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高級軍官中,誰的軍事才能最高?

競猜達人


軍事才幹分三種:

第一種:足智多謀型——沙盤名將,不直接上戰場殺敵

典型代表一:蔣介石,國軍唯一特級上將,所謂足智多謀型,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能夠在亂世統帥如此多的國軍將領,既要對外抗日,聯合國際,又要對內提防打壓共產黨,實屬不易,亂世英雄,非蔣介石莫屬。絕對的國名黨第一將領。

典型代表二:李宗仁(1891年出生),桂系軍閥首領,號稱國軍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蔣介石,為一級上將。擅長軍事政治鬥爭。

典型代表三:閻錫山(1883年出生),閻錫山早在武昌起義時已經是晉綏軍首領,在此時地位非常高,為一級上將。閻錫山屬於軍閥中厲害角色,屬於保守主義,並以防守出名,厲害角色,且文學修養特別高。

典型代表四:小諸葛白崇禧,屬於典型的戰略型高級軍官。一級陸軍上將,生於公元1893年。先後擔任國民黨參謀總長,國防部長,白崇禧著名的軍事建議由“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游擊戰、這些措施也是很正確的,而且參與制定和指揮了武漢會戰,部分參與了淞滬,南昌,以及第一次長沙會戰,均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白崇禧是國民黨裡面最具有戰略眼光的高級將領。

第二種:萬夫莫敵型——勇大於謀,足智多謀

典型代表:薛嶽。一級陸軍上將,生於公元1893年。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國民黨第一戰區第一兵團司令,薛嶽最一生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天爐戰法。所謂天爐戰法就是把軍隊排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予以全殲。最值得稱道但就是萬家嶺大捷。此次戰役殲滅日本106師團八千多人,這次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殲滅日軍最多一次戰役,三次長沙會戰消滅日軍十餘萬人,十萬餘人,這不是一個小數字。薛嶽屬於典型的抗日型將領,大是大非面前,不會顧及太多的派系鬥爭。

典型代表二:孫立人,“東方的隆美爾”,是一個軍事能力很強的非黃埔系將領,主要功勳在緬甸戰場,遠征軍仁安羌一戰中,以絕對劣勢的兵力,大敗日軍,以少勝多,以一個團的兵力大敗日軍一個師團而威震全球。孫立人和林彪兩位被國共兩黨公認的最優秀將領之一,兩人指揮的戰役都選入美國西點軍校教材,被當做戰例典範,足以見其軍事才華,還有孫立人一直不主張內戰。

第三種:智勇雙全型。

什麼叫智勇雙全型,意思就是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只賺不賠的將軍。

戴安瀾、王耀武、陳明仁、杜聿明、胡璉、衛立煌、張自忠、黃百韜,當然,還有很多,有人也有不同意見,這裡張自忠不做評價,死於對日作戰,超高級將領死於對日作戰,可想軍事戰略牛不牛吧。


HI木易子楊


國軍雖然在抗戰時期潰敗千里,這裡也有中日國力差距的原因。但是,國軍將士的表現還是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沒有國軍的浴血奮戰,堅持抗戰到底,也就沒有後來的抗戰勝利。之後的解放戰爭,國民黨失去民心,國軍的表現也可以用四個字形容:“內戰外行”!只用三年,蔣介石就損失四百多萬軍隊,一千多名高級將領,最終敗退臺灣。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國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確出了很多優秀的名將:薛嶽,陳誠,李宗仁,杜聿明,衛立煌,王耀武,傅作義等人。既然題主問的是軍事才能“最”高的。我就只推薦一位國軍將領----王耀武!

很多人知道王耀武,還是因為一句話“五萬多人,三天就被消滅光,就是放五萬頭豬,叫共產黨抓,三天也抓不完。”

這句話是王耀武評價萊蕪戰役國軍的表現時說的。1947年2月20日至23日,解放軍發起萊蕪戰役,僅三天時間,國軍七個整師被解放軍殲滅,損失五萬六千人。

這句話在《亮劍》中,楚雲飛評價74軍時也說過:“74軍五萬多人,剛上來三天就垮了。就算是五萬頭豬,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

楚雲飛說的74軍原來的軍長就是王耀武!但是,楚雲飛口中的74軍已經是重新組建的,不是原來王耀武的74軍。王耀武從1939年-1945年出任74軍軍長。在抗戰時期,74軍戰績最為卓著,在軍長王耀武領導下,打出了“抗日鐵軍”的稱號,還被授予軍中最高表彰--飛虎旗。1946年74軍整編為“整編74師”,全師3.2萬人,張靈甫任師長。1947年,整編74師被在孟良崮被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圍殲。之後,蔣介石重組整編74師,不久又改稱第七十四軍,邱維達任軍長。淮海戰役中,74軍被全殲,邱偉達被俘。

所以,楚雲飛罵的是邱偉達的74軍,不是王耀武的74軍!

在抗戰時期,74軍在王耀武的領導下,表現非常勇猛。其領導的74軍還被稱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除此之外,王耀武在“芷江戰役”中表現亮眼。

日本歷史學家自己也承認“芷江戰役”是一場災難。此戰作為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進行的22次大型會戰之一的一場戰鬥,也是日軍唯一一次承認被國軍打敗了的會戰。此戰中,侵華日軍的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日軍稱此戰為"芷江作戰"。在中國有另一個稱呼,叫“湘西會戰(雪峰會戰)”。

1945年4月9日到6月7日,日軍集中 5個師團,10萬餘人;國軍集中9個軍26個師(包括74軍,此時軍長施中誠),30萬人。

此次會戰的國軍主力就是國軍第4方面軍,總司令為王耀武將軍。其下轄的四個軍:第74軍,第100軍,第73軍,第18軍。王耀武正是以這四個軍為主力,對戰日軍主力部隊。

中日雙方在湘西激烈廝殺二個月之久,最終,十萬日軍被國軍擊潰,3萬餘人被國軍殲滅。日軍被國軍全殲一個旅團和四個聯隊,另有一個師團被重創。

此戰中,有幾個亮點值得稱讚。

第一,在抗戰時期,日軍對於軍旗非常重視,就算剩下一個人也要帶走軍旗。但是,“芷江戰役”中,國軍奪得日軍軍旗90多面!

