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好嗎?下一句更重要,全句讀懂人生不悔

全世界各文明都鼓勵做人的品德修養,儒、釋、道左右了古代中國文化脈動。可還有很多人頂風作案,傳遞正能量也會著急,一時半會感動不了所有人就感動自己和周邊人,地球也有淨化時。暗潮湧動,總有踏浪新人……

中國人是早慧的民族,道家尊老子把《道德經》當成超脫世界的法寶,精研深悟,有很多走進了仙道深山。儒家尊孔子把四書、五經當教材溫補華夏元氣,也有傷風感冒時。

“以德報怨”經常被人掛在嘴邊,有時安慰自己受傷的心,有時安慰別人失望的情緒。時間長了,大家以為這是千古真理。然而考證它的來歷,會讓人有更加明悟人生。

“以德報怨”好嗎?下一句更重要,全句讀懂人生不悔

“以德報怨”這句出自《論語》中,這本經典書是孔子言行的記錄,經常是有問有答的,讓人看著舒服自然然後豁然開朗,原來孔子也這麼願意閒聊,還聊出許多真理來,人品是槓槓的。

有人問孔子說:如果以德報怨,您看如何?

孔子遲疑了幾秒後回答:這樣還能用什麼報答恩德呢?我看應該以公正坦率來回應怨恨,以恩德來回報恩德。

原句是這樣的: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看來孔子喜歡深度思考,不贊成以德報怨的辦法,還是相信直言不諱指正為好,要以直報怨。孔子回答的這句,夠勁,代表了儒家的人生方法論。

你看單獨摳出“以德報怨”,脫離當時的語境就變味了,是不是覺得不記恨別人的仇怨,給對方好處才好,這非常難操作,要分人分事。面對惡人的騷操作,你若舉杯與他共飲痛心的還是自己。有時這樣並不能終結怨恨,經常是在壞人歡宴的黑夜中隨波逐流……

“以德報怨”好嗎?下一句更重要,全句讀懂人生不悔

這樣下去,社會風氣並不能扭轉,黑暗勢力當道時,一手遮天他們都敢幹,根本不給別人活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各國人怨言不少,還不是因為春秋戰國黑的太多,一個孔子想白黑倒轉,太難了。如果都以德報怨,與各路霸主混得臉熱,恐怕孔子也就成了一個和事佬,不是孔子作為了,成不了萬世師表。

那麼道家如何理解怨與德?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在老子看來,如果想與深度怨恨的人和好,一定會有消除不掉的怨言怨恨。如果要用德行來回報怨恨,實在不是最好的辦法。夫差摟著西施想與勾踐和好,國家亡了命也沒了……

在德與怨看法上,老子和孔子達到了驚人的一致,以德報怨沒什麼鳥用!

現實生活複雜,很多人不願與人爭論是非,不願與小人撕來撕去,乾脆選擇了避而遠之,這成了平民生活常態。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時,就是兔子蹬鷹時。平民太需要法律武器,太需要全民監督力量支持。當社會事件發生後,如果網民們會擦亮眼睛指明事非是多麼幸運,當正義目光翻察到很多人忽略的細節來證實善惡美醜,打蛇打七寸擊中小人要害打怕黑暗勢力是多麼爽的事。

“以德報怨”好嗎?下一句更重要,全句讀懂人生不悔

如果有人堅持以德報怨處事,難免有諸多尷尬。別人罵你打你,你要“以德報怨”,溫和地回贈對方禮物,小心問候著,這樣好嗎?可能讓對方認為你是軟蛋精神病,變本加厲折磨下去,有些流氓一直流氓到老,死不改悔,有些不遵守社會公德之人,就是因為缺少全民的指責。可是如果跟他對罵動手,那就是以怨報怨了,經常會造成更多流血衝突發生,小毛病整成生死抉擇,大家都沒未來了。

如果可以改正的小毛病,就要給人機會。事情發生後,找機會指正對方錯誤最好讓他道歉,這是以直報怨,是孔子倡導的德怨標準,這對親友同事來說是很好的溝通方式。不在情緒激動時爭論個你死我活,選擇在事態平靜下來後,及時溝通讓對方知道錯在哪裡,並對別人報以將心比心的理解。這樣看來,老子和孔子人生秘籍很有看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