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安更名回长安,你们怎么看?

强哥帮


多年前我第一次到西安的时候,在日记里写下的是,我终于,来到长安了。

长安是县的古称,也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之为“京”的都城。在我心里,长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曾经辉煌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辉煌我们至今能够在西安的遗迹里看出来。它是隋唐时期最大的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孕育了大半的中华文化不是吗?后来长安改称为西安,但在我的心里,西安却一直是那个长安。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这句话告诉我们,长安的历史,预示着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跌宕起伏。明朝时候,长安城的所在地最后改成“西安府”,西安之名,就是从这里而来。那个长安,永远的留在了历史中,西安的一砖一瓦,都告诉着我们,长安的过去和长安的现在。

我是支持将“西安”改回为“长安”的,不为了什么,就为了我心里那点对长安的执念。


酗我


西安称谓的历史变迁


  最近,襄樊、黄山等城市把名字改回历史旧称的襄阳、徽州,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议论。有人提出,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西安,也应该改回长安之称;有人立即发出反对改名的声音。自然,改,或者不改都有自己的道理。作为西安地域文化的研究者,我梳理了其称谓的历史变迁,撰写《西安称谓的历史变迁》一文,供大家参考和商榷。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它的称谓在历史上曾经过多次变化。


  插图 赵国明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的中南部,六千多年前,这里就出现了半坡母系氏族公社。到了商代,西安一带出现了一个古国——崇,这是商朝的一个附庸国,崇也就成为西安最早的名字,崇国的辖区大致在今天户县一带。《封神演义》里有一个反派角色叫崇侯虎,这个人物不是杜撰的,历史上的崇侯虎是崇国的末代国君,名字叫虎,故称崇侯虎。而《封神演义》的作者不明白这些,居然认为崇侯虎姓崇、名侯虎,还给他安排了一个弟弟叫作崇黑虎,真是错上加错。关中西部的周部落兴起后,周文王兴兵灭崇,在沣河西岸建都,称为沣京,这是西安建城之始,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58年。《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的诗句,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到了周武王时期,又在沣河东岸建了座新城,这就是西周的国都——镐京,而沣京实际上是镐京的一部分。从公元前1046年西周灭商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镐京一直作为西周的国都,当时也叫宗周。西周灭亡后,丰镐遗址尚存,汉武帝时开凿昆明池,遂遭完全破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云“自汉武帝穿昆明池于是地,基构沦褫。”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不堪犬戎部族的逼迫,放弃镐京,把都城迁往洛邑。平王东迁时,西周的附庸国、兴起于渭河上游的秦国发兵护送,周平王为了表达谢意,把今天的关中西部分封给秦,并把秦上升到诸侯,而西安一带则成为华夏族和犬戎族杂居之地,是一块权力的真空地带。秦向渭河下游发展的过程中,犬戎的势力被驱逐到了陕北,并在那里建立了义渠国。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在关中设立了内史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内史郡的最高行政官称为内史。在历任的内史中,最有名的就是内史腾,他曾带兵灭掉了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揭开了秦始皇一扫六国的序幕。


  秦都咸阳分为两部分,渭河北岸是旧城,南岸是新城,南城的规模远大于北城,两城之间往来的通道是跨渭河兴建的桥梁。唐代徐坚《初学记·渭水》记载:“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横桥南度,以象牵牛。”今天的西安成为秦都咸阳的南城及其南郊,属于京畿之地,在当时的行政区划上,则属于内史郡杜县管辖,杜县的县治在杜,就是今天雁塔区的杜城村。长安一词在秦朝初年已经出现,它在当时只是一个乡的名字,隶属杜县,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三记载:“长安本秦杜县之长安乡也。”


  秦朝灭亡后,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并听从娄敬和张良的建议,定都关中。由于咸阳南北两城均被项羽焚毁,刘邦决定以幸免于兵火的秦兴乐宫为基础兴建新都,兴乐宫就是后来的长乐宫。由于这座规划中的城市位于杜县长安乡境内,故名长安城。南宋程大昌《雍录》卷二有“长安也者,因其境有长安乡而取之以名也”的记载。此外,刘邦把新城命名为长安,还因为这个名字非常吉祥大气,正中他的龙意。《三辅黄图》卷一记载:“汉高祖有天下,更始长安,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也。”在新城完工之前,西汉中央政府暂时在小城栎阳(今阎良区境内)办公。元代李好文《长安志图》记载:“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周六十五里。”因此,民间俗称其为“斗城”。汉长安城旧址在今天西安主城区的西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从西汉建都长安后,这座城市陆续做过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和隋的国都,并做过东汉、曹魏以及匈奴族建立的大夏的陪都。其间,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把长安改名为常安;东汉时把长安叫作西京;后秦时也曾一度称为常安;大夏时则叫作南台。在此期间,长安城除去作为国都或陪都外,同时还是地方一级行政区的治所。经过将近八百年,汉长安城城市狭小,官署、民居混杂,地下水开始盐碱化,已经不适合居住。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方向的龙首川另择新址,营建了一座新都城,这就是隋唐长安城,和汉长安城是同名、不同址的两个城市,二者相去十三华里。这座新城由宇文恺设计,只用了九个月就宣告完工!