第二,在抗戰時期,日軍講究武士道,日軍被俘虜的士兵一直很少。此戰中,日軍有447人被俘虜,其中軍官42人。

第三,在抗戰時期,日軍都會將戰死士兵的骨灰帶走。而在此戰中,重廣支隊長的屍體都被隨意丟在陣地上 。日軍重廣支隊4000餘人被全殲,只逃走一二百人。日軍潰敗時為了躲避國軍飛機轟炸,甚至對著國軍飛機搖白旗。

此戰的勝利,是王耀武得意之戰。年僅40歲的王耀武也因此戰勝利,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此時,也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的說法。我黨也稱王耀武為國軍將領中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1948年濟南戰役中,王耀武被解放軍俘虜,被關到北京功德林監獄改造。毛主席特意讓羅瑞卿轉告王耀武:

"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國軍兩字,沉重如鐵。

1924年孫中山授命蔣介石創辦了黃埔軍校,國民黨得以逐漸擺脫了軍閥對自己的掣肘。

黃埔軍校創辦以後,便為國民黨培養了數不清的名將:胡璉、關麟徵、杜聿明、陳明仁、俞濟時、鄭洞國、張靈甫、宋希濂、餘程萬、邱清泉、王耀武、戴安瀾、方先覺、李天霞、李玉堂、黃維、謝晉元、廖耀湘……

當然,國民黨也有許多不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高級將領:白崇禧、薛嶽、陳誠、衛立煌、湯恩伯、孫立人……

但是,誰又能堪稱軍事水平最高?

因為沒有學習過軍事理論,也沒有認真研究過戰略戰術,所以想從軍事的角度去評論誰的軍事水平更高,我恐怕做不到,因此只能說說兩位我認為的水平較高、也是我很喜歡的國軍將領。



“老虎仔”薛嶽:百戰名將。

薛嶽生於1896年12月27日,廣東樂昌人,因為父親仰慕岳飛,所以給他取名“薛仰嶽”,但是他的理想卻是成為當代岳飛,於是自己改名為“薛嶽”。

薛嶽曾先後在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軍校學習,1918年6月薛嶽放棄保定軍校的學業,毅然南下投奔並支持孫中山革命,投入援閩粵軍。1921年5月,薛嶽與葉挺、張發奎分任總統府警衛團1營、2營、3營營長,號稱“三劍客”。薛嶽先後參加東征、北伐,頗有立功。

淞滬會戰爆發後,薛嶽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後又任左翼軍中央戰區總指揮,在薀藻浜南岸堅守半個多月。後指揮軍隊取得萬家嶺大捷,葉挺將軍聞訊忍不住稱讚道:“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



薛嶽最負盛名的當屬指揮過四次長沙會戰,在蔣介石想要放棄長沙的時候,他站起來怒懟蔣介石:“長沙不守,軍人之職何在?”在前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打得日軍找不著北,日軍總傷亡十數萬。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薛嶽創造了“天爐戰法”,最終成功擊潰日軍。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薛嶽卻因為輕敵,同時日軍得到及時增援,薛嶽最終敗給了日軍。在參謀處提醒他日軍可能會進攻長沙時,他卻自信而傲慢地說:“自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後,只要有我薛嶽在,日本不敢向本戰區發動進攻!”

薛嶽因第四次長沙會戰的失敗,逐漸走向了軍事生涯的低谷。



1947年3月,薛嶽被蔣介石剝奪軍權。

1950年4月飛往臺灣,1952年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1998年5月3日,薛嶽逝世,享年103歲。



“老王”王耀武:寧碰閻王,莫碰老王。

王耀武雖然名聲不夠響亮,但卻是國軍將領中響噹噹的實力派。

王耀武生於1904年,山東泰安人,1924年考入黃埔三期。王耀武這人比較可憐,雖然也是出身黃埔,但是卻始終沒能被蔣介石視作心腹,但是他自己偏偏又對蔣懷有挺高的忠誠度。與很多國軍將領相同,王耀武也是從“圍剿”中脫穎而出,因為取得宜黃戰役的勝利獲得蔣介石的召見,更是破格提拔他為少將旅長。

1936年王耀武升任51師師長,這51師則成了王耀武發家的資本。74軍組建時,俞濟時更是點名要了王耀武。



王耀武帶著51師從淞滬會戰打到南京保衛戰,打到蘭封會戰,打到萬家嶺戰役,51師打出了74軍的威名,俞濟時升官後,王耀武於1939年6月升任74軍軍長。1941年王耀武帶著74軍參加了上高會戰,王耀武獲青天白日勳章,74軍獲“武功狀”。

王耀武帶著74軍參加過兩次長沙會戰,屢獲戰功。常德會戰時,王耀武麾下餘程萬57師8500餘人在常德保衛戰打到只剩下83人,事後蔣介石想要追究餘程萬“擅自突圍”,王耀武力保餘程萬。后王耀武因功升任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1944年又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

當蔣介石詢問王耀武應該由誰接手74軍時,王毫不猶豫地舉薦了自己的麾下愛將張靈甫。

誰又能知道戰功赫赫的王耀武,最終名聲卻不如張靈甫呢?



