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古人的稱呼和我們現在的稱呼有一些基本上差別不大,但有一些差別卻有著十萬八千里遠的含義。

今天就來講講唐朝人的一些稱呼,以下內容僅作粗略整理,不足之處還請見諒。

首先,是父親這個角色的稱呼。唐代對父親的稱呼,我們看上去會覺得比較陌生、比較亂,也比較坑爹。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父親

其中最為流行的稱呼是“耶”(爺)的各種衍生,如“耶耶”(爺爺)、“阿耶”(阿爺)。父母合稱“耶(爺)娘”。

如老杜《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木蘭詩》“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但是還有一種對父親的稱呼,是“哥哥”。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真的嗎?“哥哥”

《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這裡的“四哥”,指的是玄宗的父親睿宗(在同母兄弟中排行第四)。

《舊唐書·棣王琰傳》:“惟三哥辯其罪人。”這裡的“三哥”也是指他父親玄宗(在兄弟中排行第三)。

李世民有一封寫給兒子李治的信,文末署名也自稱為“哥哥”。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管自己老爸叫“哥哥”,要不你試試!

“哥哥”這稱呼,在唐代既指父親,又指兄長。如唐玄宗還曾經在公開場合稱他長兄寧王為“大哥”、“寧哥”。

據說這稱呼是從草原民族傳過來的,在唐代還沒有定型。所以不要隨便管路人,甚至自己親兄長叫“大哥”、“哥哥”,這稱呼很容易讓人家在輩分上佔您的便宜。

唐代對兄長的安全稱呼是“阿兄”或“(排行)+兄”。

說回對父親的稱呼,口語上可以親熱地叫“耶耶”、“哥哥”,書面語或者嚴肅場合,自然要叫“父親”或者“大人”。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我可沒有你這麼老的兒子

“大人”作為一個當面的口頭稱呼語,在唐代,只用來呼父母,個別情況下可用來呼直系血親尊長。絕不能用“張大人”、“王大人”、“李大人”來稱呼各種官員。不然人家會以為你是不是想圖謀人家的家產。

第二,就是方才提到的兄長稱呼。

其實“大兄”、“二兄”這樣的稱呼在潮汕話裡面是完全正確的,潮汕話是基本上不說“大哥”、“二哥”的,怪不得說潮汕話其實是最接近古音的方言。

但現在全國通行的是普通話,要讓別人聽得明白,也只能順應潮流啦。不然平時喊個“大兄”、“二兄”之類的,人家會以為你腦子是不是出問題了。

相反,弟弟在唐代的稱呼就簡單了,使用“(排行)+弟”或者“(名字)+弟”就行。

第三,關於母親這個角色的稱呼。相對來講就比較簡單了,親熱點的用“孃親”,嚴肅點的用“母親大人”。但是媽媽這個詞是現代用語,在唐代是不使用的。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慈母手中線

第四,下人對主人、主母、小主人一家的稱呼。在唐代,沒有“老爺”之稱,奴僕稱呼男主人為“阿郎”,稱呼少主人為“郎君”;稱呼主母和小姐俱為“娘子”。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啊哈!

但是,“娘子”、“郎君”並非只用於奴僕稱呼主人。旁人見了女子亦呼其為“娘子”,見了少年女子也有呼為“小娘子”的;

年長者也會叫少年人為“郎”或“郎君”,像李白的一句詩中就描寫有:一個老人問李白“郎今欲渡緣何事”?然後告誡他“如此風波不可行”。

第五,對祖父母的稱呼。祖父,我們現在一般用“爺爺”,但這是宋代之後才有稱呼。在唐代,祖父一般使用“公”、“翁”、“太公”來稱呼。

祖母,一詞古今通用,但奶奶一詞一開始是指奶孃,以後又指母親,所以如果身處唐代的話,你還是不用為妙,免得會被你家老祖宗打死。

第六,皇室用詞。唐代時稱呼皇帝多用“聖人”,至於和其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稱呼其婆婆亦呼為“大家”。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聖人至”

至於像唐明皇這樣的風流天子,則親近者俱呼其為“三郎”,而呼太真妃為“娘子”;皇太后自稱為“朕”,這個可見《舊唐書·武則天傳》中則天登基之前的談話記錄。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至於皇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太子、諸王有時自稱為“寡人”。這個可見於《舊唐書·永王璘傳》中永王說:“寡人上皇天屬,皇帝友于”。

國公會自稱為“孤”,此可見於《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時為唐國公的李淵的講話。

所以,在唐代,一般人對皇帝的稱呼採用“聖人”,正式場合使用“皇帝陛下”,皇帝自稱“朕”。而我們在電視劇裡經常聽到的皇子和公主所使用的“父皇”稱呼,實則明代之後才有。

皇后,在正式場合使用“皇后殿下”,皇子無論嫡庶均稱呼皇后為娘、母親、皇后殿下;庶出皇子稱呼生母為阿姨,嫡出皇子稱呼父親的嬪妃直接以“某姓+嬪妃封號”。而我們常用的“娘娘”是在宋代之後才固定成為宮廷用語的。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娘娘

第七,自稱問題。唐代的男子多自稱為“某”,也有謙稱“僕”的。而女子除了謙稱為“奴”外,更多的是自稱為“兒”,同時,也有女子自稱為“某”的。

另外,百姓見了皇帝,也同百官一樣自稱為“臣”。其他的自稱在上文已略有提及,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第八,對官員的稱呼。“大人”一詞前面提過了,在唐代時是父親專用,所以絕對不可以胡亂使用,那麼該怎麼稱呼呢?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相公

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稱為“相公”,而不像後來那樣用的普遍;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相互之間稱為“閣老”;刺使被尊稱為“使君”;縣令的尊稱為“明府”;至於縣丞等則被稱為“少府”,而他們都常被尊稱為“明公”。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狄閣老

當時,對於官員的稱呼普遍是呼其官職的,只有相熟之人才可稱其“行第”,如“陸九”。

舉個例子,宰相見了一個刺使會自稱為“某”,而稱呼此刺使為“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這個刺使對宰相的自稱亦是“某”。同樣,這個刺使治下之民稱呼這個刺使,也是“某刺使”或者是“某使君”,而刺使對百姓的自稱亦同百姓對刺使的自稱——“某”。

同樣,對於一個侍郎,無論是其長官或是其下級以至於百姓,俱呼其為“某侍郎”,而對於大理寺卿,即使是在獄中待審的囚犯,也是稱呼其為“某卿”。即使在公堂之上,百姓若是男子也是自稱為“某”,而女子亦自稱“兒”,同常時一樣。

神馬?唐朝人叫爸爸做“哥哥”

到底該叫啥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