  面积达到了八十四平方公里,可以容纳一百万人口。


  583年春,隋文帝把中央政府从汉城迁出,旧城的居民也一并迁出,汉城被划为皇家禁苑,禁止民众进入。因为杨坚曾做过北周的大兴公,所以这座新城被命名为大兴城。被舍弃的汉城则被称为“杨家城”、“台城”。隋朝灭亡后,大兴城成为大唐的国都,命名为长安,又称京师。有唐一代,长安城的名字多次变化。因唐以洛阳为陪都,称为东都,所以长安就被叫作西京。据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卷一记载,唐长安在唐肃宗时叫作中京,后又改称上都,最后又改回长安。此外,据后晋刘昫《旧唐书·朱滔传》记载,唐长安城时称“王城”,北宋王溥《唐会要》记载,长安又名“西都”,而《资治通鉴》卷二四五记载,长安城还叫作“上京”。唐长安城不仅是国都,还是关中所在京兆府的府治,京兆府设京兆尹作为行政官,主管长安城及其附近地区,最有名的京兆尹当属韩愈,他和贾岛夜半时分在长安街头月下论诗的“推敲”典故是一段文坛佳话。


  904年,朱温胁迫唐昭宗东迁洛阳,三百余年的长安城被毁弃,禁苑中的汉城同时被毁,拆下的建材被抛入渭河,然后进入黄河。在开封一带,这些建材被打捞起来,用来修建开封城。这时,偌大的长安城缩减到原来的十六分之一。后梁时期,改称大安府,置祐国军,不久又改称永平军。后唐以李唐王朝的继承者自居,长安成为陪都,改称西京,属京兆府管辖,为府治。后晋废止西京之名,改称晋昌军;后汉、后周均称永兴军。北宋时仍叫永兴军,先后为陕西路、永兴军路的治所。金代时称京兆府,为京兆府路的治所。


  到了元代,这座城市三改其名,明马廷瑞《陕西通志》记载:“元初仍为京兆府,至元十六年(1279)改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改为奉元路”。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作为陕西布政司的治所,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西安这个称谓。明代对西安城进行了扩建,就是今天的明城墙以内的部分。清代把布政司改为省,西安府为陕西省省城。1927年,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安市,为省政府驻地,这是西安市设市之始。1931年,国民政府确定西安市为中华民国的陪都,称为西京市,1943年又明文废止,仍称西安市。


  作为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多年建都史的城市,长安一名用了大约一千一百年左右,西安一名用了六百多年。


□作者 王友福

西安晚报> > 文化纵横


西安晚报


西安要改回“长安”,或许还需要一些外在的条件。在民族复兴大业即将实现之际,探讨西安恢复“长安”的名称更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长安是华夏儿女永远的梦!我认为目前要改回“长安”这个圣名必须完成2个基础性条件:一是成立“长安特别行政区”,首府为长安,下辖甘肃、青海、宁夏、山西的运城、临汾和河南的三门峡,撤销甘肃、青海、宁夏省级编制;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迁到长安。我们国家的经济财富目前普遍集中于东部沿海,迁都西安有利于国家战略平衡,对西部开发 ,对建设生态优美国家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大兴,京兆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历史名城”。从华夏族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都城镐京起到唐代,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古都,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处于黄河中游的渭水流域,是最早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炎黄文化和周秦文化的发源地。是历史上“中华”、“中国”、“华夏”、“中原”的最初诞生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对东亚的文明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安是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新的“一带一路”的核心支点,现在是新一线城市和9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家规划的除北京、上海之外的国家第三大国际化大都市。


从环境方面讲讲。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所谓“八水润长安”。西安处于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海拔490米左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是人类最宜居的区域之一。有些国人总感觉西安干燥缺水,那都是一种误解,西安是中国水质最优的城市之一。