1948年濟南戰役兵敗後,王耀武化妝成普通百姓逃跑,但是最終卻因為在上廁所時使用高級衛生紙而被識破身份,旋被我軍俘虜。

王耀武在被俘後,迅速變節,蔣介石聞訊痛罵:“王耀武是我的學生,我待他不薄。他在我困難的時候卻來反對我,還要下面的人也反對我,豈有此理!”

1959年王耀武獲得特赦。

1968年因病去世。


吾與吾國


國民黨高級的指揮官中,有很多都是軍事才能很優秀的,而且也立下了很多戰功,這些人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比如很優秀的將領有薛嶽,白崇禧,王耀武,杜聿明,李宗仁,這些都是可以排的上號的將領,也都是戰功赫赫,至於誰的才能最高,都有不同的見解,所以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第一位,薛嶽,薛嶽最大貢獻是在幾次長沙保衛戰中,同時也證明他優秀的軍事才能,雖然在抗戰的初期,他就已經是第十九集團軍的總司令了,但是在蔣介石調任他到長沙的時候,形式十分嚴峻,可以說是臨危受命。當時的日本進攻速度相當的快,機械化部隊的碾壓,在上海,南京,南昌多地淪陷之後,長沙成為了日本人實現大東亞共榮最需要攻破的關口。



當時蔣介石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如果讓日軍連連攻下,後果不堪設想,蔣介石認為守長沙必須換將,於是就把薛嶽這個悍將調過來,這也顯示了蔣介石對薛嶽的信任,薛嶽也沒有辜負蔣介石,三次長沙會戰都是以勝利結束,總共消滅日軍人數達到了數十萬,給以了日軍重重的打擊,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同時也幫助中國戰場穩住了局面,這才有了後來持久抗戰的勝利。



第二位是李宗仁,著名的臺兒莊戰役估計很少人不知道,那時候日軍的進攻猛烈程度不比當年進攻長沙的時候差,雖然國軍損失慘重,但是能夠守住臺兒莊可以說是奇蹟,這一仗消滅日軍一萬多人,在正面戰場是一次偉大的勝利。他們二位的貢獻都是決定性作用的,而且在最關鍵的時候可以穩住。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國民黨名將如雲,佼佼者諸如杜聿明、傅作義、王耀武、衛立煌、胡璉、黃百韜等人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所以最強之人只能在他們中挑選,待本人來注一甄別之。

傅作義是晉綏軍頭號虎將,成名於北洋時期的涿州戰役,當時傅作義坐困孤城擋住了張學良數倍於己的兵力,一站成名,此後傅作義獨當一面,抗戰中打出了百靈廟戰役、晉北會戰等代表作,解放戰爭時期更是指揮了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左右等勝仗,讓我軍吃虧不少,但是傅作義戰略格局不足,在局部勝仗下卻逐步被我軍逆轉局面,最終在平津戰役中起義歸順我軍。


衛立煌出身於粵軍,投奔蔣介石後在中原大戰、圍剿蘇區中表現搶眼,抗戰中衛立煌收復鄭州,成功指揮反攻滇西是一位戰功赫赫的虎將,但他在解放戰爭中的拙劣表演卻讓他顏面盡失。王耀武抗戰中戰功赫赫,內戰中卻毫無表現坐困濟南被我軍消滅。黃百韜、胡璉驍勇善戰,卻止於兵團級,戰略方面沒有可稱道的東西。

杜聿明畢業於黃埔一期,他驍勇善戰,所向無敵,解放戰爭中,杜聿明在劣勢局面下進入東北,一度將我軍壓迫到松花江流域,最艱難時我軍在南滿只剩幾個小縣城,差點遭遇滅頂之災,無奈杜聿明身體不好,關鍵時候生病最終東北被我軍逆轉,淮海戰役中杜聿明多次提出神級作戰方案,可以看到他的軍事素養遠在粟裕之上,單無奈先是劉峙送人頭,然後邱清泉瞎干預,最後是蔣介石瞎指揮,最終讓杜聿明的努力付諸東流。



綜上,杜聿明從能力上來說,就是國民黨第一名將。


林屋公子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國軍將領的軍事能力排名。1、排名僅遵循軍事原則;2是打擊日寇作戰英勇的給予加成;3以長期擔任軍職為分檔,將是將,帥是帥。

戰區級將領:長期擔任過參謀次長以上,大區軍政長官、剿總總司令、戰區總司令、綏靖公署總司令、大區保安總司令、軍委會行營主任、行轅主任。名單:杜聿明、白崇禧、薛嶽、傅作義、衛立煌、顧祝同。

  1. 杜聿明,字光亭,陝西米脂人,黃埔一期生。擔任機械化軍第5軍軍長、中國遠征軍司令官、雲南警備司令、東北保安總司令、徐州剿總副總司令。他是戰場救火隊長,唯一指揮兩個戰區華東、東北作戰,幾乎囊括所有國軍精銳。杜聿明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對戰場態勢洞察敏銳,善於捕捉戰機。指揮過崑崙關作戰、緬甸作戰、東北作戰、東進兵團、淮海戰役。由於蔣介石亂命干預、兵敗被俘。但表現比衛立煌、白崇禧高一個級別。


  2. 白崇禧,字健生。白是桂軍軍事領袖,因長期擔任幕僚職務被稱為小諸葛。歷任桂系鋼7軍軍長、第4集團軍前敵總指揮、軍委會委員、軍訓部長、軍政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參謀次長、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華中剿總司令官。白崇禧早期軍事指揮較多,罕有對手,抗日戰爭中有鮮明軍事主張,但被蔣忌憚,自己又不懂政治。直到劉鄧挺進大別山才重掌兵權,淮海戰役他見死不救,自以為能重掌乾坤。蔣介石下野後指揮作戰,渡江戰役後兵敗如山倒,所以暫排第二。


