特制的模子中,等银水完全冷却,也就成了散碎的银子。

为何古代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锭银子店小二点头哈腰笑送客人

另外呢,在古代的货币流通中,银子的成色是不一样的。银子作为代表造型。电视里出现的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由相关部门去检验元宝的真假。

为何古代侠客吃完酒肉就走?留下一锭银子店小二点头哈腰笑送客人


一般百姓家中,一般不会有完整的一锭银子,一般只有些散碎的银子。即便是些散碎银子在当时的社会中价值很高,一般百姓家里有红白喜事才会用到银子。平时的一般消费,也就花些小钱就够了。因此,古人真正在收碎银子的时候,会很认真的用工具来量,而不是简单的去用手掂量。讲到这里,就会联想到我国晚清时候赔出去的大把黄金白银。数以亿计的白银,从中国流向了国外,这些银两的外流,使中国的经济倒退,让侵略者强盗塞满了腰包,实在令人憎恨。因此,我们年轻一代人要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为祖国建设做点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