其实从北宋开始,到南宋、明初、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朝代或政府都有定都或迁都西安的计划,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或客观因素而没有实现罢了。或许因为玄学的原因,上帝感觉我们后人还不够优秀吧!自西安不建都后,汉人失落、失意、失血性、失霸气到现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西安无论是繁华的国都,还是普通的小城,她一直尊贵而厚重,宽容而大气,历史终究会光复轮回,或许迁都长安会成为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改名“长安”就成为了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让我们华夏族的灵魂复位,盛世长安必将崛起于中华龙脉的肇始之地,绽放绚烂的色彩,再次成为世界的中心。


清乐堂


闲得慌,我作为陕西人觉得有些人就是虚荣心作怪,改个名好多东西都要改花不少钱,少点虚荣心多点实干精神,拿这些钱投入到省内欠发达地区,用于教育,医疗,扶助孤寡老人,无人赡养的幼儿,实干兴邦啊!


马儿快跑快跑马儿


重要的不是是否更名回长安,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能否留给人们古今结合的文化美。如果作为一座古城,却不懂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懂得人文关怀,那即使叫做“长安”也没有长安的意义。如果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除了保留了古代的建筑风俗,还保留有十三朝古都的礼仪文明,那即使叫做西安也值得人们尊重和观赏。

小编本人身为一个在西安生活的人,并且也算去过国内几座古城的人,深有感触,这座千年古都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发展确实衍生出了很多一个十三朝古都不应出现的城市问题。客观来说,虽然西安最近蹭抖音热点蹭的很火,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是这里的旅游景点大都是经过现代化手段进行了商业包装的,披着古建筑的外衣,其实并没有蕴含着多少古代文化的韵味;从人文方面来说,西安的本地人里,大多数并不像我们脑海里认为的那样有着古城人民的淳朴和热情,就连西安的本地人都自称西安人比较“然”或者“麻”,就是纠缠不清、不豁达、容易引发冲突事端的意思。另外,西安“全城打狗”的现象也为城市文化大大减分,如果你看过工作人员不分青红皂白,一棒一棒将摇尾示好的狗打死的情景就会不寒而栗。从风土人情和人文礼仪的传承上来说这方面确实给人感受不如洛阳、太原等文化古城好。

所以,如果西安没有文化发展和人文精神面貌表现上的根本变化,仅仅是更名回长安,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别。这样的城市容易变成一种对于“没来过的人心怀向往,来过之后不过如此”的地方。


兰阇读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328dc905d17fdbb35511a94555e210a7\

中华第一古都长安


每个城市的名称都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历代古籍文献中多有研著,具有很强的历史研究价值。历史上很多地名的更改大都由于朝代的更迭,因统治理念不同标新立异或因势附庸风雅、扬名立碗之徒倒行逆施而为。历史就是发生过的事情,是不可改变的。好与坏不能以今人的标准作为评判,历史修正主义不是科学的史观。长安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一路历史长河,风风雨雨发展到今天的西安。西安这个名字在历史不同阶段也留下了一笔笔浓墨重彩。如果把西安改成长安,那么我们怎样去跟孩子们讲述“西安事变”这一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哪?

“普洱市”的改名就是完全彻底的失败例证,好端端的历史文化遗存被商业利益绑架。俗不可耐!如果当初西邻西安的咸阳市改成了505市(当时闻名全国的医药神城,505神功元气袋全国闻名,其实有假)岂不贻笑大方。新的城市的崛起依托于历史名城的文脉,起任何名字只要代表当代的信息都无可厚非。但是还是要遵循历史的传承为好,好赖显得有点文化行不行!


老杨 Liven


不务正业。不干正事儿。总爱在名字等虚妄的东西上折腾,越折腾越无知。

有那本事儿咋不去改自己族谱?咋不去改自己祖先名字?如果知道你家这些是忌讳,就该懂得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也一样,需要尊重,而不是随意篡改!


夏天119200126


可以,长安是古都的正名,历史上先有周文王建丰京,周武王是镐京,合称丰镐,原址在今天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秦建都咸阳设长安乡,西汉在长安乡的地界上建都改乡为都,长安作为国都名称始于西汉,直至隋代,隋文帝建设新都大兴城,唐复称长安,明代在唐代部分皇城的基础上建设地方政府则称西安至今。


静静的河16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西安就是过去的长安,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换这个有什么意义。换个城市名没有这么简单,可以说涉及到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小到一个单位的名牌公章公文纸大到城市的电脑管理体系都因为改一个字,可能要花去几千万几亿,这有意义吗,当误正事瞎折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