  3. 薛嶽,字伯陵,廣東韶關人,保定陸軍軍校畢業,外號“老虎仔”。擔任過第5軍軍長、貴陽綏靖公署主任、19集團軍總司令、第1兵團總司令、第9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主席、徐州綏靖公署主任、總統府參軍長、海南島防衛總司令。薛嶽在抗戰中,表現傑出,指揮武漢會戰、高安會戰、上高會戰、四次長沙戰役、長衡會戰,殲敵無數,被日軍譽為“戰神”,在解放戰爭中,表現不佳,半年後免去徐州公署主任。

  4. 傅作義,字宜生,山西榮河人,保定陸軍軍校五期,人稱“西北王”。歷任第35軍軍長、第7集團軍總司令、張桓綏靖公署主任、華北剿總司令官。傅作義是有名的防守將軍,抗日戰爭綏遠、太原防衛戰打的非常出色。解放戰爭中表現一般,因35軍被殲滅、天津失陷,加上為保護北京古城,決定華北起義。

  5.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畢業於湖北陸軍學兵營,人稱“東北王”。衛立煌是為數極少,能以名字為縣名的將領,歷任駐閩預備軍司令官、第10綏靖區司令官、第2戰區副司令官、第1戰區司令官、中國遠征軍司令官、東北行轅主任兼東北剿總司令官。衛立煌能征善戰,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評價其為:支那虎將,史迪威稱他為“常勝將軍”。到東北任職後,擁兵50餘萬、毫無作為,龜縮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個孤立據點,被解放軍一一擊破。


  6. 顧祝同,字墨三,江蘇省漣水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歷任第9軍軍長、第1軍軍長、第16路軍總指揮、警衛軍軍長、重慶行營主任、貴州綏靖主任、西安行營主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代國防部長。現在很多人輕視顧祝同才能,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擅長軍事指揮和軍事計劃制定。抗戰時指揮上海保衛戰,後在敵後長期指揮江浙、閩粵部隊作戰,極為不易。內戰擔任參謀總長,指揮全國軍隊作戰,制定的軍事方案極為出色,但國軍派系傾軋,將領陰奉陽違,加上老頭子隨意干預戰事,幾乎沒有一個軍事行動是按原定計劃執行,致使兵敗如山,實際成老頭子背鍋俠。

兵團級將領:長期擔任過兵團司令官、集團軍司令官、綏靖區司令官、省級警備司令官、保安司令官、方面軍司令官。名單:關麟徵、胡璉、邱清泉、王耀武、廖耀湘、李彌、陳明仁、張自忠、宋希濂、範漢傑、劉安祺、張淦、黃百韜、鄭洞國、湯恩伯。

關麟徵是排不了這個級別前三的,綜合能力他遠不如胡璉、王耀武等,但他抗戰結束就離開一線,沒打過總比打敗仗好,所以只能他排第一。



  1. 關麟徵,字雨冬,陝西酃顬縣人,黃埔一期生,外號“陝西冷娃、關鐵拳”。歷任千里駒師師長、52軍軍長、32軍團軍團長、15集團軍總司令、黃埔軍校校長、陸軍總司令。關麟徵用兵以穩準狠著稱,長於訓練,其部以腳快著稱,傳聞行軍速度天下第一,作戰奮勇靈活,在各場會戰充當主力,給予日軍重創,日軍稱其部為“最強勁之敵”。關麟徵排在兵團級將領第一,主要是他沒有參加內戰,不肯出任第1兵團司令官。

  2. 胡璉,字伯玉,陝西華州人,黃埔四期生,外號“金門王”。胡璉長期在土木系任職,直至升任18軍軍長、整11師師長、整18軍軍長、12兵團副司令官、金門防衛司令官、陸軍副總司令。胡璉擅長練軍、治軍,作戰勇猛善變、攻守兼備,“狡如兔、猛於虎”是其最恰當評價。抗戰中石牌保衛戰爆發最大規模白刃戰,被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解放戰爭充當戰場救火隊,其主力10、18軍在雙堆集被殲滅後迅速重建。

  3. 邱清泉,字雨庵,浙江溫州永嘉人,黃埔二期生,外號“邱瘋子”。邱清泉長期擔任第5軍軍長、整5軍軍長、第2兵團司令官。邱清泉文武雙全,極有文采,擅長治軍、練軍,善待下屬,但對上司不屑。抗戰中主要功績有崑崙關大捷、滇西緬北作戰等。其部在解放戰爭中一直是華東戰場主力,作戰無數,有“逢五不打”之說。在定陶、豫東、大許家戰役氣勢洶洶,是國軍最後一個被殲滅的主力兵團(邱清泉、廖耀湘、胡璉兵團為3大主力兵團)。


  4. 王耀武,字佐民,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生。歷任74軍軍長、29集團軍司令官兼74軍軍長、山東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官、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山東統一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是74軍靈魂人物,把部隊打造成抗日鐵軍,參加淞滬戰役、南京戰役、蘭封會戰、上高戰役、長沙保衛戰、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衡會戰、雪峰山會戰,74軍被日軍稱為“支那第一恐怖軍”,獲得全軍唯一飛虎旗,時人有說:“寧遇閻王,莫遇老王”。解放戰爭王耀武除了濟南戰役,幾乎沒有和解放軍交過手。濟南戰役防守8天后被俘。


  5. 廖耀湘,字建楚,湖南邵陽人,黃埔六期生。廖耀湘歷任新22師師長、新6軍軍長、國軍規模最大的野戰兵團第9兵團司令官(轄6個軍16萬),東北主力全在其手。廖耀湘才思敏捷,著有不少軍事文著,其才智、信、勇、德兼備,作戰兇猛靈活,新6軍戰力強大,是東北國軍第1主力。蔣百里評廖耀湘,是蔡鍔之後湖南軍人第一人。但廖耀湘升任兵團司令後,無甚作為,優柔寡斷,遼瀋戰役率西進兵團進彰武,竟不知攻擊黑山給兵團留好退路,10萬大軍一夜就煙消雲散。


