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草鞋,最早始于夏朝,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也时兴穿草鞋。东汉以后,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大多脚着草鞋进行劳作,草鞋一时间成了劳动人民的专利。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于都当年也是草鞋流行圣地,轰动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而那时候红军们就是穿着草鞋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了长征的第一步。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在六七十年代草鞋在乡下最为流行,那时候穿一双布鞋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老老少少们大多都穿着草鞋。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生活所迫,走上讨生活之路

钟师傅生于1951年,那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富裕。11岁时,只接受了三年教育便开始进入社会打拼,随着父亲一起养家糊口。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钟师傅告诉我们,在他小时候,不仅要做地里的农活,还学习了编制草鞋、烧菜做饭,现在每逢周围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时,厨房中必定少不了钟师傅忙碌的身影。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过去除了平时跟着父亲忙活自家田地,空闲之余钟师傅还会去做些小工填补家用;在午饭后休息时,或者晚上、雨天不用劳作时,钟师傅便在家编制草鞋,那时候,一双草鞋只卖七八毛。

编制草鞋,选材料最关键

草鞋的编织材料主要是龙须草、稻草、麦秸和麻等等。现在编制草鞋的材料现在也比较少,屋外散落着钟师傅老伴种植的麻。平常编制草鞋所用的材料都是钟师傅仔细挑选的。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虽说大部分草鞋是稻草做的,但其工艺也颇有讲究,先要将挑选出来的稻草用铁耙去除稻草叶,然后用重5-6斤的圆柱形带柄木锤反复锤打将其砸软,其间还要喷水和翻转,直至稻草质地变得柔软坚韧。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繁复,但饱含乡情的编制方法

编了一辈子草鞋,从搓草绳、搭鞋筋到草鞋底,一个多小时,一双草鞋就能编织完工。

打一双草鞋出来,需要进行一捻麻绳、二编鞋底、三织帮尾三道工序,而细化下来,则有搓绳、套被绳、打鼻、编草等八个步骤。其中,花费时间较多的是编鞋底。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很多人以为编织草鞋很简单,实际上制作工序相当繁琐。一开始要选用几根比较结实的稻草,搓成麻花绳索作为经线,然后再开始编,再把稻草一根一根地编织进去。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正搓反搓也是有讲究的。”钟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把草鞋耙固定在长条凳上,身上系上类似耕田时用在牛脖子上的腰绑,用搓好的草绳开始编织,“想要把草鞋编织得整齐漂亮,每根绳子都要拉紧,否则草鞋容易松散且不整齐。”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编制草鞋的工具也是跟着钟师傅一家走过了七八十个年头,布满老茧的双手,陈旧的工具,一双双精致的草鞋,50年的坚守。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编制过程的疼痛

“手疼得很,还长满肉刺。”钟师傅边说道,自己年轻时一天能编好几双草鞋,现在速度没怎么慢,但是手吃不消了,编上两天就要休息几天。他摊开双手,小编看到被草绳磨出的粗厚老茧。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一个多小时编出一双草鞋,只卖20块钱。尽管如此,现在来找钟师傅买草鞋的人屈指可数。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即将失传的手艺

“没人穿了,就算办白事也基本不用了。”钟师傅说,现在很多青年人都没看过草鞋,更不知道怎么编了,以后这门手艺要失传了,“家里孩子都不愿学,又辛苦又挣不到钱,如果有人愿意学,我手把手地教。”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在这一双双草鞋中,沉浸了钟师傅太多的回忆。在现在的美食展中,次次都见到了钟师傅的身影,钟师傅说道“我之所以去并不是为了卖草鞋,而是想向现在的年轻人展示草鞋,让他们了解现在的生活不易,以前的祖先和红军们都是穿这样的草鞋打下的天下”。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对于都人来说,草鞋还有着一种特殊意义

草鞋走出的长征

1934年9月8日,新华社的前身红中社主办的《红色中华》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募集廿万双草鞋慰劳红军》,号召苏区群众在10月10日前完成20万双草鞋,“不要使一个红色战士赤足作战”。

这是长征集结出发地的一幅特殊历史画面:家家户户打草鞋,母亲做给儿子、妻子做给丈夫、未婚妻做给情郎……更多的苏区群众背着打好的草鞋赶到于都河边,把草鞋送给途经的战士。十月的于都河畔,红军战士就是穿着一双双苏区群众亲手编织的草鞋,踏上战略转移的伟大征程。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草鞋涉水方便,爬山更能防滑。一些红军战士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穿的就是它。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岁月,草鞋成为了连接故乡和远方的最强纽带。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幅画面:80双草鞋组成的一幅中国地图。“二万五千公里长征,是战士们穿着草鞋走出来的。”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说,“80双草鞋代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而中国地图则寓意红军脚穿草鞋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一个新中国。”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五十年坚守,五十年传承,编制草鞋的路上,钟师傅从未有过动摇。“正因为有了像钟师傅这样,坚守在传统工艺文化道路上的传承者,这些工艺才会被更多人知晓,喜爱,因而流传下去。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从生活需求到技艺传承,历经岁月艰辛,由一株稻草衍生出来的感情,写在人们的脸上,更刻在他们的心底。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可敬的民间工匠,仍然坚守着最后的文化传统。我们也希望这些宝贵的民间工艺,能传承不衰,后继有人,就像贡江水一样亘古不息,永远流淌。

草鞋不是名牌,却能让人永远记得来时的路

《匠心筑梦》——第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