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BAT的繼承者?

大家應該知道彩鈴吧?就是你在等待對方接聽電話時聽筒裡的那些歌,之前在各種雜誌裡都有什麼兩元一首歌的廣告頁面。別小看彩鈴,畢竟支撐起了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小半壁江山——這家就是

科大訊飛,正在豬都被吹得飛起來的AI賽道上奔跑。

不過科大訊飛這幾天有點煩,被“AI同傳”造假的指責搞得焦頭爛額。都說科大訊飛是人工智能第一股,那麼訊飛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公司當前主要盈利的是互聯網產品和增值運營教育領域政法業務智慧城市四大塊業務。

科大訊飛,BAT的繼承者?

公司2017年產品毛利潤,互聯網產品和增值運營7.79億,教育領域8.48億佔比最多,剩下的智慧城市政法業務大致在四億多大數據和產品服務1.35億。

文章開頭提到的彩鈴業務,美其名曰電信增值產品運營,就是屬於互聯網這塊的。2017 年的毛利為 4.37 億,毛利率高達 77.58%。已經2018年了,真想不到一家高科技企業居然還有一大塊利潤是靠彩鈴業務獲得的。

科大訊飛,BAT的繼承者?


公司盈利最豐厚的是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的業務主要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過建立“智慧課堂”、“智學網”等平臺,幫助老師進行日常作業、考試的批改,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其官網宣稱已經有超過1萬所學校使用,受益師生超過了1500萬。

關於這個東西,知乎上有一個教師朋友說自己學校採集一大堆,但是根本沒有教師使用,因為用不來怕用壞了,感覺用處也不大。如果有使用過這個產品的讀者朋友可以聊聊自己的體驗

第二部分是智慧考試產品。包括了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中高考英語聽說考試;普通話考試機測;北京、上海、西藏等6個地區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部分。這些與聽說相關的考試需要的核心技術正是科大訊飛的優勢——語音識別。聽起來還不錯,但市場會不會小了點?

公司還有智慧城市智慧政法業務兩個業務,這兩塊都是與政府合作的業務,運用大數據、智能語音、圖像識別等技術,提升檢察院、法院及政府服務管理的效率。

上面說的電信、教育、政法佔了公司利潤的絕大部分,這些業務要麼是對機構的(To B),要麼是對政府的(To G)。熟悉行規的朋友們都知道,對公業務有幾大特點:

1. 一般很難收到現款,都是應收賬款多;而且現金回款慢,壞賬多;

2. 每增加一個客戶需要大量的人員配備和銷售費用的支持,財務上體現為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推動銷售收入增長。


科大訊飛,BAT的繼承者?


從公司近5年營業收入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數據上看,近5年公司的營收是一直在增長,但是比值卻一直沒有超過100%,說明公司有比較多的營收都沒有以現金的形式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應收賬款已經從 2013 年的 6.75 億激增了 4 倍,到 2017 年的 25.52 億。2017 年的壞賬損失高達 1.07 億,公司的營收質量並不是很好。同時,這幾年公司進行了一些項目的建設和收購,導致了公司這幾年都有不少的投資現金流量淨額缺口。

客戶爸爸們都不給現錢,還經常欠著欠著就不知哪兒去了,A股的股東爸爸們不給錢怎麼行呢?還是得融資啊。

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不足以彌補投資的缺口,所以公司上市以後進行了多次的定向增發以補充現金。而在今年8月份,公司又準備向市場融資不超過 34.74 億元,該定增證監會已通過。

科大訊飛,BAT的繼承者?


那第二個特點是否成立呢?我們先來看看銷售費用推動淨利潤增長的力度。

“淨利潤/銷售費用”是用來衡量一個單位銷售費用能推動多少的淨利潤。科大訊飛公司此項指標一直在下滑,公司2017年銷售費用大增了 71%,但淨利潤不升反降。

銷售費用已經完全不能繼續推動利潤提升,To B 和 To G 的業務感覺已經頂到了天花板。

2017 年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為 11.45 億,其中研發支出費用化 5.96 億,此部分計入了當期的管理費用;剩餘的 5.49 億的研發支出公司將其資本化了,不扣減利潤。研發費用資本化意味著公司可以少提費用,利潤也就多了。我們曾經聊過恆瑞醫藥,研發資本化率是0,科大訊飛高達近 50% 的研發資本化率,可見對自己的利潤是沒什麼信心了。

其實成功的科技公司有一個共性,都是在消費者業務上有所突破,並且普及率不低。因為聰明的資本都知道,對公業務的天花板是很明顯的,能給的估值也很有限。人民的潛力卻是無限的,市場在廣大群眾中。所以To C(對個人消費者)業務是企業的重中之重。

科大訊飛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事實上To C業務其實是科大訊飛最初的夢想

科大訊飛,BAT的繼承者?


上個世紀90年代,劉慶峰加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王仁華教授的人機語音通信實驗室,並牽頭做一個語音合成系統,該系統不但保證了音質,還具備了優良的語音自然度,合成的語句近乎“人聲”,成為 1998 年國家“863計劃”成果比賽中最為轟動的科研成果。而在 1999 年,劉慶峰拉攏了幾個中科大校友一起創業,成立了安徽硅谷天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半年後,改名為科大訊飛。

很快,一名叫“暢言2000”的軟件被推出市場,可以通過語音的方式進行文本輸入。但是推出後僅過了半年,由於盜版及其猖狂,產品的銷售並不好,公司接近破產。

都要活不下去了,科大訊飛只好放棄夢想,轉變策略,從 To C 的市場轉向 To B 的市場。通過將技術嵌入到華為的平臺上,促成與中國電信的合作,先保證活下來。

在與華為合作成功後,包括聯想等50多家企業陸續與科大訊飛進行合作,同時也吸引了聯想、英特爾等投資。公司於2004年開始盈利,2008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


從訊飛剛創立的“暢言2000”到現在的教育政法電信四處開花,公司產品經歷了 To C 到 To B/G 轉變。科大訊飛進入了A股,活下來了,又重新開始思考自己的 To C 佈局。但是公司寄予厚望的“叮咚音箱”等被“小米音箱”等打得慘敗,不由得讓人懷疑公司 600 億市值,100倍的估值是否合理,畢竟這麼高的估值,是市場對公司 To C業務的期待。

科大訊飛,BAT的繼承者?


AI都擠掉證券分析師了。人工智能這個賽道必然是黃金賽道。而這幾年科大訊飛能有如此大的發展,也是由於在2012年神經網絡有突破性進展時有經驗積累,具有先發優勢。但是當前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互聯網巨頭,都已經對人工智能投入了非常大的資源。尤其是BAT,曾經都在和訊飛合作,是訊飛的大客戶,現在都下場自己幹了。

百度Apollo、阿里雲ET、騰訊覓影,都在人工智能各自細分領域擁有了突破。訊飛的語音識別能力現在還是領先的,但這個領先能維持多久呢?公司的to C業務能否有所突破呢?這些問題,想必以100倍的高估值拿下科大訊飛的A股股東們,心裡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