  6. 鄭洞國,字桂庭,湖南石門人。原為關麟徵部下猛將,但關扶持張耀明,打壓鄭洞國,使其憤然離職,投奔杜聿明出任榮譽1師師長。鄭洞國善於治軍練軍,作戰勇猛頑強,亦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經驗。他出任東北保安副總司令、代總司令、前敵總指揮,多次替代杜聿明指揮幾十萬大軍與林彪作戰,並擊敗聯軍。48年出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率十萬雜牌軍固守長春,遼瀋戰役末期,舉行戰場起義。

  7. 羅卓英,字尤青,廣東大埔人,保定軍校畢業。羅卓英軍事能力很強,更有大局觀,為人低調務實,善於發現培養人才、協調將帥關係,亦能搞地方治理。是蔣介石、陳誠倚重的幹臣、土木系實際當家人。抗戰中論參加會戰之多、跨越戰區之大、殲敵數量之巨,無人能出其右。羅卓英是國軍中難得帥才,本應排該級別第一,但47年隨陳誠去東北擔任行轅副主任,表現不佳,毀一世英名。

  8. 李彌,字炳仁,雲南盈江人,黃埔第四期生。歷任榮譽第1師師長、第8軍軍長、第13兵團司令官。抗戰中李彌作戰積極,在宜昌戰役、崑崙關戰役多次立下功勞。李彌擅長治軍,在魯南作戰期間,整訓部隊,將王牌整編第8師、擴編出整9師、整99師,得以升任整8軍軍長。當時認為其戰鬥力超過黃百韜整25師,於是有“拖垮第8軍”的口號。淮海戰役李彌率13兵團營救黃百韜兵團未果,被圍殲於陳官莊,但其戰鬥表現超過王牌第5軍。李彌化裝出逃後重建第13兵團,1950年李彌率部撤往緬甸、老撾、泰國,53年回到臺灣。


  9. 陳明仁,字子明,湖南省醴陵人,黃埔一期生。歷任預備2師師長、王牌軍71軍軍長、第1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起義後任21兵團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55軍軍長等職。陳明仁性格倔強、作戰勇猛,參加過九江保衛戰、桂南會戰,後加入遠征軍,攻克松山,打通中印公路。內戰中被調往東北,以一軍之力堅守四平。後與陳誠不和被調離東北。在湖南組建第1兵團任司令官,1949年宣佈起義。

  10. 宋希濂,字蔭國,湖南省湘鄉人,黃埔一期生,外號“鷹犬將軍”。宋希濂軍事造詣很高,先後畢業於日本千葉陸軍學校中國將校班、陸軍大學將官講習班第一期、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歷任第71軍軍長、第11集團軍總司令、新疆警備總司令、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官。宋希濂參加過東征、北伐、中原大戰、淞滬戰爭、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怒江戰役等,立下諸多戰功,是蔣介石心腹愛將之一。後在華中地區組建14兵團,又擴為3個兵團,企圖在川東阻止解放軍入川,兵敗西逃,在逃往西昌途中被俘。

  11. 範漢傑,字漢傑,廣東大埔人,黃埔一期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將官班、德國陸軍大學畢業。歷任第10師師長、第1軍副軍長、第27軍軍長、第34集團軍副總司令、第38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參謀次長、徐州剿總副總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第一兵團總司令、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被譽為文武全才,抗戰獲得多次勝利,擔任第1兵團(轄6個軍)司令官時,是華東地區作戰最強力兵團。其後任錦州指揮所時不願東撤,被林彪一舉殲滅。

  12. 劉安祺,字壽如,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人,黃埔軍校三期生。歷任57軍軍長、青年軍第6軍軍長、21軍軍長、71軍軍長、第7兵團司令官,青島綏靖區司令官、臺中防衛司令、金門防衛司令、陸軍總司令等。劉安祺是蔣介石心腹愛將,升遷極快,抗戰勝利時只是個師長,二年裡已擔任兵團司令。後劉安祺拒絕出任濟南城防司令,蔣介石只得任命其為青島警備司令。49年5月蔣秘密命劉安祺率21兵團在高雄登陸,成為臺灣主要軍事指揮官。

  13. 張淦,字潔齋,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外號“羅盤將軍”。第7軍軍長、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7綏靖區副司令、第3縱隊司令、第3兵團司令官、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張淦長期擔任桂系第7軍(號稱鋼7軍)軍長,為桂系第1主力,作戰勇猛靈活,尤擅長山地戰。後張淦升任第3兵團司令官,轄第7軍、第48軍,為華中、華南戰場主力兵團,號稱國軍中堅。張淦極為迷信,行軍打仗皆攜帶羅盤,每戰必算一卦,被白崇禧稱為“羅盤”。

  14. 黃百韜,字煥然,廣東梅縣人,極為特殊的是黃百韜沒有保定、黃埔軍校經歷,也不是浙江人,是真正靠實力升為兵團司令的雜牌軍將領。歷任第三戰區參謀長、第25軍軍長、整編25師師長、第7兵團司令官。黃百韜雜牌出身,沒有派系,全靠拼死作戰,贏得升遷;黃擅長治軍,把一個雜牌軍訓練成國軍罕見能夜戰的部隊,是華東作戰最兇悍部隊。但是總體指揮、協調管理能力不足,在淮海戰役連續犯下3個致命錯誤,以至兵敗身亡。


