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中藥叫急性子,京山人靠他致富!

“現在正是急性子晾曬、初加工的季節,我們現在已經晾曬了近一噸的急性子,莖稈頭上掛著的種子最值錢,曬乾加工後至少能賣到二三十萬元。”

7月16日一大早,曹武鎮花臺山村村民晏利軍就在中藥材種植基地忙活開了,黝黑的臉龐上露著微笑。

“你要20元?我只能給你18元。”

來自周邊縣市的買家陳先生正在攤位前討價還價,他拿起攤位上的急性子聞了聞說:“成熟好的急性子曬乾後,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具有破血消積、軟堅散結的功效,花臺山村種植的急性子質量很高,我已經來收購了五六次。”與其他村不同,花臺山村少有平整的耕地,村民只能靠山吃飯。在這大片山地上,村民曾經種植過玉米、小麥、紅薯、花生等,但由於土地貧瘠,也沒有灌溉條件,風調雨順的年景,一畝地一年的收成也不到1000元,要是遇上乾旱基本上就要絕收。

“要想脫貧致富,光靠這些傳統農業可不行,得尋找新的出路。”村支部書記劉繼先說。以“三鄉工程”為契機,他引回能人石餘中返鄉,對中藥材種植條件進行實地考察,並對土質、光照、水源等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分析,最後決定通過“村民+合作社”的方式種植急性子、丹參、蒲公英、桔梗這四種中藥材。為了調動村民的種植熱情,石餘中積極與湖北聚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對接,通過企業與村裡簽訂藥材收購協議的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同時該公司還定期派專家到村入戶,為村民進行種植技術指導,引導村民科學化、標準化種植。

“我以前在外打工摔傷過,幹不了重體力活,家裡2口人的生活重擔全落在我兒子肩上,播種急性子不需要太複雜的技術,也不需要太多的體力,現在我也有能力在生活上自給自足了。”不錯的銷路帶來可觀的收入,讓貧困戶唐小平信心倍增。他今年打算將家裡的2畝山坡地全部種上急性子,農閒的時候再到合作社務工,多掙一份工錢。

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希望,在花臺山村中藥材的山坡上正生根發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