  15. 湯恩伯,字克勤,浙江金華武義人 ,畢業於援閩浙軍講武堂、日本明治大學。歷任黃埔軍校教育長、第13軍軍長、第7集團軍前敵總指揮、20軍團軍團長、31集團軍總司令、第一戰區副總司令、第1兵團司令官、京滬警備總司令。有很多人認為湯恩伯排名要靠前,小編認為:湯恩伯在抗戰在立下不少功勞,因為其指揮全是中央軍嫡系,裝備精良,部曲善戰,而日本人缺乏戰爭藝術。湯恩伯那套內線機動在日軍那屢試不爽,但是抗戰勝利後湯恩伯就沒打過一次勝仗,特別是斷送74師戰役,簡直是軍事門外漢指揮。其後湯恩伯戰上海、守廈門,無不一敗塗地。

軍級將領:長期擔任過主力軍軍長、整編師師長、警備司令官。名單:張靈甫、孫立人、劉玉章、李玉堂、方先覺、石覺、劉鎮湘、郭景雲。

這裡入選的軍(整編師)級的將領,其實和兵團級無大區別,隨時可以晉升到兵團級。



  1. 張宗靈,字靈甫(大家習慣叫張靈甫),陝西長安縣人,黃埔四期生。張靈甫歷任74軍團長、旅長、師長、軍長,整編74師長,是蔣介石、王耀武愛將。張靈甫文武雙全,書法造詣極高;萬家嶺戰役時組織敢死隊,爬上日軍駐守的張古山懸崖,一戰成名。上高戰役獲一號武功狀和全軍唯一飛虎旗。抗戰後張靈甫74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御林軍。張靈甫作戰勇猛、戰術靈活,擅長側翼迂迴。內戰充當急先鋒。在進攻臨沂時被粟裕15萬大軍圍殲於孟良崮。


  2. 孫立人,字撫民,安徽廬江人,清華大學畢業,外號“東方隆美爾”。歷任38師師長、新1軍軍長,在孟關傑布山、孟拱河谷戰役擊斃日軍1萬多人,攻克八莫、南坎、老龍山、南巴卡、新維、臘戍等擊斃日軍3萬3千餘,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將領。孫立人長期接受西方教育與軍事理念,擅長治軍、練軍。作戰勇猛靈活,其新1軍為東北國軍主力,在孫立人指揮下有不俗表現,時東北民主聯軍十分重視新1軍,有口號:“只要不打新1軍,不怕中央百萬兵。”但林彪評價,其部戰鬥力略遜廖耀湘新6軍。後因與杜聿明不和,調任陸軍訓練部司令官。


  3. 楊百濤,胡璉之後18軍軍長。楊百濤作戰勇猛、擅長軍事謀略。憑戰功一路從排長升到第11師師長。5大主力更換主將後,除18軍外戰鬥力都大幅下降。唯獨18軍不但保持強大戰鬥力,還一分為二,分出軍官和主力重建了第10軍,楊百濤功不可沒。淮海戰役他多次指出黃維錯誤,但不被採納。在雙堆集戰役中,他違背黃維命令,提前撤退建立雙堆集防線,得以保住12兵團沒有潰散。楊百濤被俘後,還撰寫了《美軍戰術研究》,志願軍以此書為教材,作為與美軍作戰依據。




  4. 劉玉章,字鱗生,陝西興平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抗戰期間任師長、軍長,後任王牌52軍(關麟徵基本部隊)軍長、臺灣防守區司令、陸軍副總司令。劉玉章帶兵自成章法,有獨特軍事理念,抗戰時提出“短距離,短時間,集中火力”的作戰理念。內戰時是首批登陸秦皇島進攻山海關的國軍精銳,遼瀋之戰東北國軍幾乎被全殲,唯有劉玉章反應迅捷,在營口撤退,得以撤到華東戰場。後在上海戰役中,劉玉章再次率52軍全身而退,被稱為第1王牌軍。


  5. 李玉堂,字瑤階,山東省廣饒縣人,黃埔一期生。歷任第3師師長、第8軍軍長、第10軍軍長、27集團軍司令官、徐兗綏靖區司令官、海南防務副總司令。李玉堂作戰勇猛,擅長防禦作戰,其第10軍為第9戰區主力軍,與74軍號稱9戰區兩把鋼刀。因在第三次長沙會戰,執行薛嶽天爐戰法,以一軍之力,堅守長沙不失,號稱泰山軍。內戰李玉堂任徐兗軍事長官,手下基幹部隊被抽完,逐步被邊緣化。於兗州戰役被俘逃脫,被國防部永不敘用。

  6. 方先覺,字子珊,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人,黃埔三期生。歷任預備10師師長、第10軍軍長。方先覺參加過北伐、中原大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方先覺在衡陽保衛戰中指揮“泰山軍”第10軍面對6倍日軍重兵圍攻,堅持防守47日,號稱“方先覺爐膛”,第一次把中日戰損比打成1比2,戰例選入西典軍校教材。 內戰中方先覺受薛嶽壓制,表現平平。後任澎湖防衛副司令、第1軍團司令官。

  7. 石覺,廣西桂林人,黃埔軍校三期生。歷任第4師師長、第13軍軍長、第1綏靖區司令官、第9兵團司令官、京滬杭警備副司令官、舟山防衛總司令、臺灣防衛副總司令、聯勤總司令。石覺所部第13軍,是湯恩伯系基幹部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大,參加過抗戰一系列重大戰役。45年石覺率13軍在秦皇島登陸,攻佔山海關、 熱河,是東北國軍主力之一。48年以13軍為骨幹成立9兵團,石覺任司令官。傅作義起義時,石覺與部分高級將領乘飛機離開北平。


  8. 劉鎮湘,字涵偉,廣東防城人,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畢業。歷任64軍156師師長、整編64師副師長、師長,第64軍軍長。很多人不知道劉鎮湘,他作戰勇猛,攻守兼備。其64軍是粵軍老部隊,抗戰時在湖南、廣東一帶作戰,收穫不小。內戰時在蘇北、豫東作戰,粟裕對其評價是,作戰比黃百韜整25師更兇猛。淮海戰役時,黃百韜兵團(64軍歸其指揮)走到碾莊,劉振湘自恃戰力強大,提出不走了:既然有現成工事不如打一打再走,逐爆發慘烈的碾莊之戰。64軍堅持的比25軍更久。


  9. 郭景雲,字秀山,陝西富平人,陸軍15旅隨軍學校畢業。歷任王牌軍第35軍101師師長、第35軍軍長。35軍是傅作義起家部隊,抗戰中表現勇猛,特別擅長防守作戰。郭景雲長期在35軍任職,熟悉部隊情況,是華北剿總主力,是當時的摩步軍,在華北實施機動作戰,後被解放軍圍於新保安,郭景雲自視戰鬥力強大,不願主動向友軍靠攏,結果被殲滅。35軍的覆沒直接動搖了傅作義僥倖心理,促進其起義。

菸酒閣大學士


國民黨將領中,能打仗的不少,軍事才能最高的,個人認為王耀武。國民黨七十四軍稱為抗日鐵軍、蔣介石親點的御林軍,也是國民黨五大王牌軍之一,軍長王耀武。

王耀武(1904-1968年)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國民黨陸軍中將,授青天白日勳章,蔣介石贈中正劍,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蔣介石稱讚: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粟裕大將明確指出,國民黨最會打仗的就是王耀武。

圖中為王耀武,右為74軍第三任軍長施中誠。

王耀武的崛起從紅軍交戰開始的,1933年宜黃之戰,王耀武率32旅抵抗22天,大獲全勝,升少將;1934年譚家橋之戰,進行反圍攻,升51師師長。1937年抗戰爆發,淞滬會戰王耀武率部堅守吳淞口,擊斃日軍聯隊長2名,戰後51師與58師合併為74軍,1937年底五耀武率部參加南京保衛戰,阻敵6天后奉命撤退。

圖左蔣介石,圖中陳誠,圖右王耀武。

抗戰時期,王耀武帶著74軍打遍了大江南北,大放異彩,當時軍界長期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這裡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都是黃埔一期,還不如一個黃埔三期的王耀武。1938年5月,王耀武率部參加蘭封會戰,在蘭考縣境內重創日軍第2師團;1938年7月王耀武率部參加萬家嶺戰役,在九江境內剿滅日軍106師團1萬多人,升任74軍軍長。

萬家嶺戰役有著:山不在高,殲敵則名的佳話,史稱萬家嶺大捷。

1941年3月,王耀武率部參加上高會戰,在宜春境內利用夜間出擊日軍,擊斃日軍數千人,打死日軍少將巖永,收復高安縣,74軍獲國軍最高榮譽“飛虎旗”,王耀武授青天白日勳章;此後王耀武帶領74軍轉戰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德會戰等,參加數百個大小戰役,屢獲戰功,在1945年4月雪峰山戰役中,王耀武的戰術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湘西雪峰山選擇有利地形,構築複雜工事,擊斃日軍5000多人。

特赦後,政協委員王耀武在辦公室履職。

1945年9月,王耀武作為長衡地區受降長官,作為戰勝國身份,接過坂西一良中將指揮刀。解放戰爭時,王耀武不願面對內戰,但蔣介石還是將他調往山東,消極對抗後潛逃被解放軍活捉,據說是王耀武化妝逃跑時,上廁所用了高檔的廁紙,被村民舉報了可能是個大官最後被抓捕,1959年,王耀武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特赦的戰犯。


圖文繪歷史


蔣百里,國軍將領中,唯有他的軍事才能無法爭議,堪稱第一。有三個理由佐證。

蔣百里(1882-1938),男,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寧人,是清末秀才、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蔣百里1901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37年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

1.蔣百里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拿走日本天皇佩劍的中國人,因為他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同期畢業生的第一名。

2.蔣百里雖然不帶兵,但是他在保定軍校帶出的學生,都是國軍的高級將領。我們現在說黃埔如何了得,殊不知黃埔學生的老師和長官,大多出於保定軍校。保定一期的學生,就由蔣百里校長帶了一年。

保定一期(1912年8月秋入學、1914年11月畢業、1114名) 著名學生有,鄭大章、唐生智、董宋珩、蔣光鼐、梁春溥、晏勳甫、傅汝鈞、魏益三、龔浩、曹士傑、曹浩森(肄業)、黃輝祖、夏首勳、晏道剛、周址、周玳、周祖晃、榮鴻臚、榮臻、張定璠、張樾亭、張篤倫、張鉞、吳尚、楊石松、楊愛源、蘇炳文、劉文島、劉玉珂、門炳嶽、門致中、劉鳳池、王鎮淮、王天培、左世允、馮軼裴、稅梯青、向傳義(肄業)、李炳之、李品仙、孫楚、孫震、李樹春、李興中、劉牧群(航校1期)甄紀印。

3.蔣百里是第一個用系統理論提出中日必戰中國必勝的人,他的國防論成為抗戰的戰略指導,有的理論提出比毛主席還要早幾年,並被實踐證明完全正確。




順便說一句,還有幾個名人跟蔣百里淵源很深。

第一個是梁啟超,他是蔣百里的老師。

第二個是魯迅,他是蔣百里的文友。

第三個是錢學森,他是蔣百里的女婿。

第四個是金庸,他是蔣百里的侄兒。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軍事才能較高的有兩個人,他們兩個人一個是王耀武,另一個則是胡璉。

王耀武出身於農民家庭,畢業於黃埔軍校,曾經擔任有著“抗日鐵軍”之稱的74軍第二任軍長,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國民黨高級將領。

由於他精明強幹、頭腦清晰,被中共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內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他有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三李即是李仙洲、李延年和李品仙。時人稱“寧碰閻王,莫碰老王”,足以見得王耀武的軍事才能。

早年王耀武擔任補充一旅的旅長,在1934年參與圍剿紅十軍,打敗了他的同學劉疇西。此戰除粟裕等少數人突圍外,尋淮洲犧牲,方誌敏被俘,餘部全軍覆沒。


同時,王耀武是一個抗日名將。淞滬會戰爆發後投身抗日戰爭,任五十一師師長、七十四軍軍長等職位,幾乎打滿全場。在上高會戰與湘西會戰中,王耀武一戰成名。

抗戰勝利後,王耀武又參與內戰。最終於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被俘,後在北京功德林監獄接受改造。他的抗日攻績的到了新中國政府的認可,改造時他被告知:“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

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1968年病逝。

和王耀武一樣,胡璉同樣也是出身寒門,畢業於黃埔軍校,同樣是抗日名將。

胡璉有著“狡如狐,猛如虎”之稱,是國民黨五虎上將之一。

同王耀武一樣,胡璉也同樣身經百戰。在抗戰中胡璉任第十一師師長和十八軍軍長,參與了淞滬會戰、棗宜會戰、湘西會戰等戰役,並在1943年的石牌戰役一戰成名。

1949年10月25日,胡璉指揮了金門戰役擊潰瞭解放軍的進攻,因此被稱為“金門王”。

胡璉和“西北王”胡宗南稱為“二胡”,因此有著“十個西北王,抵不過一個金門王”的說法。

1977年胡璉在臺北逝世。

因此,國民黨高級將領中軍事才能較高的很少,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王耀武和胡璉。

但是,胡璉的軍事才能絕對實在在王耀武之上林彪之下,而王耀武的軍事才能則和粟裕不相上下。


Minecraft軍長解說


在不同時期,國民黨湧現出很多高級軍事指揮官,包括中央軍的和地方軍閥的。今天縱橫就來淺略的探討一下,個人見解,不做任何參考意見。

關於軍事才能

軍事才能,縱橫認為還是包括兩部分,第一種是戰略級的,第二種是戰術級的,確切來說就是帥和將的區別,能夠統籌全局,進行戰略級的規劃和戰役的才可以稱之為帥;能夠在戰術單位上出色完成任務的,並且能夠帶來驚喜的,才可以稱之將。

比如,林 彪在平型關大捷中就是以將的職能超水平完成任務,並不是帥,到遼瀋戰役的時候,已經完成了身份的轉變,成為完完全全的帥了。

本題,在軍事才能前面有兩個定語,第一個是國民黨,第二個是高級軍官,我認為應該是帥的統籌範圍,在抗戰時期至少應該是戰區司令級或者是集團軍司令級的人物,在解放戰爭時期,至少應該是剿總一級的。

下面,縱橫就淺談幾個人吧!說的不好的地方請見諒。

薛嶽

在抗戰初期,薛嶽已經是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一直進行戰略級的指揮戰鬥,1938年調任第一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包括我們很多人都熟悉的七十四軍抗戰的功勞,其實不單純的是俞濟時、王耀武等人打出來的,很多戰役都是薛嶽指揮的。

使薛嶽真正名聲大震的當屬幾次長沙會戰,在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中,薛嶽調集21個軍52個師與日軍進行激烈對抗,日軍傷亡四萬餘人。尤其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更是奠定了薛嶽在抗戰史上的地位,在該次戰爭中,薛嶽創造天爐戰法,先是誘敵深入,再是形成反包圍,殲滅日軍五萬多人。

李宗仁

徐州會戰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防禦戰役,對全國抗戰形勢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戰役的指揮官就是李宗仁,抗戰爆發後,李宗仁任第五戰區總司令,徐州會戰時指揮六十萬國軍與日寇對抗,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已經完成戰略上的任務要求。

尤其是在臺兒莊戰役中,國軍奮勇殺敵,死不後退,通過慘烈的犧牲,打敗日寇一次次的進攻,最後在湯恩伯援軍趕到之際,重創日軍一萬多人,是中國全面抗戰之後正面戰場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

但是,李宗仁就打完這一仗就退隱了,後來並沒有再指揮過大型抗戰會戰,縱橫也不清楚細底,這裡就不猜測了。

杜聿明

其實,黃埔學生培養的都是基層軍官的任務,高級指揮軍官並不是完全靠教育出來的,因此,黃埔生很少有人能夠在抗戰中成為戰區司令級人物。

然而,杜聿明卻因為在緬甸戰場的表現,以及一直掌握國民黨最先進的機械化部隊,在抗戰結束後,杜聿明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在遼瀋戰役之前,杜聿明指揮得當,東北戰場一度佔據優勢,後來因為杜聿明生病,老蔣換了陳誠,結果就是大家看到的遼瀋戰役。雖然,後來讓杜聿明去東北力挽狂瀾,終究還是局勢所致。

遼瀋之後,杜聿明被調往徐州剿總,在黃百韜被全殲,黃維兵團被包圍,杜聿明提出帶領三十萬國軍逃出生天,結果老蔣要杜聿明救出黃維兵團再撤退,結果被圍殲。反正杜聿明和老蔣就是人微言輕,以前那些能打仗的,老蔣不用,只用聽話的,杜聿明是屬於那種有才能的,但是太聽話,最後還是失敗了。

帥就是帥,必須要有在戰場上“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既有自己的謀略,還要有自己的主見,只要你按照自己的想法打了勝仗,那領袖也不會怪罪你的,杜聿明就是前期因為打了敗仗,因為聽了老蔣的話,反而受到了表揚的緣故吧!


當然,國軍中還有湯恩伯、衛立煌等人也算夠資格,由於篇幅有限,就列這三個人吧!至於孫立人、王耀武那樣的,縱橫認為雖然抗日戰果斐然,但還是處於戰術層面的,戰略的少一點,也就是算將而不算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